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19 iTIC愛分析·中國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愛分析邀請瀚云科技聯合創始人&COO林江斌進行了“工業互聯網的機遇、挑戰與未來”主題演講。
林江斌認為,工業互聯網迎來了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連接、機理和安全三大挑戰,物聯網將改變消費、產業和金融的發展方向。另外,林江斌對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微笑曲線和工業互聯網功能價值演進過程進行了詳細解讀,并介紹了瀚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邏輯。
現將瀚云科技聯合創始人&COO林江斌的主題演講實錄與大家分享。
林江斌:大家下午好!我們先體驗一個非常好玩的小的demo,通過二維碼的連接,我們可以迅速把手機模擬成一臺設備。工業互聯網里面一臺發動機,或者是任何一個設備的場景,我們都可以通過平臺端跟線上端,和線下的設備端,進行實體和虛擬之間的交互。
在交互的過程當中大家可以發現,我們既可以從線上控制線下的設備,又可以從線下的設備去控制線上的虛擬體。從物聯網的角度來講,這是端管云非常快的實施過程。
在工業互聯網或者工業物聯網領域,這叫做數字孿生,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孿生。數字孿生是做什么的?就是把實體的設備跟虛擬的場景無縫對接。
我今天重點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工業互聯網這個場景,瀚云科技認為未來發展的前景應該是什么樣的。未來在座的各位,不管是投資媒體,或者是人工智能等不同的行業,怎么跟科技發展創新的趨勢結合起來,是值得所有人深度思考的。
工業互聯網的機遇、挑戰與未來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工業互聯網在目前階段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和未來。
機遇就不多說了,我們現在不怎么說風口,其實也是一個風口。物聯網發展的過程得到了國家高度的重視,特別是工業互聯網。現在所有的省份,基本上陸陸續續都在提工業互聯網,而且補貼力度特別大。
其實做投資的人很清楚,有的省市補貼力度,包括之前提的兩化融合,現在提的供給側改革、新舊動能轉換、中國制造2025都跟工業互聯網相關。
工業互聯網的核心,一個是網絡,一個是平臺,一個是安全。網絡是基礎,平臺是最關鍵的核心,安全是保障。我們希望通過物聯網平臺或者工業互聯網平臺這樣一個核心的工具,撬動整個工業互聯網的價值,幫助用戶實現不同場景的價值。
連接、機理和安全是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大挑戰
在實現的過程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不同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連接。現在提的非常多的是工業互聯網,特別是在實體產業、實體經濟中,99%的設備還遠未連接到平臺上面,所有的大家可以看到的,智能工廠、智慧工廠都是在demo級別的。
剛才有個嘉賓也在講特斯拉的智能工廠,也剛剛在上海試生產。這有可能是全球第一家做得比較好的,當然在德國也有比較好的,在中國國內很少。
連接的挑戰,核心的就是連接的產品非常復雜,工業產品各個場景的復雜度,還包括工業人的開放度。工業場景很多的專家、工程師或者當地的老專家,怎么讓他們愿意把知識經驗分享到互聯網平臺或者自己內部的平臺上面,很難。這是在連接上面發現了很多所謂挑戰的地方。
第二個挑戰是機理。這和我們很多合作伙伴講的人工智能分析和大數據分析能力是非常相關的。在物聯網或者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我們有很多的數據上來,這些數據上來之后,怎么針對各個具體的場景、用戶的特點和需求,去沉淀具體的機理。
舉一個例子,在噴漆過程中,有個關鍵的環節是電鍍,以前的做法是老師傅去測電解質槽里的PH值和溫度,這兩個是最核心的。有一些老師傅比較厲害,知道PH值和溫度多少調和出來的噴漆效果最好。
我們現在把一個PH值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放到這個池子的不同地方,把數據穩定采集到我們的平臺上面,廠長、車間工人、一線的老師傅專家可以實時看到采集出來的數據情況。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直接控制關鍵的機理的沉淀。這個機理相對比較簡單,老師傅腦袋里面有這個概念,比如溫度達到30度、PH值達到5.5-5.8之間是最好的。
