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消費者的消費渠道、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過去幾年,美團、餓了么等以外賣為主的移動平臺發展很迅猛。
“過去幾年,我們的堂食每年都有略微下降,但是在外賣市場上有比較大幅度的增長。外賣在整個中國餐飲行業的占比大概是10%,但是未來的增長速度將可能達到傳統餐飲的兩倍到三倍。”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潘宇海不久前在一次論壇上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內的聽眾表示。
消費方式的變遷是互聯網時代的大勢所趨和縮影。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新型數字經濟正在形成,已經加快了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滲透和融合,從而推動了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
積極擁抱智慧行動
數字技術革命正在世界范圍內推動社會生產方式向數字化轉型,對整個經濟體系產生滲透和重構。如何將數字技術與企業自身轉型升級實際相結合呢?
作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制造商之一,沃爾沃集團的研究認為,數字化正在加速推動商業運輸中三大趨勢的發展,即電動化、自動化和網聯化。隨著運輸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同類型的實體,如電器、機械、車輛甚至運輸基礎設施之間相互互聯,使新的功能更有可能出現,先前單獨的活動如今可以互聯、整合和重組,從而增加彼此的聯系。這對行業的產量、質量和生產效率都可以帶來重大的積極影響。交通運輸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還為智能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和“把交通出行作為服務”的理念奠定了基礎。
如今,許多傳統企業正在著手開展數字化轉型,通常來說有兩大目標:實現供應鏈和內部流程的自動化;通過開發數字化產品和服務來推動創新。然而,領先的數字化企業,比如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等,已經遠遠超越了這個階段,實現徹底重塑企業的運營體系。
在歷史潮流面前,積極擁抱數字化需要智慧。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研究認為,一套數字化戰略不可能適用于所有類型的企業,但所有企業在數字化時代都能夠找到更好的方式來思考并制定戰略。雖然市場規模、市場細分和成本管控的戰略概念仍然成立且十分重要,這意味著傳統的概念評估方式——每三到五年為一個規劃周期——已經過時。
專家認為,商業模式的改變需要從根本上對組織進行重新設計和升級。而在數字化時代,激活和重塑領導層的思維方式、重新設計組織架構、打造數字化人才團隊、打造數字化文化等可以對組織機構進行賦能。同時,在數字經濟時代,政府職能轉變的數據驅動特征更為明顯,政府數據透明開放將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
破除障礙著眼長期
目前,我國制造業企業所處發展階段參差不齊,其數字化轉型既包括處于較低發展階段的企業提高信息化水平,也包括處于較高發展階段的企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有關部門引導和支持下,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數字化、集成互聯、智能協同水平持續提高,工業互聯網應用規模不斷擴大。
對于我國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研究員沈恒超最近的研究認為,缺乏權威的數據標準、數據安全問題有待解決、數據開放與共享水平有待提高、技術基礎與信息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對就業將產生嚴峻挑戰等問題仍存在,阻礙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深入。
沈恒超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完善支持鼓勵政策,促進工業數據標準建設與應用,加強數據安全保護,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增強信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推進國際合作,與再就業培訓、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統籌規劃。
中國已成為僅次于沃爾沃全球總部所在地瑞典的第二大市場。面對數字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沃爾沃的研究認為,數字時代中國汽車產業的創新驅動發展需要從三方面入手:首先,采用智能聯網車輛綜合政策,推動商業運營和技術發展的公平競爭。其次,創造穩定和可預測的立法環境,助力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并確保所有參與者的平等地位。再次,采用立足全局、涵蓋多方的政策視角,推動車輛的數字化進程,并妥善解決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問題。
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的戰略行動,需要長期投入和著眼于企業的長期績效提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東紅提醒,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的企業要警惕五大陷阱。它們分別是:戰略陷阱:把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作為新增長點;組織陷阱:寄希望信息化部門承擔數字化轉型重任;工具陷阱:以為引進數字化工具就萬事大吉;治理陷阱:以為抓到數據就占了優勢;業績陷阱:以為數字化轉型能夠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