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由騰訊研究院主辦的“騰訊科技向善暨數字未來大會2021”召開,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在會上發表了題為《數實共生、踐行未來》的演講。
以下為武連峰先生的演講全文: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能夠分享IDC關于未來經濟趨勢的思考,這也是與騰訊研究院合作的《未來經濟2021白皮書》中非常核心的內容。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數實共生、踐行未來”。
分享的內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簡單說下今天市場的熱點,然后是未來經濟數字化的十條趨勢,重點講其中四條,最后說我們的建議。
以下這四個方面,毫無疑問會成為2021年甚至是未來3到5年的市場熱點:
第一個熱點是疫情還會在全球持續。截止到2021年1月9日下午,全球每天的感染人數還有70到80萬人,而全球的感染案例總數可能會超過一個億。目前來看,疫情還沒有緩解的跡象,因此如何面對疫情常態化,我們要做好準備。
第二個層面,由于疫情,整個國家經濟增長下滑和政經局勢緊張,也將是常態。
第三個層面,全球數字化轉型加速,企業如何應對這種加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第四個層面, “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規劃,成為中國未來5到15年大的指導方針。
結合四個熱點,把“十四五”規劃展開來看,我們可以梳理出五大關鍵詞:
第一,不確定環境,這個不確定的環境要求我們的政府、企業要有一個長期準備。
第二,雙循環格局,毫無疑問“雙循環”是2020年的熱詞,“雙循環”格局不完全聚焦內部,而是內外兩個市場同時重視,同時完善供應鏈和產業鏈,這個對于所有行業所有企業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第三,高質量發展,包括我們今天中國制造業如何推進質量提升,把產業往高端發展,也包括分配的公平性,這些都是高質量協調發展非常重要的點。
第四,重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科技自立自強”,類似的詞是第一次出現在五年規劃中。
對于國內的很多公司而言,其中的機會非常大。今天我們討論數據庫、操作系統、網絡、5G……所有企業也開始走國產化的步伐,國產化的步伐不是完全封閉的,如何把國際國內優勢很好地整合起來、利用起來,這點非常關鍵。
第五,謀系統安全,對于企業來講我們要有底線思維,也就是要思考在國家安全層面,我們企業的底線是什么,在這種底線下我們應該如何做。
結合這幾個關鍵詞,簡單看一下最新的一些關于整個全球和中國GDP的數字。2020年全球整個經濟的預測大約是-4.3%的增長,意味著大約比2019年GDP總量跌掉4萬億美金左右。雖然2021年有所恢復,可能會恢復到4.7%,但即使到4.7%,2021年的整體經濟也比2019年總量還要低。即使中國能達到7.8%,甚至8%以上,對于很多企業來講還是要有長期的準備,總量可能剛剛能夠趕上2019或者比2019還要差一點,這是大的經濟狀況。
我們把未來2030年全球和中國的幾組數據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首先是經濟增長的挑戰和潛力。可以看到,“未來”其實在今天已經來到。我們從整個經濟增長、經濟體量角度,給全球2020年和2030年的數字做一個估算。從經濟上看,中國未來10年差不多GDP增長率會在5%左右,全球差不多是2.5%。中國GDP占全球16.8%,這是2019年的數字。2020年,這個數字大概達到18%左右,2030年大約在22%—23%左右。如果按今天計算,到時應該會超過美國變成第一位。基本上從“十四五”規劃到2035年,我們需要人均GDP再翻一番,這個數字還是蠻有挑戰的,中國也非常有潛力。