有很多的機理我們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分析才能夠達到的,這是工業互聯網的第二個階段。現在99%的企業還停留在第一個階段,所以這個市場也很大,我們遇到的挑戰也很大。
我希望今天能把我們的一些做法,以及機會點跟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更多的合作伙伴能夠一起加入到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真正滿足用戶需求。從用戶的角度來講,他不在乎你到底是AI、大數據還是云平臺,他只在乎手機上的應用用得爽不爽,我們的數據拿過來能不能解決他的問題。
核心是所有的科技創新,都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我們個人或者在某一單方面能夠解決的,一定是通過整個產業鏈,大大小小的生態,一起去實現。安全就不贅述了,大家都提得非常多了。
物聯網將改變消費、產業和金融發展方向
我們認為的物聯網或者工業互聯網是什么樣的狀態,這里面核心有三個不同的理解。從互聯網的角度來講,我認為可以分為個人(消費)、企業(產業)和金融(流通)三個方向。物聯網未來將會改變,或者正在改變這三個產業的方向。
從個人角度來講,物聯網最核心的訴求點是便利,從產業來講是效率。在生產級別領域,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企業在安全的基礎上講效率,其實安全也是效率的一種。產值增加、成本降低,或者競爭力提升,本質上是一個效率提升的過程。如何通過平臺和技術的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這是關鍵的。
金融領域主要是金融物聯網。我們通過中小型企業生產的數據,甚至是廠房開工率的情況,機床加工的所有大數據,包括庫存和銷量情況,在金融機構平臺上都有。這些數據是更高一個維度的信用數據,比我們競爭機構做的數據要高一個等級,而且是更實在、可靠的數據。
從這三個方向,大家可以看到,在物聯網或者工業互聯網發展方向上,我們會有非常多的機會。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微笑曲線解讀
從整個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有一個微笑曲線,這個曲線跟制造業的微笑曲線很像,但是不太一樣。我們看到兩端是微笑曲線價值更高的點,也就是利潤率比較高。
從左邊來看,是工業場景的細分標準,把底層框架標準掌握在自己手里,利潤率是極高的,現在芯片還比較好做,利潤比較高,模組其實很多的利潤是比較低的。
再往下走是智能制造,特別明顯的就是小米,利潤率不超過5%,非常低。我們在做個人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產品的時候,可能會發現繞不過小米這座山,就是因為我們在智能制造這個領域本身,中國的能力和產業價值是比較低的。
在座的應該有很多解決方案的企業,解決方案靠的是把能力整合起來掙錢,掙的是小錢,掙不了太多的錢。
智能連接,除了運營商的2345G、NB-IoT,還有很多在物聯網通訊層做智能連接的設備、硬件和網絡,這塊的利潤率還是可以的,它是建立一個管道,生命周期跑五年、十年都有可能。
再往下走是云平臺的服務,大數據平臺或云平臺都可以。數據在平臺上沉淀后有很多變現的模式,云平臺的服務做得很快,利潤率也很高,正在慢慢成長。云平臺服務一般來說是以PaaS為主的平臺,還有一些是SaaS往下沉淀的。
再往下走是工業大數據的平臺,以及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這些應用有的直接針對我們的用戶體系,會產生非常多的價值。
大家可以看到,整個產業鏈兩端比較高,中間這塊是比較低的。在座的各位如果是企業家、創始人,你的領域定位在哪里?如果是從業者,不管是金融還是其他從業者,你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你的核心競爭力在這個產業內哪一個具體的環節?這將直接決定你的價值,是非常關鍵的。我希望大家能夠在微笑曲線上找準自己的定位,和自己未來的方向。
工業互聯網功能價值演進
功能價值的演進過程分兩個維度,我們先看垂直的維度,也就是產品服務功能。這不僅僅是從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角度,其實涵蓋的更多,但是我從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角度先切入。
產品服務的功能大家可以看到,最左邊、最下面是比較基礎的功能。第一個是監測,不管用視頻也好,用很多相關的能力也好,先能看到數據;第二是要控制相關的設備跟場景;第三要去優化這個場景,把它做得更好;第四個是自動,類似人工智能,會更高一個等級,可以自動去做決策。
產品服務的價值,首先通過連接實現監測,這是目前比較多的場景。
在可視化方面,有安全、環保、交通等場景。工業類的設備共享現在越來越多,我們做了一個案例,把中小型企業買不起的幾百萬工業測繪的設備,放到平臺上面共享出去,把設備的狀態用可視化的能力表達出來,這就是一個可視連接的場景。
