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九大提出“我國產業鏈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充分不平衡現象,以互聯網推動實體產業全鏈條的轉型升級將是中國新時代經濟轉型的主要特色和重要機遇”這一重要觀點以來,國內各大市場主體圍繞產業互聯領域開展了諸多積極的探索與努力。2020年,產業互聯網發展更是開始全面提速。根據相關數據推算,在 2020-2024 年間,產業互聯網的應用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每年 7000億到1萬億元(共計3.96萬億元)的GDP增量,產業互聯網對中國 GDP 增長的貢獻比例將從 11.5%增 長到 14.2%。
對此,擁有十年產業根基的匯通達開始了敏銳的洞察。2020年,匯通達總裁徐秀賢受邀參加江蘇省長企業家座談會,與省內10家重點頭部企業,就大力培育產業互聯網、健全現代流通體系、打造物聯網產業高地、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建言獻策,徐秀賢認為:“產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慧供應鏈+智能零售”。
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 提升全鏈路效率
當前,我國大部分傳統產業鏈條長,產業鏈上大量小而散的從業者,存在信息不對稱、生產水平落后、整體效率低下的現象,對于農村市場來說因為農村市場的特殊性,產業升級受阻尤為明顯。
匯通達立足于農村市場 ,以B2B為核心,以平臺為載體,以全產業鏈交易為切入點,通構建了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產業服務平臺。匯通達通過會員制形式整合產業鏈供應端到零售端,整合產業會員和零售會員,憑借在產業供應鏈和智能零售領域的長期積累和深刻洞察,為產業鏈各個環節經營這提供包含商品、技術、營銷、數據、物流等一站式綜合服務解決方案,推動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實現產業鏈的重構升級、降本增效,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以此可以看出,產業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使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
在匯通達的定義與理解中,產業互聯網不是對產業鏈路中某一段進行‘互聯網化’,而是從制造端到消費端的全鏈路服務,最終目的是通過全鏈路的數字化、賦能鏈路上的每一個環節,幫助制造端實現柔性生產,幫助流通端實現精準營銷,讓整個鏈路提高效率,變得更加短平快。確切的說,匯通達搭建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不僅是一個交易場,更是一個服務場、數據場。因此,如果說消費互聯網是規模經濟,匯通達理解的產業互聯網則是價值經濟。傳統消費互聯網讓線下實體上“云”,但沒有形成共贏機制,而產業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是賦能、加持和升級的關系。
具體來說,具體到匯通達的業務實踐上,這個產業互聯網的巨大價值體現在“賦能”和“降本增效”上:賦能到零售端就是通過智能零售讓他們的營銷更加精準;賦能上游制造端就是幫助他們實現精準的研發和智能生產、中間形成智能供應鏈來促進整個流通更加短、平、快,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