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5年的火熱,2016年的B2B市場開始逐漸回歸理性,新一年的跑馬圈地已經開始。
2016針對B2B領域的投資有三個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找字頭”類B2B平臺是否還具有投資價值?
B2B領域投資人的“偏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B2B領域哪類模式在未來1-2年更容易成功?
圍繞這三個問題,中科樂創的B2B投研團隊展開了定向分析,接下來就談談我們對2016年垂直B2B領域投資動向的一些判斷。
動向1:“找字頭”平臺業務模式升級——從“撮合”向“業務閉環”演進
受“找鋼網”的明星效應帶動,“找字頭”類型B2B平臺曾經紅極一時,備受資本追捧;但因為后續同類頻繁曝出“刷單”丑聞,加之“盈利模式”上遲遲沒有大的突破而逐漸預冷,甚至有機構直接將此類項目全線“拉黑”。
“找字頭”類平臺是否還具有投資價值?這不是一個僅看名字就能下結論的事。其實,時至今日絕大部分領域的“找字頭”B2B平臺業務已經早不止“撮合”那么簡單了,領先行業的業務模式都已經開始向“業務閉環”演進,閉環形成后接下來就會圍著“生態系”延伸,市場想象空間之大是很多人現在還意識不到的,未來此領域完全有機會誕生出與BAT媲美的平臺。
數據來源:找鋼網
作為行業標桿的找鋼網,一直是“找字頭”平臺對標的榜樣,其業務布局反映了其它找字頭平臺的發展方向——零售(自營)、物流、金融、投資、大數據應用,以及進出口業務延展。
我們以“找字頭”平臺相對比較集中的塑料領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行業領頭的幾個平臺業務線均做了延伸,“找字頭”平臺已經不僅僅是“撮合”那么簡單了。
數據來源:根據網絡新聞資料整理,對具體業務數據未做深度核實
2016年對于找字頭的平臺而言,在一些已經被媒體和資本廣泛關注的領域、如鋼鐵、塑料、電子元件、農業(農資農具)等, “業務閉環”已經是一個必選項,甚至是項目啟動時就該考慮的“標配”,不然無法和領頭者“爭地盤”,“找字頭”平臺原有的先積累流量,再探索盈利模式的運營節奏徹底被打亂。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何點切入(如類似“賬期”這樣的簡單直接的痛點)?如何構建絕對成本優勢?無籌碼情況下,如何快速整合資源?在有限現金投入的情況下,如何快速起量(很穩健有后勁的那種)?能率先解決好這些問題的B2B平臺依然會受媒體追捧。
當然,對于那些適合做B2B交易平臺,并且行業中還沒有領頭企業跑到“業務閉環”階段的領域,創業者還可以按照找字頭既有的節奏進行業務推進,這類企業同樣值得珍惜。至于這類“漏網之魚”還有哪些?中科樂創的投研團隊正在做系統梳理,結果出來后會放出來和大家一起切磋。
動向2:B2B投資人從投“數據”轉向更“偏愛”業務本質
伴隨著“找字頭”業務模式的演進,B2B投資人對項目的偏好也發生了轉移,此前關注“量”,當前更關注“質”。
此前從2C端轉過來的投資人喜歡看數據,看數據流量,因此早期拿到融資的B2B項目具有很強的“流量”特征,為了獲取高額的流量數據“刷單”也就變得很普遍。數據來源:案頭研究、專家訪談,中科樂創投研團隊總結提煉
但之后伴隨一些刷單B2B項目的問題曝光,加之早期的B2B項目也在不斷“教育”投資人,慢慢的大家會發現流量之于找字頭的B2B似乎并沒有那么重要,反而交易的質量才是未來勝出的關鍵,因此2016年B2B的投資人更加關注B2B平臺是否真的帶來產業鏈效率的提升、是否具備沖擊行業龍頭的潛力等,“業務閉環”下投資的依據也發生相應的調整。
