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內,制造企業不斷加速變革,同時面臨市場環境不穩定、生產效率增速停滯等諸多困難。不過,隨著數字化革命的加速推進,企業可以化挑戰為機遇,并從中獲得豐厚回報。世界經濟論壇從全球上千家工廠中甄選出來的燈塔工廠,即是這方面的開拓者。
然而燈塔工廠依舊是鳳毛麟角,繼2019年1月宣布的16 家之后,經過對候選工廠的深入研究,10家新增燈塔工廠在7月3日的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上正式加入全球燈塔工廠網絡。這些領先者的經驗可成為制造企業的指路明燈,展示如何從數字化中挖掘新的價值,包括大幅提升資源生產率、提高敏捷度和響應能力、加快新品上市速度、提升客制化水平等。
從“制造業的未來”(Future of Manufacturing)研究項目中,我們得到以下新洞見和發現:
多樣化。領先制造企業擴大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影響范圍,并提升多樣性:不僅在工廠內部,還擴大到整個生產網絡,甚至拓展到組織外部,覆蓋整個端到端價值鏈。
端到端用例。有的燈塔工廠構建起互聯互通的價值鏈,用例主要集中于供應網絡對接、端到端產品開發、端到端規劃、端到端交付、客戶對接等。
價值創造。領跑者不斷創新,從數字化中捕捉新的價值來源,主要價值驅動因素包括:普及技術并提升操作人員能力;以大數據為基礎制定決策;對流程和商業模式展開創新;利用動態的生態系統應對供應商和客戶的變化。
規模化。在燈塔工廠擴張和提升多樣性的過程中,擺脫“試點困境”仍是關鍵所在。利用以下方法,領先企業實現廣泛影響力:集合15 個以上的用例;以扎實商業邏輯支撐數字化戰略;使用敏捷工作方法;創建能夠支持規模化的物聯網架構;調動現有員工積極性。
這些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洞見是通過合作和學習獲得的。燈塔工廠網絡正組成一個聯盟,帶動各個行業和地域的企業合作,釋放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全部潛力。在整個價值鏈上,無論制造企業還是行業整體,都將從這種新的合作精神中獲益。
Karel Eloot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
亞洲運營咨詢業務及物聯網負責人
到目前為止,由世界經濟論壇甄選的全球26家燈塔中,有6家位于中國。他們能在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的壓力下順勢而為,脫穎而出,其“敏捷”和“韌性”值得稱道。作為中國實體經濟核心的制造業呼喚更多的燈塔工廠,能在駕馭新商業模式上、投資新智能技術上、提高數字化能力上引領中國未來的制造業。
毋庸置疑,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更需要再培訓和能力建設持續提高企業員工的能力。今年年初,我們成立了工業物聯網大學(IIoT University),旨在通過實體或在線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數字化能力,助力更多中國企業領跑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一批燈塔工廠都是單個生產場所。現在燈塔工廠的數字化也正在超出實體工廠范圍。
“新四化”變革(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和市場供需變局,已經形成了中國汽車業史無前例的激烈市場競爭格局。上汽大通燈塔工廠深諳數字化之道,以客戶高度定制需求為主旨,實現訂單、工藝、生產、供應鏈及供應商各業務價值鏈的端到端數字化打通。其大規模私人定制的模式助力該公司實現了銷售連續逆市增長,且提高了生產效率,并縮短了交付周期。在甄選燈塔工廠過程中,企業高管分享了以下破局心得:
投資數字化勢在必行,“跟隨者”和“落后者”將很可能被市場淘汰;
工業4.0數字化變革既是技術變革,更是業務模式的變革,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端到端的數字化變革有助于提升客戶體驗、提高整條價值鏈的效率和優化商業生態。
侯文皓
麥肯錫資深專家
清華麥肯錫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負責人
在本次評選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一些燈塔工廠已經走出數字化工廠的領地,開始走上數字化企業的旅程。他們在數字化生產的基礎上,打通了和其他價值鏈的數字通道,實現了各價值鏈的資源優化,并為下游客戶和上游供應商帶來了新的核心價值。他們在做法上“百花齊放”,有為客戶個性化實現高度按需定制的, 有為縮短產品上市交期實現協同設計與生產的, 有為產品增值服務實現遠程互聯、先進分析的, 也有為全供應鏈優化實現和供應商互聯透明的。這讓我們更加相信: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不僅可以降低企業自身成本,還能實現整個生態圈的核心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