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消息,阿里巴巴與德國麥德龍正在洽談入股麥德龍中國業務事宜。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信源稱,該談判仍處于早期階段,未來存較大不確定性。
《商業觀察家》了解到的情況是,在“收購”大潤發之前,阿里巴巴就與麥德龍進行過股權合作洽談。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當時雙方談判內容之一,并非僅僅入股麥德龍中國業務,而是以直接入股麥德龍歐洲母公司方式,來主要整合雙方中國業務。
那次談判未能產生實質性結果。而后,阿里巴巴“收購”大潤發,成為麥德龍與阿里巴巴那次談判的“階段性結束”。
一些市場人士當時告訴《商業觀察家》,雙方分歧較大,看起來,麥德龍對于阿里巴巴缺乏信任,而作為歐洲一家老牌零售商,麥德龍又顯得有些“傲慢”,對中國線上市場格局、理解可能有些不足。提出了很多不切實際的要求。
比如,據說麥德龍甚至提出“專營”盒馬,獲得盒馬品牌所有權的設想。
而伴隨那次談判的“階段性結束”,以及阿里巴巴“收購”大潤發后,“強硬派”——麥德龍中國區總裁席龍也不久離任,未在中國任上工作至退休。
對于此次傳聞中,阿里巴巴與麥德龍續談入股麥德龍中國業務事宜。
《商業觀察家》尚不清楚洽談內容細節,以及是否確有其事。但從一些市場人士的觀點來看,麥德龍之于阿里巴巴的價值可能主要有三點。
由于在麥德龍購物需要成為會員。所以,麥德龍于中國市場經營了一套龐大的會員數據系統(主要為專業客戶)。
麥德龍知道自己的顧客是誰,怎樣喜好,以及購買力、消費頻次等等用戶畫像。
從中國市場情況看,麥德龍的數據、會員經營,乃至以會員為基礎的運營管理能力,是領先很多中國本土零售商的。麥德龍為會員所搭建的一套信息系統,則相對中國本土零售商而言,也是非常完善的。
麥德龍一直專注服務專業客戶,有食品配送和福利禮品等專門服務B端的業務渠道。
所以,麥德龍的品牌形象、商品品質能為盒馬,乃至阿里巴巴商超品類經營“背書”。盒馬要在一線市場成功,高端市場不可或缺。
比如“麥咨達”。
這可能是麥德龍最核心的競爭優勢之一。
“麥咨達”按照全球良好的農業操作規范,與中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開展咨詢公司+企業+基地的合作,為它們提供生產、加工、包裝、物流及市場運作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和咨詢,指導它們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麥咨達”的生鮮產品體系可以說代表中國食品安全的最高標準、規范之一。
它能向上游輸出標準,并嚴格管理整個流程。細致到土壤改良、種子管理、化肥使用量(以克為單位)、田間工作的每一步操作都明細、規范等等。
這一套體系背后的人才梯隊來自于麥德龍全球,中國其他零售商很難復制。
而最關鍵的是,這套體系是盈利的。
麥德龍早期在中國拓展都是拿地經營,主要都在一二線城市,及少數經濟發達三線城市,許多都是過萬平米土地面積。
這些物業隨著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都處于各個城市比較中心位置。所以,早前也傳出,復星國際等地產商要收購麥德龍的傳言。
麥德龍物業面積大,價值很大,且不受當下商鋪租金成本上漲壓力影響。
自1996年于中國開出第一家門店。到目前為止,麥德龍在中國60個左右城市開設超過90家商場,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