第二是未來人口基本上兩極化發展。一方面可以很明顯看到,千禧一代成為社會主流,今天全球市場50%的勞動力已經是千禧一代,中國也差不多是這個比例。另一方面,65歲以上的人口在全球占到了10%,10%意味著什么?要知道,7%這個數字就變成進入老齡化的標準,所以其實今天總體上全球也好、中國也好,都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到2030年有18%的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進入深度老齡化,所以我們如何適應這種變化?我們也看到,2030年的人口大約14.5億,也到了中國人口的頂點,這也要求我們適應兩極化的發展和消費人群的變化。
第三個是技術創新。今天的市場上2020年全球ICT產業值4.9萬億,占GDP的5%左右。我們談到說有核心產業、關聯產業、衍生產業,雖然整體數字產業化這一塊占GDP百分比很難超過5%,但是它在跟所有行業相結合、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這一塊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約38%的GDP已經是由數字化驅動,到2030年這個比例會超過70%,中國這個比例比全球還會高一些,到2030年可能會有超過75%的GDP是數字化驅動的。
第四個是消費結構和行為變化。今天居民消費占GDP比例,全球平均是58%,而到2030年這個數字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中國居民消費占比只有百分之三十幾。這是居民消費,沒有把政府的消費放里面,如果把政府的消費放里面,全球可能會有70%甚至到80%左右,中國的這個數字超過50%,中國未來居民消費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居民消費里面,未來我們可以看到無形產品,包括體驗的價值,也包括數據驅動,會成為大的主流。
結合數字可以看到,我們提出數實共生,是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完美的結合,不管從人口以及從技術創新甚至消費行為來看,都會有這個趨勢。簡單把數實共生展開來講,從國家層面來看,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共同發展。從產業層面來看,數實共生是推動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更多的是數字化產業鏈。再從企業層面來看,其實就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而從每一個個人來看,包括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娛樂所有的東西,未來都會變成數字化。我們可以看到,數實共生也會涉及到如何廣連接,如何實現大規模,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怎么樣滿足高速度的發展,如何使整個發展更富有彈性,這幾個可能是數實共生最重要的關鍵詞。
結合數實共生這個理念,我們也看,未來整個經濟數字化的10個大的趨勢,搭成一個房子架構,包括新基建、新平臺、新應用、新組織、新供給、新消費、文化科技、數字信任、未來城市和數字生態共同體。拿其中4個跟大家梳理,每一個里面的關鍵詞很快過一遍,不再詳細展開,白皮書里面每一個都有詳實的解釋、定義和數據。
我們來看新平臺、新供給、新消費和數字生態共同體。
1、新平臺。以智能為核心的平臺,有開發服務、集成服務,既對企業內部、又對企業外部,把內外連接起來。確實今天在市場上,對于大平臺的國家治理變成了熱詞,為什么?過去這么多年發展,平臺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今天甚至到未來我個人認為還會有非常好的作用。但是,在整個經濟效率和分配之間,以及供給和需求之間,如何取得更好的平衡,如何使社會的發展更加地持續,如何照顧到弱勢群體,還需要很多的力量,特別是大品牌的共同努力。第一,大平臺未來會變得更加普及普惠,也會更加關注技術的應用門檻,不斷地降低門檻,同時爭取不斷縮小數字鴻溝。第二,整個平臺會更加多元、更加混合。第三,平臺未來會更好地支持企業的商業創新。這三個點是未來平臺大的發展方向。剛才談到平臺未來會更加多元更加混合,我們很明顯地看到,今天在市場上,中國已經有非常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剛才朱行長談過工業App目前有30萬,未來這里面像海爾、美云智數、漢云、航天云網等會有很好的發展,這些垂直的互聯網平臺跟大品牌之間又是互相合作,往往底層云IaaS平臺會被打通。同時有跨行業的水平平臺,比如說營銷、體驗、財務管理、IT等等,這種平臺未來也會有大的發展趨勢,適用于所有的行業。未來平臺的多元化是大的發展方向,不會說一個平臺獨大,未來平臺會越來越多。
