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關鍵時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課題,必將給“三農”帶來深遠影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如何影響農村金融,農村金融市場會出現怎樣的變化,金融機構應做出怎樣的調整,應如何找準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的切入口?
高端對話之“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農村金融破局”
12月3日,由人民日報社、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指導,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共同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經濟論壇在人民日報社報告廳舉行。在主題為“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農村金融破局”的高端對話中,與會嘉賓就農村金融破局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農村金融改革成效顯現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紀敏認為,近十幾年來,我國對于農業發展、農村金融的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我們對于農業信貸資金的投入,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了“兩個不低于”,即涉農貸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最終實現了農民實收入連續增張的良好局面。我國農民的收入已經連續六年增長,增幅高于GDP。農民收入連續三年增長幅度都高于城鎮居民。這與財稅、金融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紀敏同時表示,農業也同樣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的調整,農業生產的短板還是比較突出。農業提質增效的任務艱巨。隨著農業增長方式的變化,農村金融也面臨著一個大的變局。
“金融支持不再像過去那樣,或者不僅僅像過去那樣,一談到農業、農村金融,就是小額信貸,那些東西固然現在還要,但不能解決大問題。我們搞現代化,搞適度規模經營,這就是大農業,沒有大金融支持它,從體量上來講也是不匹配的。若僅靠傳統信貸支持,可能這種風險就不愿意去冒。所以,需要借助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的一些工具?!奔o敏說。
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任常青看來,農村金融涉及的面很廣,除貸款以外,還包括存款、匯款、保險以及其他的融資方式等等。目前,大家對農業貸款、信貸難題感受較深。許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反映是貸款難。從農民或者經營主體的貸款難易程度和可獲得性來看,農村金融改革任重道遠。
吉林省金融辦副主任苗忠有表示,從主體、產品、風險、政府補貼方面和資源整合幾方面看,吉林農村金融改革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第一,從機構的主體方面,吉林省今年批了一家九銀租賃公司,九臺農商行牽頭的。第二,貸款量增加,截止到11月末,吉林省的農業貸款余額6千億,增長速度達到21%,這是在過去沒有的速度。第三,不良率也在下降。
吉林省白城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振仲認為,數年農村金融改革的成效顯著。從涉農貸款額度來看,2014年底,涉農貸款占整個金融機構貸款為28.3%,2015年超過29%了。而就農業占GDP比重而言,2014年該數字是9.8%,這一比重還在下降。這種數據的不平衡很能說明問題。應該說,農村金融是綜合性的體系,在金融供給方面,有的已經有的走在前面一點,有的還不足,甚至還有很多的缺位。
構建一體化的農村金融綜合服務體系
農村金融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解決一攬子問題,那么改革從哪里入手?
“作為一家在縣域當中逐漸成長起來的金融機構,我們所面臨的就是三農,面臨的就是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奔志排_農村商業銀行行長張海山表示,在縣域中服務,探索農村金融的供給側改革,應該著眼于資源、資本、土地、人力、科技和制度。
這方面,九臺農商行也做了一些探索:第一、以資金供給、服務供給和人力供給為重點做文章。從資金供給上,創新金融產品,擴大融資服務力度。2009年,按照物權法和擔保法的要求,推出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和農戶產權三權抵押貸款這項業務。第二、創新金融渠道,優化金融服務。嘗試建立了農村信息化示范村,建立助農服務網點。第三、創新引領培育,加強了農村金融支撐。同吉林財經大學、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聯合辦學的形式,通過招訂單班,提前把職業教育引入校園。
“我國還有將近6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90%的土地也在農村,如何發揮農村土地資源、經營性資產的優勢,如何激活存量資產是關鍵。我國對于農地三權分置問題和產權制度保護的相關政策,下一步會對我們的工作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張海山表示。
任長青直言,金融生產方面存在金融抑制,這意味著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得到滿足的人也沒有得到他所需要的。目前,農業正處于轉型時期,新型農村主體的需求,相對于一家一戶的需求可能要更大。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只有令農村金融成為真正的在農村金融市場的一個金融提供者,一個可持續的商業化的提供者,農村金融的服務才可能得到改善。
在談及農村金融供需的矛盾時,任常青認為,微觀機構不愿意提供貸款,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農村金融需求量比較小,交易費用比較高。二是信息不對稱比較嚴重,也缺少擔保抵押物。
苗忠有介紹,在吉林農村金改大框架中,創新設立了以“三支柱一市場”為核心的物權融資服務體系,即物權增信服務支柱、信息信用服務支柱、基礎金融服務支柱和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流轉市場。據介紹,作為次吉林農村金改實施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此舉破解了土地經營權無法抵押的法律障礙。
苗忠有表示,在下一步吉林農村金融改革思路中,希望通過構建吉林省全省的產權交易平臺,解決土地經營權缺乏流轉市場的問題。第二,希望通過財政資金金融化運作,整合散落在各個部門當中的財政補貼和貼息。第三,加大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支持,令廣大農戶享受互聯網金融紅利。
農村金融政策需要轉型
“農業轉型升級,提職增效,既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巨大的機遇?!奔o敏表示,在農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大農業需要大金融。在他看來,未來政府對農業、對農村金融支持應當轉型,要逐步地從單一的補貼,直接降低成本或者風險分擔,轉變為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市場機會、允許更多投資人、投資主體在農業、農村金融當中去大顯身手?!敖窈蟮慕鹑谥С质情_放式的,是功能式的。無論哪個主體去做這件事都能享受到相應的政策,政策本身也存在一個轉型?!?/p>
任常青認為,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較弱、農業生產成本高的一個原因是資金成本在上升。這體現的金融效率的低下。應當建立一個高效的、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使農村金融通過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p>
李振仲表示,白城市下一步農業將向著規?;?、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這對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機構上、貸款產品創新上。第二是發展資本市場。他認為,好的金融服務需要滿足幾個條件:便利性、可獲得性、價格合理、風險可控。要讓農民和金融機構兩方面都放心,事情就容易做成。他援引燕昭王以千金買千里馬骨的例子,強調信用環境建設的重要性。這一方面,根據“各地的情況不同,也會有很多創新?!?/p>
“經濟發展的藍海在農業,金融發展的春天在農村。”苗忠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