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劉唯加入寬帶資本的第十一年。
十一年間,劉唯領導了對七牛、秒針、小i機器人、CDP、51社保、恒安嘉新、青藤云安全、車來了、喜馬拉雅、第一財經、育兒網等項目的投資。據劉唯透露,投資組合中一半左右的項目都在按照自己的預期發展,其中也有項目已經完成IPO。
成立于2006年的寬帶資本,現管理著三支美元基金,兩支人民幣基金和數支早期基金,總規模超過100億人民幣。不論是寬帶資本,還是其合伙人劉唯,都鮮少對外界發聲露面,低調做著耕耘。
這樣的行事風格或許和劉唯本人的背景有關。劉唯在投資和通信行業擁有20年的工作經驗,基于自己的能力和優勢,他的投資領域也以2B企業為主,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安全、人工智能。
提及這11年,劉唯坦言有過焦躁與懷疑。
“當市場很熱的時候,對自己選擇方向會有壓力。企業是不是真能跑出來,未來的商業價值和收益能不能和C端項目PK?!?/p>
同樣,這11年間的投資生涯也有過遺憾,一些好項目總是無可避免的會錯過。害怕對未來有錯誤的預判,害怕錯過好項目,大概是每個投資人的心結。
隨著投資經歷的增加,劉唯的心態逐漸放平,早期項目不確定性高,自己已經做了投資當時最理性的決定。
劉唯戲稱自己是“典型理科男”,理性、謹慎、穩健。不斷學習新技術對他而言,更像是一種放松而非壓力。此外,他還愛聽歷史,以及看網絡小說,因為小說會讓人有“代入感,可以暫時從現實抽離”。
作為投資界一位低調的老將,劉唯一路走來有過哪些思考,形成了怎樣的投資邏輯?而關于他個人,又有怎樣不為外界所知的一面?
近日,獵云君和劉唯進行了一場對話,以下是對話實錄。內容經獵云君整理,以饗讀者:
PART.1 十一年回顧· 經歷過的浮躁與思考
問:寬帶資本現在的基金規模和退出情況?
劉唯:我們現在管理三支美元基金,加起來超過10億美金,第三期也投的差不多了。還有兩支人民幣基金,第一期15億元,第二期30億元。還有投早期的基金。我們的基金整體來看也像一個組合,涵蓋從美元和人民幣,早期投資到中后期投資的基金,基金總規模加起來一共100多億元人民幣。退出率不方便透露,DPI還不錯。
問:寬帶資本國內外投資的比重?
劉唯:核心還是投國內,國外會關注,海外優質項目進入成長期去參與的可能性更大。但國內更了解,更容易去判斷業務和創業者。
問:現在重點關注哪幾個領域?
劉唯:現階段,我們對云計算、AI、大數據和網絡安全幾個方面關注度更大,IoT經過很多年發展,新技術又出來了,現在重新在看。
重點不斷在調整。比如2010-2013年,當時應用還沒有完全興起,更多是看云計算的底層,七牛就是那個時候投的。后面底層逐步建成了,應用起來了,就主要關注應用層。這一代新的創業里面,尤其是像AI、大數據和云計算。底層技術是開源、開放的,不是一家獨有,更重要的是在商業領域是否能用的比別人好,所以靠技術創業不考慮應用和商業化是很難的。
問:從2006年加入寬帶資本到去年已經十年,回顧這十年怎么評價自己?滿意和遺憾的地方在哪里?
劉唯:我的背景和大多數投資人不一樣,我是行業出身的,做過運營商和企業,技術和企業服務第一天就是我主要的關注方向。這十年也投了一些真正有技術創新,而且能夠獲得市場成功的企業,盡管這種品牌在市場上可能知名度不會特別高。
但這條路相對比較辛苦。之前在國內有5-10年對2C創企來說是紅利期,我們也有不少投資,但是相比其他基金2C投資占比少些。不能說好與不好,但和別人不一樣。中途也會有焦慮的時候,當2C市場很熱的時候,對自己選擇方向會有壓力:企業是不是真能跑出來,未來的商業價值利益能不能和C端PK。
問:最后思考的結果?
劉唯:隨著時間推演,12、13年后,C端的投資有幾波回報不如預期,很多人就開始關注B端這個領域了。從長周期來看,C端特別優秀的基金,會在品牌樹立包括吸引資金方面有優勢,但做技術或企業服務方面投資,不一定比C端差。企業服務投資更考驗自己的專業能力,成長周期長,但項目失敗概率更低,成功率可能比C端高。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逐漸認為,投資是專業化的事,每個人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專業化方向?;谧约旱哪芰蛢瀯?,我個人還是做偏技術和企業服務方面的。我們布局算很早的,還是堅持了下來。
問:寬帶資本很少對外發聲,為什么?
劉唯:對于其他的行業活動參與確實偏少,這樣做不一定對,我自己也在反思。2B的項目我們都接觸的到,很多好的2B項目也很少公開出來融資,真正專注投2B的也是相對比較小的圈子。
PART.2 經驗談· 投資邏輯和自我進步
問:投資的大部分項目都走的不錯,最開始走過什么樣的彎路,最后形成怎樣的投資邏輯?