資產抵押在我們平臺上有很多例子,比如一些高端的設備資產,物聯網金融領域里,銀行對這個是非常感興趣的,能夠實時在線看到這個設備的情況,還可以進行優化。
產品還可以進一步定制,按照具體個人的需求去做定制,包括一些智慧酒店、智能家居等等,還可以進一步去做決策。
我們可以看到,數字孿生的技術,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價值和能力,會把整個技術未來相關的方向和價值完全體現出來。To C的產品會越來越智能,越來越針對個人的情況,人會越來越懶,因為很多技術都幫你實現了,幫你做決策了。
To B的場景,工廠里面的設備越來越去人化,都不需要人了。利用AI機器人,平臺會做很多的預測性維護,甚至一些智能決策系統,整個工廠就是無人工廠,熄燈的工廠。下一步是智慧地球的形態,最后是一個高端智能機器人的形態。
在整個工業互聯網價值演進過程中,其實有非常多的機會,剛才說的每個點上面,基本上都是千億級的市場,就看大家怎么抓住這個市場。
搭建“4+2+2+2”的平臺架構體系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瀚云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邏輯。
首先,我們用場景發現不同的需求。我們的團隊經常要去工廠現場,在不同的場景里發現一線的需求,去解決切切實實相關的問題。在落地交付能力方面,我們是運營商做物聯網開放平臺創始團隊出來的,再加上電力行業的交付團隊合并而成,有雙層的基因。
我們對物聯網場景的把握,對需求的了解,對交付能力是有信心的。我們用場景發現需求,用需求驅動平臺,瀚云的平臺最核心的是“4+2+2+2”的架構體系。
第一層是邊緣計算平臺,在采集設備的過程當中,大家剛剛看到,用手機二維碼直接就能采集,我們用網關可以把任何一個場景的設備采集過來,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包括和合作伙伴一起努力。
第二層是霧計算平臺,剛才針對的是一些啞設備,就是不能開口說話的,沒有計算能力的老舊設備。但是針對一些有計算能力的智能化設備,我們可以連接到霧計算平臺。我們集成了一百多種不同的協議,把相關的有計算能力的,非啞設備的數據直接上到平臺進行可視化分析。
第三層是工業互聯網基礎平臺,也是物聯網的基礎平臺,能夠支持所有設備數據,以及分析的能力。
第四層是大數據平臺,把時序數據、歷史數據、數據本身的數據、場景數據,甚至是我們合作伙伴的平臺數據,包括華為、阿里的平臺,我們都在東西向打通。
再往上是API套件,不需要開發,不需要寫任何一行代碼,就可以把設備直接連到我們的平臺,直接展示深層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利用我們的應用加速套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基于這個物聯網平臺開發一個應用。另外,我們會把平臺相關的能力都封裝成標準的API接口,并把這個套件全部對外開放,我們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平臺。
再往下是我們的門戶和應用,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可以把自己的能力通過應用發布在這個平臺上面,不需要費用,直接發布就可以了。
平臺架構還包括平臺運維和安全防護。
用需求驅動平臺,用平臺匯聚生態
大家對瀚云還不熟悉,因為瀚云2018年3月份成立,9月份剛剛發布了平臺2.0版本。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到了非常多合作伙伴的支持。瀚云的平臺具備四個核心能力——泛在連接、云化服務、知識積累、應用創新。
在四個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平臺的落地有兩個抓手,一個是設備連接,另外一個是應用生成,直接交付給用戶,甚至不需要費用。我們做現場比較簡單的產品,基本上一萬塊錢以內就搞定了。大家問我們怎么掙錢,其實我們的做法是把平臺做好,做好標準化的通用工具。大家講中臺的能力非常強,我們把應用做得很輕。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能夠基于瀚云平臺,一起打造生態能力,實現用戶價值。我們建設了開發者生態圈,大家可以把能力沉淀到生態圈,利用應用去變現,加上投資人、媒體、政府等等合作伙伴,不斷構建我們的生態圈。
我們的團隊和平臺成長得很快,平臺運營三個多月的時間迅速成長,設備連接數、用戶數、應用數都在成倍增長。瀚云有著開放與交付的基因,很草根、很落地,我們也希望和在座的各位一起把工業互聯網的場景落地。
在這個生態圈當中,我們希望通過開放的精神,跟大家進一步合作,一起打造一些標桿項目案例,推動這個行業的進步,以及智能化升級和改造,實現價值。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