小歐今天看到界面新聞,關于寶鋼、歐冶的一篇報道,不得不承認有水平,寫得真得好!不過后面關于歐冶的部分細細讀來感覺有些地方還是需要解釋下,讓大家了解一個更真實的歐冶。
附上界面新聞全文和小歐的注解
寶鋼十五年學費換來的只是歐冶云商的跟隨?
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琥珀思想
鋼鐵電商平臺三百,無疑,歐冶是含著金湯匙出生。
歐冶背后的寶鋼,是國內鋼鐵業的王者。論產品,汽車板市場占有率超50%,享受了中國汽車業近十年高歌猛進的發展紅利。論規模,重組武鋼前,4000萬噸的產量排全球第四,國內雖遜于拼湊而來的河北鋼鐵,但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份額比重最大。重組后,年產量達7000萬噸,鐵礦石需求量達1億噸,攀升全國第一,全球第二。論效益,2015年雖受大環境拖累,但仍有10億盈余,且47%的負債率,笑傲于行業平均50%的虧損率以及70%負債率。
但寶鋼令同行難以比肩是其超前的經營理念,除制造主業,在金融、科技信息、電子商務上落子均處處領先一步。
大部分央企在2010年前后,才有意識成立財務公司進行集團資金的統一管控和配置,而早在1992年,寶鋼就成立了財務公司,是中國最早一批,除管理內部資金,同時為外部客戶提供供應鏈融資、票據的托管,實現產業協同,并每年創利上億元。
2001年,很多企業還在為增加計算機的預算猶豫時,寶鋼旗下的寶信軟件已上市,為寶鋼的智慧制造立下功勞的同時,其信息化產品和服務已遍及鋼鐵、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醫藥等行業。2015凈利3.12億。
當媒體將2013年定為鋼鐵電商元年時,寶鋼早在2000年就以“東方鋼鐵網”開始拓荒了,在全產業鏈,從交易、支付、融資到物流均先于別人嘗了鮮。
抑或是永不停息,直奔大海的滔滔黃浦江水激昂了上海灘企業,讓他們有別于內地企業,充滿創新和冒險精神。所以,梳理寶鋼布局 ,不得不感嘆其眼光之遠,動作之快。
小歐注解
這段話寫得真好!小歐完全贊同,起立鼓掌!
但那怕寶鋼是一頭會跳舞的大象,也不是每個節奏都合拍,特別是觀其電商之路,不得不感嘆,鋼鐵電商這場馬拉松比賽,先發優勢不能定輸贏,而十五年學費換來的,什么看都是在原地踏步。
寶鋼對電商抱有殷切期待,并下足血本。
寶鋼電商平臺,三易其名,從最早的東方鋼鐵網到上海鋼鐵交易中心,再到歐冶云商,可以看出,寶鋼希望平臺能從區域走向全國,從單一鋼材覆蓋到礦石、化工等多類別產品,從自銷轉向公共第三方。
小歐注解
小歐要解釋下,這三家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公司,并非易名。目前來看,東方鋼鐵和上海鋼鐵交易中心都已成為歐冶云商子公司,定位和功能完全不同。
初看歐冶之名,令人摸不著頭腦,后面看了徐樂江的訪談,才了解歐冶是中國古代煉鐵的鼻祖,取歐冶,意在復興產業。單就取名,可見良苦用心。當然,他們不只是動動嘴皮子,24億的注冊資本,創行業之首。
除了資金,寶鋼更握有支付牌照,銀行授信等行業稀缺資源。
2012年前后發酵的鋼貿托盤事件,令銀行“談鋼色變”,對鋼鐵流通領域關閉了融資大門,使得眾多鋼貿商資金鏈斷裂,紛紛倒閉。但這沒有影響“家大業大”的寶鋼集團,旗下歐冶金融2015年獲得超過1600億元巨量授信。在資金密集型的鋼鐵流通業,這簡直就是手握“核彈”。
但遠不止于此。歐冶“寶箱”里還有令同行垂涎的支付牌照。
做產業電商追求供應鏈閉環,一筆買賣,從交易、倉儲物流到在線融資、支付結算等全程在平臺完成,可以防范風險,構筑生態環境。這其中,政策審批的支付牌照,令眾多同行望眼欲穿而不得。鋼銀董事長朱軍紅在訪談中就提到:“對支付牌照,國家監管比較嚴,鋼聯申請一年多了,快兩年了也沒批下來,所以具體到什么進度我也沒法給出清楚的回答。”
天時,地利,人和,還有,錢多的歐冶云商發展狀況如何?