還可以看到,本來公有云最早誕生的時候,它的訴求點就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使資源更好地被利用起來。今天雖然說整體市場上公有云平臺不會有更多大玩家進來,但我們可以從全球的數字看出其發展潛力。今天公有云服務的花費,未來五年還有20%的增長,而私有云的IT基礎設施的增長大概只有5%,也就意味著說公有云平臺未來為了促進行業創新,為了跟行業垂直平臺、水平平臺之間相融合支持發展的話,還是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2、新供給。數字化會推動產品及服務的普及。運動品牌Lululemon可以提供一個小案例。它今年6月份收購了紐約一家做智能鏡子的公司。收購完成后,Lululemon不是單獨賣鏡子,而是通過這個鏡子開始賣健身服務,把整個瑜伽健身的服務都嵌到這個鏡子里。你購買這個鏡子,你手機里有了App,在鏡子里就可以直接做各種瑜伽動作,月租費39美金。這個公司2019年的收入達到4500萬美元,由于今年隔離在家中做瑜伽的話,這個鏡子+服務的收入可能會超過1億美金。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一面智能鏡子,以前可能單獨賣產品,今天已經開始賣服務。所以未來會有更多的產品嵌入數字化的功能,同時數字化產品會變成服務的載體,短期的銷售在未來會變成長期的運營,這是我們看到的整個數字化推動產品及服務的幾點趨勢。
另外C2B未來將重塑供給模式。今天C2B一方面最理想的狀況是用戶在客戶端直接下單到工廠,老實講絕大多數企業很難做到,包括今天紅領、海爾也都在路上。北京吉普最經典的品牌也開始利用C2B開發新的越野車,比如說BJ40、80,他們的越野車在中國市場銷售份額獲得第一位。我看了他們所謂的C2B模式,包括車的設計,是讓年輕人、讓數字化年輕代主導,舉辦外觀設計大賽,組織功能設計大賽,其實也是大量吸收用戶的需求,把C端的一些需求點、輸入點加進來,來開發這個汽車,這跟以前完全靠整個公司管理層拍腦子做完全不一樣了。
另外一個案例是一家廣州的家具定制公司——皮阿諾,我看了他的財報,2019年家具收入增長33%,大約收入是14億元人民幣。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我在想是不是有很大的下降,前三季度的材報的收入超過10億,增長0.24%實現正增長。家具公司利潤率到了12%左右.它的核心也是通過這種定制,滿足數字化原生代的需求。內部的管理上的創新包括柔性制造系統、電商O2O業務系統等,更好地支持定制能力,其實也是C2B非常好的案例。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C2B構建企業與客戶的新型關系,C2B會實現個性化需求與批量供給的動態匹配;另外從遠期來講C2B要求IT與OT會更好的融合,也就是說后邊整個工廠的自動化系統、自動控制系統跟IT系統、跟C端平穩地連接起來,現在很多企業一直在路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高效率、高質量、個性化、智能化、服務化,是未來新供給特別關鍵的五個詞,前面兩個毫無疑問是我們的基礎,有這兩個基礎之后,才能夠實現智能化、個性化和服務化。
3、新消費。未來的消費由于人口的關系,更多的來講是要消費升級。從中國城鄉角度來講,如何實現城鄉二維格局會有兩個大的方向。對于人口消費格局,我想是數字化原生代對于產品服務的需求,比較火的比如過去一年的泡泡瑪特,女生比較喜歡。它保持了200%以上的增長,核心就是潮流玩具,很好地把目標定位在數字化原生代的女性人群,同時把IP跟潮流玩具結合起來,同時再把整個社交平臺的屬性利用起來,成為很好的社交玩法,這是它成功非常重要的點。另外到了老齡化這一快,我們給出一個數字,到2020年可能老年健康產品的消費會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中國GDP的1.5%左右。
