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21日,第六屆中國產業互聯網大會暨第三屆寧波產業發展論壇在寧波成功舉辦。托比網高級分析師唐雪松在會上分享了年度報告——《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此份報告由托比研究院撰寫,從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背景切入,重點分析產業互聯網中的一類角色“B2B”——B2B行業發展現狀,以及投融資如何;同時結合對交易型B2B的長期以來的觀察,首次推出“B2B智能交易評估模型”,來幫助行業更好的發展;報告最后依然給出了整個行業發展趨勢兩點看法。以下是這份報告的主要觀點:
托比網高級分析師 唐雪松
“產業互聯網”在中國商界的使用及實踐,如火如荼,市場各類參與者對產業互聯網的界定百家爭鳴。托比研究院期望從產業互聯網服務主體——企業業務視角入手,來框定產業互聯網作用邊界及范疇。我們關注產業互聯網的這幾個重點:智能制造、B2B交易、企業數字化,此次報告寫作聚焦在B2B交易。
產業互聯網領域的變革不同于消費互聯網領域,產業互聯網的參與主體是由企業及其生態伙伴共同完成,企業既有大型國有企業與中小型民營企業,目標是對原有生產制造及流通鏈路的再升級,與消費互聯網一開始主要由企業與消費者的交易驅動相比,產業互聯的目標是企業內部與企業間的變化,更多偏重產業供給端的改革與升級,需要國家政策的指引與驅動。
中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有著以下背景:網購增速放緩,消費互聯網經濟增長遇瓶頸;經濟增速放緩,傳統產業規模有待挖掘;產業互聯網時代開啟,消費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軟件企業、B2B企業均參與其中。當然,產業互聯網發展還離不開利好政策推動、企業的電商化采購趨勢和技術的賦能等要素的推動。
伴隨國內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環境不斷完善、其相關支撐體系不斷健全、消費互聯網相關成熟理念及技術向傳統產業不斷融合滲透,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繼續擴大。托比研究院預測,2019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到39.3萬億元人民幣,增速16.3%,仍大幅跑贏GDP增速。
我國B2B行業的發展也在不斷的前進,尤其近年在國家產業政策及供應鏈升級的引導,消費互聯網巨頭企業集體進入,新技術與新模式整體驅動等各類因素作用下,國內B2B電商市場的規模也在擴大,2018年達到23.1萬億元,同比增長20.8%。基于細分行業趨勢圖,我們發現快消、農業、整車、化工等領域處在低谷期,旅游直接調回到萌芽階段,然而個別行業在產業互聯網東風的吹拂下,發展前景較為看好。
目前來看,參與到國內產業互聯網大環境的企業可根據自身基因不同,分為以下幾類參與者:(1)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2)以提供行業SaaS解決方案的IT企業;(3)大中型國企;(4)大中型民營企業;(5)中小型民營企業;(6)原生產業互聯網企業。在目前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初級階段,主力軍傳統組織、牽引者互聯網企業、原生性產業互聯網企業,都應發揮所長,也要融為一體,他們之間應是一種動態競合學習的過程。
托比研究院預測,2019年全年交易型B2B企業融資事件155起,獲投企業135家,吸收融資金額325億元人民幣。就融資企業輪次表現看,B輪及之前仍是B2B行業的主基調,共100家,占比81.3%,其中A輪之前企業34家,顯示交易型B2B企業的發展仍受到資本市場青睞。
今年生鮮供應鏈、汽車配件、工業品流通等賽道表現較為突出,芯片及建材領域的獲投輪次呈現較好的連續性,有望成為下一波投資人重點關注賽道。縱然投資B2B領域的機構仍為分散,但鐘鼎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經緯中國、源碼資本在過去一年對B2B領域的關注較為密切。
基于對國內主流B2B交易平臺的洞察,托比研究院開發了一套相對粗略的模型--B2B交易平臺在線化率評估模型,從售前環節、售中環節、售后環節、交互端口(展示端口)等四個維度對于國內B2B交易平臺的在線化率進行評估。基于該模型,我們有兩大發現:一是國內主流B2B交易平臺在線化率總體處于較高水平,個別平臺遠高于同行。二是面向鋼鐵、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平臺得分相對較高,而工業、快消、紡織服裝等交易平臺得分相對較低。
整體上看,2019年可能和2018年仍處在行業周期的同一個階段,即舊周期的結束。盡管行業的頭部企業仍然沒有進入二級市場的退出期,但主要投資機構的回歸仍然為行業帶來了曙光,比如紅杉中國和經緯中國在今年產業互聯網投資次數的上升。因為處于相似的位置,去年的預測在這個時點仍然有效,但是也有兩個新特點:行業的多樣性進一步增強,同時行業需要進入自運轉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