2015年888萬噸交易量(平臺方確定不是刻意做這個數字嗎?),198億的營收,低于晚十五年出生的同行鋼銀網,不出意料,凈虧損1.6億。
小歐注解
888萬噸交易確實不是做出來的,是實實在在的開票量,2015年位于行業第二。從模式上看,歐冶是以電商結算量為主,和其他平臺不同。當前鋼鐵電商均處于燒錢開拓市場階段,何況2015年是歐冶元年,正處于平臺業務拓展和能力提升期,屬于戰略性虧損。
當然,目前以交易量評定各平臺有失公允,大環境不好,平臺有減少虧損的考慮和部分平臺存在買單嫌疑。這里,引入“網站流量和關注度”兩個數據進一步橫向比較。
網站流量,指登陸網站的IP數,試想,如果沒有客戶登陸網站進行操作,何來交易量。關注度,引用百度新聞關鍵字數量,現在眾平臺混戰,沒有一定推廣形成新聞傳播,如何吸引客戶?
經過alexa和百度新聞查詢,歐冶(約1000)在流量方面低于找鋼網(約5600),在百度新聞關鍵字上,歐冶(約400)均遠遠低于鋼銀網(約1490)和找鋼網(約2700)。
小歐注解
這個查詢數據不知是哪個網站?歐冶除了www.ouyeel.cn歐冶云商官方網站,還有www.ouyeel.com等幾大商務交易網站。另外,但歐冶和其他電商平臺不同,歐冶成立初期便獲得十幾家金融機構的1600億授信,更專注線下能力建設。
可以看出,占據先機的歐冶并沒有凸現半點優勢。而且平臺的業務模式基本緊跟找鋼網和鋼銀網,也是以撮合和自營業務為主。
小歐注解
需要說明的是,歐冶不做自營,專注于第三方服務平臺。目前開展寄售和托盤業務也是融合了電商、物流和金融等服務的產品,為客戶提供貼身服務,平臺并不介入貿易本身。另外電商平臺主要提供結算交易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信用背書,保障貨物真實性和質量的可靠性,撮合只是交易模式中的一種。
寶鋼作為出資人做第三方公共平臺自然遇到一個尷尬問題,其它鋼廠如何愿將他們的產品放在另一家鋼廠做的平臺去賣?徐樂江認為可以通過股權方式,采用類似“亞投行”模式解決。如果行業高度集中化,這個想法有可行性,但那怕不計入小鋼廠,目前中國僅大型鋼企就近百家,股份制如果能實施,其耗時也必跑輸沒有身份牽制,和鋼廠沒有利益沖突的第三方平臺。
小歐注解
小歐這里想說明的是,歐冶可以幫助鋼廠疏通現貨銷售渠道,同時也省掉了鋼廠自建電商平臺的建設成本,此外,歐冶針對鋼廠推出了多種服務模式,包括大賣場、專營店和電商聯盟以及聯邦等,可以滿足不同鋼廠的差異化需求。歐冶甚至提出可以對鋼廠單向透明,保證鋼廠原有客戶不會流失,數據不會泄露。目前已有多家大鋼廠在歐冶平臺的交易量實現快速突破。國內合規鋼廠雖有幾百家,但品牌鋼廠比較有限,而且隨著產業集中度提升,鋼廠越來越有集中的趨勢,據初步溝通了解,其它鋼廠也非常愿意和歐冶在資本層面開展合作。
身份問題雖有所牽絆,但歐冶罔顧自我產業優勢,對同行亦步亦趨,對目標市場“抓小放大”才是其戰略迷失的主因。
歐冶和大部分電商平臺一樣,主體還是照搬B2C的超市模式,即提供“多樣性,高性價比”的賣方貨源,以拉動客戶上平臺采購。這種思維對應的就是線下的現貨市場,或者生活中的集市、超市,就差架個喇叭高喊:“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里的東西又平又好,只賣9塊9”。
小歐注解
超市或者說大賣場模式的確是歐冶提供的一種服務,但歐冶針對不同客戶推出了各種服務產品。歐冶提供的是全流程的、保證貨物質量的、閉環的交易服務。
但這真的是產業交易的主流嗎?按二八定律,鋼鐵的買家,抑或是工程客戶,抑或是汽車廠家,抑或是家電廠家,他們會天天推個購物車到超市去采購嗎?他們80%的貨物是通過招標形式,定向采購了廠家或大貿易商,俗稱:廠采或直采;只有20%的貨物因為規格、結算等特殊原因到市場零采,俗稱:零采。
小歐注解
隨著鋼鐵行業進入結構調整期,行業進入買方市場,未來鋼廠現貨比例會越來越高,即零采需求會增加,同時客戶會越來越傾向于靈活的采購方式,長協的模式占比必然會降低。此外,歐冶目標是除了現貨,也要為期貨交易提供服務,通過提供專營店服務,歐冶的物流、金融、加工、技術等服務也都可以嵌入。
花20億,握1600億授信去做行業中20%的市場份額,還得和市場中“殺紅了眼”的中小貿易商拚價格,是不是“抓小放大”?
