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德國工業4.0的提出,今天,世界各國紛紛擁抱工業互聯網,積極布局智能制造。中鋁集團作為我國傳統鋁業制造企業,近年來,深入貫徹落黨和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精神,開展高端制造,致力于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有色金屬企業。近日,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副主任文欣榮以《基于數據驅動的智能工廠建設思考》為主題在“2019中國(西南)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峰會”上發表演講,就制造業的智能工廠建設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總結。
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副主任文欣榮
圖片來源:首席數字官
在文欣榮眼中,制造的革命就是一場技術革命,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網絡空間和實體空間、軟件和硬件的深度融合與集成。
1.實現智能制造“彎道超車”需具備“三個新”
圖片來源:首席數字官
一直以來,關于工業2.0、3.0、4.0的每一次彎道超車,不同專家從不同維度給出了各自的解釋。但是,就鋁行業來講,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需要具備這“三個新”,即:“新思想、新心態、新方法”。
新思想:即生態思維、協同思維、創新思維、數據思維、智能思維等;
新心態:實現彎道超車的路上需要具備良好的心態,要找到平衡點;
新方法:即新實施,包括場景化、平臺化、微服務化、數據化。
今天,制造端的架構是“數據流程+模塊”的邊界固化系統,以規范化、共享化為主,但是未來,將會是平臺化,即以平臺、以優化、以移動端為主的基于數據驅動實現個性化場景的系統。
未來,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原來的架構上,那么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幾乎沒有可能性。
圖片來源:首席數字官
第一條主線,生產全要素的優化。即通過數字分析使所有的生產資源實現精準分配,確保利益最大化;
第二條主線,實現從原料到產品的完全可視化,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使決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維修者精準把握不確定因素,達成生產平穩。
一個為機理原理,一個為數據原理。
圖片來源:首席數字官
在實際生產制造過程當中,首先用機理原理解決問題,機理原理解決不了的問題才用數據原理進行處理,這樣可以做到事倍功半。
在制作工業APP過程中,企業必須加入工業知識圖譜,在工業原理基礎上結合工業知識來構建,通過微服務形成完成應用平臺。
圖片來源:首席數字官
未來,整個工業系統將會逐步轉移到統一的應用平臺,只有搭建完整的平臺,系統才有可能實現全部替代,這將是未來工業系統的迭代路徑。
圖片來源:首席數字官
首先,在智能工廠的模型建設中,我們需要突出人的中心作用。智能制造是一套完整的系統,在實際做的制作過程當中,“人”將會放在突出的位置,而這一實現是知識驅動。在哲學原理中,當人對世界的認識積累到一定知識后,將會形成基礎模型,從而將其置換到系統中去,用系統來管控企業。
其次,企業需要對越來越無法控制的模型進行不斷地優化,也因此,企業常常在生產過程中遇見瓶頸難題,即:更換設備還是更換系統。
第三,智能制造需要保證安全、保證環保、保證質量。
第四,智能制造需遵循標準是基礎,數據是紐帶,所有要素實現數據串聯,生產過程與管理協同,業務和系統形成集成,整個管理標準化、精細化、扁平化,業務生產過程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
文欣榮還認為,不做知識管理體系的智能制造的解決方案是不完整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