當然,在此過程中對項目審核的一些微觀標準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比如此前投資人喜歡押注“標準化”程度高的行業,因為這類行業適合做“撮合”;但是后來隨著理解的深入,以及找字頭商業模式的演進,大家發現太標準化的行業盈利模式設計會遇到巨大挑戰,行業后續發展的延展性會遇到瓶頸,故而大家對行業選擇更加審慎。中科樂創投研團隊已經著手對各類大宗商品聚集的領域進行深度排查,期望挖掘出適合B2B平臺成長且未被深度開發的“漏網之魚”。報告完成后會放出來與業內同行一起切磋,就目前初步梳理的結果看,塑料和紡織行業是比鋼和煤等更適合做B2B交易平臺的。
作為B2B的專業投資機構, 2015年中科樂創已經在B2B交易平臺領域做了多點布局,2016年我們會重點在B2B配套環節的“投注”,如B2B應用SaaS、B2B配套物流和供應鏈金融等(適合平臺做的內容留給平臺,平臺獨立運作不經濟的環節樂創獨立投資),利用資本力量加快B2B生態系的打造。
動向3:多角色混戰,“傳統企業+獨立團隊+產業資本”模式受青睞
了解了B2B業務的發展趨勢以及投資邏輯,接下來我們再分析下B2B的參與者們。中科樂創投研團隊對比了當前B2B的團隊構成,發現B2B交易平臺的玩家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傳統行業資深人士創業項目、垂直貿易平臺MBO類項目、貿易商轉型以及傳統企業孵化項目。
數據來源:案頭研究、專家訪談,中科樂創投研團隊總結提煉
當前國內B2B領域的創業項目以“傳統行業資深人士創業項目”類型為主,但此類型成功率最低;垂直貿易/資訊平臺MBO項目,以及中間貿易商轉型項目發展相對穩健,但遇到了規模擴大的天花板;至于傳統企業孵化類項目,受傳統企業固有思維及體制自身的制約,成功案例鳳毛麟角。
面對這樣的窘境,2016年B2B領域新近衍生出的新玩法將會得到強化,代表性的有“中間商聯盟”、傳統企業“內部創業”(MBO升級版)、傳統企業+獨立團隊+產業資本。
“中間商聯盟”:B2B交易平臺所要顛覆的“中介”們抱團反擊,但按國內物流領域“專線聯盟”的發展經驗看,單純的聯盟成功率非常低。不過此路也不是完全不同,換種組合模式,中間商資源還是可以發揮很大威力的,不過具體的模式設計是價值百金的,這里就不免費奉送了。
傳統企業“內部創業”:這點上海爾思路值得借鑒——海爾支持內部員工把好想法付諸實踐,以項目團隊的形式開發新穎的智能化產品。這些項目由“內部創業”團隊獨立運營,海爾在項目早期提供“天使投資”和品牌、物料、制造和物流支撐,項目團隊成員可以獲得一定的股權。目前較為成功的案例包括市場所熟知的空氣盒子、烤箱等。
“傳統企業+獨立團隊+產業資本”:此種模式的精髓是傳統企業導入產業資源和部分天使資金,產業資本除了提供啟動資金外還要導入一些戰略資源,如互聯網人才、商業模式設計等,而項目運營團隊則是志氣相投的傳統產業人才和互聯網人才的有效配置。此模式當前的代表案例是五礦發展引入阿里創投及五礦電商員工激勵平臺海立云垂,對旗下子公司五礦電商增資5.92億元,增資完成后,五礦發展、阿里創投、海立云垂分別持有五礦電商46%、44%、10%的股權。
在與B2B投資機構的同行交流中發現,2016年大家普遍看好“傳統企業+獨立團隊+產業資本”模式,相信今年有機會見證更多此模式下的成功案例。
中科樂創投研團隊:
劉海明/水手:中科招商集團旗下互聯網投資平臺中科樂創高級投資總監,負責B2B電商、物流領域投資,微信號:lechuang004
楊娟妮:中科招商集團旗下互聯網投資平臺中科樂創投資經理,專注B2B領域投資
黃鐵奇:中科招商集團旗下互聯網投資平臺中科樂創B2B項目組實習生,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