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SaaS,必須實現獲客、留存和增長這三個過程的閉環,就像下面這張圖所示的那樣。SaaS的商業運營邏輯表現為:如果獲客質量較差,留存就困難;留存沒做好,增長也沒法實現。最后的結果是因為品牌或口碑受損,又反過來使獲客變得困難,很多SaaS公司都落入這個怪圈。
雖說獲客、留存和增長這三個過程都很重要,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所有努力都將前功盡棄。但是相對來說,與公司收支關聯最大的還是獲客。因為獲客即關乎收入,也關乎成本(CAC),獲客還是增長的基礎和啟動點。
現實情況是,很多SaaS公司投入巨大的營銷和銷售成本,不但沒有實現系統化的獲客能力,資金也很快消耗殆盡。更麻煩的是,由于所獲客戶的流失率居高不下,所以增長也只能停留在口頭上。
雖然我們都知道,破解這一困局的關鍵在于獲客。那么,對于SaaS來說,究竟什么是獲客,獲客的目的又是什么;獲客邏輯是什么;怎樣才能成功獲客... ...。
如果這些問題沒想清楚,獲客就是空談;留存和增長也都是沒影兒的事。
01、什么是SaaS的獲客
目前“獲客”是個炙手可熱的話題。但究竟什么是獲客,在不同的行業和領域中,對獲客的理解并不一樣。
獲客不就是簽單嗎?對于toC來說獲客的含義很寬泛,各種吸引顧客的活動都算是獲客。比如一家美容機構,只要能把顧客吸引來,即使該顧客只消費10塊錢,那也算是成功獲客了。
如果SaaS也像toC那樣,與客戶只有一次或少量交易,那么大部分SaaS公司都得破產。
對于SaaS來說,簽單不等于成功獲客,所謂成功獲客只是SaaS獲客的基本標準。按照SaaS獲客標準,之前已簽約的客戶,未必是達標的獲客,甚至都算不上是獲客。因為不達標的獲客,很可能是一筆虧損的交易,即可能CAC>LTV。
只有高質量的成交才算是達標的獲客。所謂的高質量成交,指的是不但與客戶簽約,還要求所獲客戶具備持續訂閱的意愿。
所以,SaaS獲客的目的不是簽約,而是為了獲取更多客戶終身價值(LTV)。
以前我們談到過:高質量成交、高價值合同、高質量獲客和客戶持續使用意愿等概念,對于獲客標準來說,這些概念是同一回事。
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獲客標準?
02、SaaS的獲客邏輯
我們已經知道,ToB的銷售界主要有三種銷售類型:產品型銷售、解決方案型銷售和價值型銷售。相應地,獲客也有三種模式:靠產品獲客模式、靠解決方案獲客模式和靠價值獲客模式。通俗講,所謂獲客邏輯,就是潛在客戶因為什么會購買你的SaaS服務。
實際上,無論采取何種獲客模式,最后都會歸結為價值獲客。也就是說,獲客能否成功,主要由客戶的感知價值決定。所謂客戶感知價值,是指客戶認為的價值,而不是SaaS公司自我標榜的價值。
也許你會說:客戶自認為的不是事實。其實是否事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戶認為你的SaaS沒價值,那就是沒價值。如果我們把客戶感知價值進行量化,它可以表示為:
客戶感知價值=SaaS提供的實際價值x客戶認知
所以你看,如果客戶認知為零,那么客戶感知價值也等于零,成功獲客就不可能發生。
我們可以進一步把決定成功獲客的客戶感知價值展開,就能發現成功獲客的關鍵要素:
SaaS提供的實際價值=產品價值+市場人員貢獻的價值+銷售人員貢獻的價值+實施人員的交付價值。
所以,客戶感知價值=(產品價值+市場人員貢獻的價值+銷售人員貢獻的價值+實施人員貢獻的交付價值)x客戶認知。
這個公式雖然只有兩組變量:組合價值和客戶認知,但是卻能解釋很多困擾我們的問題。比如:為什么類似產品的客單價會有很大差別?為什么在大公司做銷售更容易?兩家SaaS公司的產品類似,為什么經營差距會很大?兩家產品類似、客戶群相同的SaaS公司,續費率為什么會有差別?
總之,換一個立場看問題,對獲客的理解將變得完全不同。以前我們認為能成功獲客,完全是由于我們的產品有價值,這當然不無道理,因為SaaS提供的實際價值是獲客基礎。但是站在客戶的角度看,我們成功獲客,完全是因為客戶感知價值的作用。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客戶感知價值越大,成功獲客的概率也越大,獲客的質量也越高。
03、SaaS應該怎樣獲客
理解了SaaS的價值型獲客邏輯,特別是客戶感知價值的概念;組織獲客也就沒那么困難了,至少知道會從哪些方面入手。
從客戶感知價值的表達可以看出,它是由兩個維度決定的:即一系列價值組合的價值維度和起倍增作用的客戶認知維度。下面通過對這兩個維度的拆解,對應到具體的獲客組織和任務中。
從SaaS提供的實際價值組合中能夠看出,整個獲客過程至少包括了:產品運營、市場、銷售和實施交付這四個團隊,每個團隊的工作輸出產生了SaaS的實際價值,這些價值累積到一起,就是SaaS提供的價值。這個過程如下示意圖所示。
但實際上,絕大部分SaaS公司都配置了這四個崗位,而且有的公司在配置人數上還相當多;那么,為什么SaaS產生的價值,看起來還是那么單薄呢?
從客戶感知價值的內容上可以看出,所謂獲客的過程,其實就是價值的產生和傳遞過程。這個過程中有三個關鍵因素會影響價值的產生和傳遞:一個因素是SaaS的價值有沒有和有多大;另一個因素是每個業務團隊專業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價值的產生;最后一個因素是各個專業團隊的價值協作程度。
也就是說,SaaS提供的價值是一個累積和綜合的過程。無論是價值產生、還是價值的專遞,完全是可以自我主導的。
從獲客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出,獲客并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也不可能依靠某個工具或絕招就能實現。比如說,公司不能把獲客的希望完全押寶在市場部;至于押寶在某些獲客工具或某個方法上則更不靠譜。
我們再來看客戶認知這個維度。雖然我們不能直接改變客戶的認知,但還是可以通過專業度、品牌、口碑傳播、成功案例等途徑,影響到客戶的認知。客戶認知這個變量,既可以使SaaS的價值衰減,也可以使其得到放大。也就是說,在同一個SaaS領域內,客戶認知是可以量化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品牌溢價,其實是客戶認知的放大作用。雖然目前國內的SaaS還沒什么品牌,但是客戶認知是存在的。
SaaS獲客的目的并非是為了成交,而是為了產生更大的客戶終身價值(LTV)。前面文章我們已經說過,一個客戶的LTV大小,在簽約后交付那一刻也就基本確定了。因為在這一時點上,客戶的感知價值是最大的,否則也不會簽約。也就是說,客戶感知價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客戶會訂閱多長時間。
當然,獲客質量只是增加客戶LTV的充分條件,一個客戶的實際LTV高低,還取決于客戶留存過程中,CSM所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