對于城鄉二元化,毫無疑問,大家今天盯著的絕大多數都是城鎮居民的消費,反過來看農村這一塊消費業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居民消費2019年38萬億居民消費里面,其實農村居民消費大約占到22%,今年的話估計應該和2020年差不多,有將近9萬億人民幣左右的消費,是非常大的市場。這里以惠通查這家公司為例,它就是聚焦農村消費人群,利用平臺把七八百家供應商聚合起來,滿足14萬個鄉村店的需求。今天中國的鄉鎮數量大約是4萬多個,而自然村數量超過50萬個,這塊還沒有很好地整合,通過數字平臺未來會有很大的空間,也讓居民消費提升上一個檔次。包括拼多多今天市場發展很好,其實也是得益于4—6線城市的消費水平。這是未來城鄉消費二元格局。
新國貨未來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20年完美日記以40億人民幣在紐交所上市;小熊電視變成數字化潮人一代喜歡的品牌,銷售額超過30多億萬;SHEIN是跨境電商的鞋帽平臺,估計2020年的銷售突破500億元人民幣,將近100億美元,完全銷往海外,這是中國的品牌。中國的品牌未來在市場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何有更多的核心、高端品牌出來,這個我們未來5到10年有很大的期待。高質量、中價格、富創新、有內涵是將來新消費的大方向。
4、數字生態共同體。所有的這些發展,最后是要打造一個數字生態的共同體。因為今天創新越來越難,用戶的需求越來越苛刻,怎么滿足用戶的需求,任何一家單獨的公司都很難做到。IDC做了一個模型,這個模型簡單說是“四化”加“三共享”,打造數字共同體。首先是物理化、數字化、資本化然后信任化。物理和數字化,今天很多的產品跟服務一定有實體的物理載體,同時要有數字連接,數字化和資本化的一些東西。反過來這個資本化包括資金、人員以及資產等等,還有信任,所以是“四化”。三個共享是共享數據和洞察,共享運營和經營,還要共享應用。只有這樣才能打造數字生態共同體。
今天很多的新能源、智能汽車出來,大家看中的不是汽車本身銷售有多大,大家看中的是乘客經濟未來這個生態體。我們也把乘客經濟分了8個子方面,下面有41個潛在的業務場景我們做了梳理。2019年這個市場規模在全球是2240億美金,預計到2023年規模超過1.2萬億美金。今天的市場里還沒有一家企業表現得很突出,除了特斯拉。這僅僅是以乘客經濟為例,我們認為未來的數字生態共同體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剛才簡單把四個趨勢做了梳理,圍繞這些趨勢,騰訊在產業互聯網工具箱體系內聯合伙伴方面,做了大量的嘗試。從底層的基礎設施到生態、到產業三個大的層面,把開發者、合作伙伴、產品用戶做了非常好的整合。我們從外部看,廣泛的場景連接,僅僅微信,現在每個月的月活用戶數全球超過12億,微信小程序截止到2020年6月底,已經超過320萬個,而這種小程序實際上是各個行業的一個應用場景。小程序唯快不破,速度非常重要,幫助應用快速部署,加快速度也是今天行業用戶的需求。同時有大量的組件能夠支持用戶快速開發,還有高性能的基礎架構。大家可能不知道騰訊其實有自己自研的星星海服務器,疫情期間用8天時間就部署了100萬核服務器,大大支撐了騰訊會議在疫情期間滿足非常火爆的用戶需求,這些可能都是它的優勢。我們也希望,類似于騰訊這種大的平臺公司,未來跟很多垂直行業用戶以及一些垂直平臺廠商有更多的合作,一起來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
最后提幾個建議。一是如何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樹立我們的新目標,宏觀的角度來講綠色、環境、社會責任甚至包括未來在全球所處位置,是我們的目標。第二個方面如何定義我們新的價值,我們的體驗價值、隱私價值、以及IT技術的普惠價值。第三個方面需要規劃我們的新路徑,包括應用場景如何、創新如何,我們自己的綜合能力,我們的數據、技術、組織治理等等。第四個方面是如何尋找新的伙伴,包括數據共享、應用共享和經驗共享,也就是我們談到的“三共享”。第五,在付諸行動時,我們起步要小,迭代要快,但愿景也要大。
最后希望各位2021年以后有更好的收獲和發展,祝中國的數字經濟有更好的未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