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來講,業內對MRO的關注更多是基于采購行為而聚焦到一類工業品供需流通領域,并非一個行業。
目前在中國工業領域,對MRO概念的認知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將MRO定義為“維護、維修與運營”(Maintenance、Repairs、Operations),指工廠或企業對其生產和工作設施、設備進行保養、維修、并保證其正常運行所需要的非生產性物料。
另一種是將MRO定義為“維護、維修與大修”(Maintenance、Repairs、Overhaul),指設備在使用和維護階段所進行的各種維護、修理、大修等服務,這種定義目前普遍應用于航空檢修服務。
兩者最大區別在于,前者特指工業用品及材料,屬于生產流通和供應鏈范疇,而后者特指修理運作業務,屬于航空維修領域。
伴隨我國兩化融合不斷推進,制造業結構轉型,“現代MRO”(2010)在借鑒航空維修概念的基礎上被提出,是英文Maintenance、Repairs、Overhaul andOperations縮寫,又被稱為MRO2。主要增加了產品運行信息管理、狀態監控等運行業務內容。這種定義是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范疇而提出,重點針對MRO支持系統研究。
本篇文章有關MRO內容均是在產品流通及供應鏈管理范疇下展開,是一種對非生產性物料在供需不確定下的流通場景討論。
在討論之前,我們還是先關注這個領域的規模及利潤表現情況。
一般來講,業內人士將工業產值的4%-7%的規模作為MRO的采購需求量。2018年我國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6.6萬億,可得目前我國MRO市場需求量在 1.46萬億—2.56萬億之間。參考美國MRO分銷龍頭固安捷的年毛利率來看,MRO采購領域的毛利率(毛利/銷售額)能達到35%以上。
圖1:美國工業品分銷龍頭固安捷的毛利率表現情況
圖片來源:托比網
與MRO相對,是工業生產的直接物資,其特點在于有計劃且大量購買,MRO 作為間接物資(非直接生產物料)是一般不進入產品生產的零件和物品,但它們是用來維持工廠/企業進行正常生產和經營活動所必需的最基本部件,包括維修用品、設備備件及耗材、運營輔助類物資等。
圖2:生產型企業客戶常用MRO產品
圖片來源:托比網
與直接生產物資相比,MRO產品具有“低價值、易耗品、產品繁雜”等特點,大家通常將此類現狀稱之為“長尾市場”,由此,工廠很少建立同直接生產物資采購相同的采購技術人才儲備機制,致使采購活動會遇到對高質量供應商難識別、合格市場價格體系難建立等困難,更別談工廠對MRO產品需求預測機制的建立。當然對于工廠而言,對MRO采購流程及管理成本耗費較高的現狀,也著實增加了工廠的顯性成本,調查顯示,只占企業采購金額8%的MRO物料卻需要耗費60%的企業采購工作量。
圖3:MRO物料采購與直接性生產資料采購比較
圖片來源:托比網
正是由于以上MRO產品自身特點所出現的采購痛點,也相應出現了MRO供給市場上的一系列問題,比如龐雜的供應商群體,采購產品的參差不齊,流通價格的不透明,價格偏高,未及時收到有效產品等等。
因此無論是從采購端還是供給端來講,MRO流通領域的確存在著低效能流通狀態,而且是一個典型的“規模不經濟”且利潤很高的領域賽道。
幸好的是,MRO產品采購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工業制造企業的重視。
調查顯示,在MRO采購中,除管理成本占了超過25%的采購總成本之外,庫存成本更是占去了36%的份額,而物料的實際價格僅占了39%左右,可見MRO 采購活動中有很大的降成本空間。
這一點在當下中國經濟環境(制造業出口下降、利潤下滑、人工成本上升、去產能持續推進)壓力下,尤為顯得重要,企業愈發通過MRO物料采購活動的控制來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企業利潤,增強競爭力。
事實上,對MRO物料的采購控制不僅可以影響到了企業顯性成本,其隱形成本的控制也是值得注意。正如定義所講,MRO本就是工業企業進行正常生產經營中不可或缺的基礎物資,如果出現MRO物料供貨不及時則有可能損壞或加速設備折舊,從而造成停機停工帶來的成本損失。總之,MRO流通是在中小企業的物料采購和生產管理中具有潛在提高的一個空間領域。
很顯然,我們上述所討論的關于MRO流通領域具有的特點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難,都是建立在供應鏈流通視角下展開的,時下中國制造業正在走入一個撕去標簽,從代工廠走向品牌化時代。那么作為MRO生產企業以及采購企業而言,即使有標品屬性的MRO物料,其作為工廠智能化改造浪潮中的影響因子,其定制化的空間也開始受到重視。我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在當今企業商業模式競爭中價值鏈的重要性正日益突出。
價值鏈(value chain)的概念首先由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提出,其中企業間價值鏈的競爭力則是由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給相關利益主體、行業及上下游的創造價值大小評判而定,與供應鏈的不同之處在于從需求端出發來衡量問題。很顯然,MRO產品作為制造企業的基本非直接生產物料存在于整個產品制造的全流程,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理論,“隨著先進制造產業由制造為中心日漸變向以創新與服務為中心轉變,產品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MRO業務已成為現金制造企業收入的主體”。
為進一步更好的理解MRO流通產品在價值鏈理論下的重要性,我們將在供應鏈與價值鏈視角下再討論MRO流通領域。
圖4:供應鏈與價值鏈視角下MRO工業品流通模式
圖片來源:托比網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供應鏈的視角下,由于MRO流通領域是一個長尾市場,必然會出現一批魚龍混雜產品,并且由于部分層級分銷商的存在,其價格也出現了很多操作空間。而我們以客戶端出發再去觀察會發現,終端采購客戶對MRO產品的使用并非是一成不變的,甚至需要能及時得到上游廠商或者經銷商的指導下,更能參與到所需產品的設計工作,需要一批高質量備件的出現。那么,傳統的MRO工業品分銷模式如何做到:
豐富完善的產品來源,滿足終端客戶多樣化需求;
突破單一價差盈利模式,擴大利潤增長點;
優化物流倉儲服務,提供綜合性特色增值服務;
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產-銷端ERP系統打通實現;
緊綁重點客戶,實現自研、工貿結合路線,提供定制化產品。
從目前MRO分銷市場上的發展情況來看,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的綜合型或垂直型MRO工業品一站式服務采購平臺成為上述問題的較優正解。按行業人士看法,“MRO工業品采購電商通過互聯網并運用系統手段,對MRO流通領域的價值鏈各個環節,包括產品價值、服務價值、保障價值,進行了價值活動的協調和整合,并從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三個維度,凸顯了工業品采購電商的價值,并創造了獨特的競爭優勢”(By:陳勇冰)。
圖5:“雙鏈視角”下MRO電商平臺的流通模式
圖片來源:托比網
目前在MRO流通領域的確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或平臺,比如固安捷、米思米、震坤行、西域網、工品匯、京東-工業品、阿里-1688超級店。它們都正在耕耘在這片“散、亂、規模不經濟”的土壤,試圖用不一樣的模式方法讓傳統低效能的制造業領域的生產與采購變得陽光透明、高效率、低成本的運行(后續會對上述個別企業做專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