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業互聯網技術供應商「凌犀物聯」完成1000萬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水滴石天使基金。本輪資金用途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用于加強面向工業企業用戶的標準硬件產品和關鍵芯片模組的備貨;另一方面用來加強面向工業服務商的工業物聯平臺的迭代,加速向自助式低代碼平臺的演進,以降低技術門檻,進一步擴大合作伙伴范圍。
凌犀物聯聚焦工業現場,分別在現場協同、流程協同和數據協同三個應用場景布局產品,形成從邊緣計算層、PaaS平臺層到SaaS應用層的全棧產品線,以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強安全、可集成為核心優勢,實現設備狀態參數采集、生產過程監控和生產運營數據分析三個維度的“管理可視化”,提升企業的設備可用率、產線平衡率、訂單準時交付率、庫存周轉率等指標,形成數據閉環,幫助企業實現可量化的價值提升。
凌犀物聯有三款產品,分別是HOMEY智能安燈系統、C-MES智造信息系統和LinkInsight透明工廠系統。三款產品基于一個通用底層平臺,該平臺由5G+MEC全域無線物聯平臺和端邊云網一體化工業操作系統構成。HOMEY智能安燈系統將 “人管設備”轉化為 “設備找人”,設備出現問題時直接上報系統,實現“人機料法環”的現場協同。C-MES智造信息系統利用VSM(Value Stream Mapping)管理生產任務執行的每個增值節點,得出每一道工序上的投入和產出,實現對每一個生產訂單從計劃排產到完成報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LinkInsight透明工廠系統基于AI技術監測設備振動情況,實現關鍵設備的預測性維護和生產性能評估。
5G是凌犀物聯的另一技術布局方向。凌犀物聯的5G產品特性體現在三個方面:對外實現5G無線寬帶接入,替代傳統專線,公司是第一批做出工業級5G CPE的廠家;對內打造5G全連接工廠,滿足工業現場對帶寬、實時性、連接密度、移動性四方面的聯網要求;在邊緣層集成了“連接+算力”為核心的邊緣云平臺,滿足工業企業用戶對工業應用數據不出廠的核心訴求,同時更好地支持工業AI的云端訓練和邊緣部署需求。凌犀物聯的CPE產品也針對5G的Slicing/UPF做了特殊優化,實現和運營商5G+MEC的異構融合,支持向5G直連網絡的平滑演進。目前公司的5G+工業互聯網產品已經通過了中國移動的網絡測試認證,加入了中國移動的揚帆計劃,通過了中國聯通MEC平臺的連接性測試認證,通過了華為嚴選平臺的連接性測試認證。
凌犀物聯的商業模式可分為兩種:其一是銷售三種標準化產品;其二是作為第三方工業服務商的合作伙伴,為其提供5G OPEN CPE一體機平臺和豐富的智能工業終端硬件,其中一體機平臺集成了工業OS、支持LoRaLAN且具備設備協議解析等功能。
凌犀物聯5G OPEN CPE一體機平臺
亨通集團是典型客戶之一。在使用凌犀物聯系統前,二線設備維護人員與車間工人的人數比達1:10,但一線操作員的問題經常得不到解決,一線和二線員工的協同效率低,造成了資源浪費。凌犀物聯系統將現場協同數據化,實現生產現場的“分類信息、分級上報、分組分區管理”功能,精簡二線支持人員規模至原來的50%,生產訂單達成率提高了10-30%。日立電梯生產轎廂的子公司也使用了凌犀物聯系統,使用后庫存周轉率提高一倍,只需2/3的產線數即可完成同樣的生產任務訂單需求。
萬能告訴36氪,目前凌犀物聯覆蓋客戶數量達100余家,應用案例超400個,平均每個案例客戶付費20-30萬。客戶群中,外資企業占比較高,達60-70%,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占比為30-40%。公司近年來營收穩定,硬件毛利率達60%。
2021年凌犀物聯將持續拓展客戶范圍,以終端工業企業為主的小B客戶和以工業服務商為主的大B客戶是目標客戶群。特別地,以產業集群模式切入的工業服務商是凌犀重點發展的大B客戶。
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38.2億美元,預期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3.4%。萬能認為,工業互聯網領域碎片化供應和工業企業全局優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是當前工業互聯網的最大痛點,而通過多租戶、訂閱式、微服務架構的容器化平臺可以實現碎片化整合構成了工業互聯網平臺高速增長的動力。
看到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增長前景,傳統工業企業和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傳統工業企業的產品優勢在于其相對扎實的工業基礎,工業互聯網領域新晉“獨角獸”樹根互聯打造的根云是代表,同類產品還有海爾研發的COSMOPlat,航天云網研發的INDICS和徐工信息研發的漢云;互聯網巨頭的產品優勢在于其較為完善的IT基礎設施,阿里supET、華為的FusionPlant為其中佼佼者。
面對具有先天優勢的競爭對手,凌犀物聯主打差異化戰略。萬能認為,能夠獨立孵化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傳統工業企業并不多,中小企業如果想要實現數字化轉型仍然要借助外力,這就是凌犀物聯的機會所在。與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相比,萬能認為凌犀物聯更懂工業現場,凌犀的團隊有著十幾年工業現場管理運營的經驗和400多個實施案例的積累,因此凌犀的產品在應用場景落地上具有先發優勢;同時,凌犀物聯與阿里等巨頭在云網融合的技術上也有不同的優勢側重,阿里等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融合核心網的中心云技術,凌犀物聯的技術則布局在RAN接入網的端側。
繼2020年10月8寸晶圓產能緊缺漲價后,半導體全產業鏈迎來漲價熱潮。工業互聯網需要大量的芯片,談及芯片漲價的影響,萬能表示,“應用商對于芯片價格變化不是很敏感,因為產品毛利率高。但產能緊缺仍然是問題,凌犀物聯的應對方式是加強關鍵芯片和核心模組的備貨,同時5G產品已經實現對華為和高通芯片的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