小歐注解
必須要說明,歐冶是為貿易商提供服務,貿易商也只是歐冶服務的對象中一部分。歐冶是希望能打通鋼鐵整個流通鏈條,為更多的終端螞蟻用戶提供服務。
鋼鐵是標準化產品,交易定向性,即最終用戶選擇范圍小,傾向性明確,需求具有預見性,交易過程固化,這種特點決定了廠家和最適用戶適合深度捆綁,解決好定價、物流和融資問題,可以跳過中間貿易商,直接達成交易。以汽車行業為例,生產自動化程度高,鋼廠和汽車廠商早已“血脈相連”,通過EVI,鋼廠介入最終用戶早期開發階段,從而了解用戶的需求,實現個性化服務。
小歐注解
了解的的確很專業,要給作者先點贊!
要說明的是,對于一些戰略用戶、大型代理商很多是采用直接達成交易、即直供的模式。但無數的中小貿易商和無數的終端用戶,他們實際上是無法直接接觸鋼廠的,同時他們的需求又是千差萬別、非常個性化的。實現鋼廠有限的標準化的產品和用戶無限的個性化需求之間的對接,挖掘柔性制造的巨大空間,這就是歐冶作為平臺要提供的服務。
可以看出,這種交易方式無縫對接買賣雙方,能增強供應鏈整體競爭力,降低交易成本,是產業發展的趨勢。
小歐注解
補充說明,針對戰略用戶、直供用戶,寶鋼早在15年前就首先通過東方鋼鐵平臺提供電子商務服務,開國內之先河。
實現這種交易方式,一般由擁有更大話語權的鋼廠驅動,其中,雙方信息流的一致和暢通是合作的基石,因此,需要廠家擁有技術基因,能提供應用的軟件產品,具備信息服務能力。
寶鋼恰好擁有一整套解決方案的能力。旗下除了歐冶,還有一家獨立上市的科技公司--寶信軟件。寶鋼對兩家公司一分為二地界定,歐冶做交易,寶信賣軟件,殊不知,這兩家公司合體,才有機會重新定義鋼鐵業的流通模式。
小歐注解
歐冶成立之初,就和寶信合資成立了歐冶數據,提供IT和DT服務,另外寶信也在平臺開發等方面給予歐冶強力支撐,兩者一直在緊密合作。
試想,歐冶現在將主要精力放在拉其它鋼廠到平臺賣貨,由于其“敵意”身份的存在,必然吃力不討好。倒不如,以自己的終端客戶為樣本,解構雙方交易程序,建立雙方互連的信息系統,并逐步解決配套的物流、融資等服務,具備可復制性后,以免費為切入點,向外部客戶推廣。它和現有模式有三點區別:一是面向的是終端買家,而非市場上的貿易商;二是以系統建立和客戶的強關系,而非一筆買賣的松散型關系;三是要具備全面服務能力,能一站式解決客戶交易中的“效率、成本”訴求,而不是一味殺價引客。
小歐注解
首先必須要感謝作者為歐冶提供的建設性意見!不過,小歐也有幾個問題沒想明白:
1、終端客戶是否自身具有完善的信息系統? 2、終端客戶是無數的螞蟻用戶,一家家復制,效率怎么提升呢 3、終端客戶是否愿意聯接? 4、每家用戶特點都不一樣,個性化開發成本可不低,誰來承擔呢
歐冶云商,能否用好自身的產業資源,而不是對其它平臺的亦步亦趨,讓人拭目以待!
--結束END--
投稿請發送至: 郵箱/tougao@2b.cn QQ/2799880133 微信/shawe_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