劉唯:核心技術和產品最后會形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優秀的技術無法保證商業的成功。技術能否跨越到產品,產品能否跨越到商業化,是不是個技術和商業化均衡的團隊。我們投過不少純技術團隊,但是最后有的失敗了。
隨著時間的演進,現在會綜合去看。一是產品化的能力,是否能夠實現從優秀的技術團隊到優秀的產品團隊的跨越。
二是能不能做好做體系化的銷售布局,打造標桿客戶。早期技術類創業對于銷售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好的2B團隊,也有很年輕的技術背景創始人,但是他自己可以成長成好的leader,能夠去吸引有能力的市場和銷售人才。2B團隊對于leader綜合能力要求很高。
問:那什么樣的leader會讓你覺得成功率高,很靠譜?
劉唯:沒有絕對,都是在判斷,什么樣的人都投過。有投過純技術最后跨越不過去,也投過非常偏商業的,不能絕對概括。
問:那2C項目的投資邏輯是怎樣的呢?
劉唯:寬帶資本一直有投C,大約一半比重在C端。我自己也投過一些C端的項目。2C和2B有一點是共通的。2C項目我分成兩層,第一是有需求,就是有用;第二是好用,就是產品好,能讓用戶用得舒服。之后才是考慮商業化的能力。
C端我主要看教育相關的,我投了給孩子用的學習工具納米盒,這個公司沒花一分錢推廣,就做到了幾千萬的用戶。我投的2C項目跟我自己對產品的了解有相關,可能我自己就是用戶,比如納米盒在投資前我們家就是它的用戶,還有投資的喜馬拉雅我也是重度用戶。
問:很多技術都在進步革新,作為投資人要如何去update自己的知識庫呢?
劉唯:2B不能基于常識去投。首先對于產品技術方向要能看懂,其次對于未來趨勢要有判斷力。所以需要投資人自己有過一定的商業方面的經驗或了解,要多看多學。
一是要持續學習新的技術,比如AI出來,基礎的邏輯必須得懂??梢哉埥虒<?,可以學習技術的課程,我自己也會花時間在網上付費學習,看別人總結出來的別人的邏輯要素。還有就是邊投邊學,在有基本的判斷或者理解的情況下,要嘗試通過投資去參與和學習。我的邏輯是不會一直只看,投了以后,你逐漸也會成為專家,因為你會深度參與到公司里面去。
問:說一個印象最深的投資案例吧。
劉唯:一個做網絡安全的公司,現在IPO不便透露名字。
從起初團隊幾個人就開始接觸,和創始人聊怎么建立好的激勵機制,那時候沒什么收入,只是朋友幫忙,后來看到有商業化的能力,我們就開始參與了。2012年投的時候收入就幾千萬,不大。但是過去幾年的發展超出了預期,去年做了將近5個億。公司從幾個人到現在6、700人,你會看到公司自身的團隊有巨大的成長,早期他們也在學習,不僅是做商業,還有怎么組建團隊、建立企業文化。
還有一個項目最初花8000塊租了個別墅,擠了20多個人,公司發展非常快,已經成為行業的龍頭。創始人有成為一個優秀leader的特質,他是技術背景出身,也有非常強的商業化的能力。
問:接觸到的2B創企常見的弱點?
劉唯:很多中國的技術團隊商業化偏弱,有一個斷代的情況,偏傳統的公司對于行業的理解和經驗可能更強,但這些人的思路容易被限制。更年輕的團隊對技術理解更好,有沖勁,所以要看leader能不能吸引到互補的人,愿意為他服務。
PART.3 性格+投資的化學作用
問:個人性格是怎樣的,體現在投資上會有什么影響?
劉唯:我是比較典型的理工男。理性,邏輯思維強,做事會偏專注去深挖。技術企業成長周期會比較慢,所以逐漸變成一個穩健的投資風格,不過看清楚的時候也會迅速出手。
問:那take risk的項目里能繼續走下去的有多少?
劉唯:2B的項目里,我自己的portfolio里大概有10%最后不成,30%左右是發展不如預期,會有50%左右按預期方式在走,因為我的預期本來就不是特別激進。其實這樣的比例,時間長了都能達到,最關鍵是50%的預期里會不會出現Star Deal(明星項目)。畢竟投資機構最后主要的收益是靠明星項目來的。
問:像超級高鐵這種更偏向未來的項目會投嗎?
劉唯:我不會?;鸲加兄芷冢覀兪?0年的周期,已經很長了。純做未來投入、短期內看不到商業回報的,我不會參與。這種事就讓谷歌、Elon mask去做,這些公司會去投生態、基礎設施,投未來,但是我作為投資者,理論上我不會在這個方向下大注。
問:那投資中最看重什么?
劉唯:投的時候一定要能看到退出。就算它自己不產生回報,但是它的技術、它的成功,能讓你賣個好價錢,這也是一個退出路徑?;貓笫堑谝坏摹?/p>
問:在投資行業呆了11年,會出現疲倦期嗎?
劉唯:(思考了幾秒鐘)也沒有。我投技術類,會有新東西層出不窮的出來,所以會有焦慮感,因為技術、市場迭代太快了。確實怕自己對于未來有錯誤的預判,或者miss掉很好的趨勢。
問:之前有什么遺憾的項目嗎?
劉唯:肯定有。因為專注在這個領域,大部分項目都接觸過,肯定有錯過的。云計算領域miss過幾次,還有大數據。
問:對于miss這件事怎么看?
劉唯:不可避免。因為當時你的決策也是理性的,好的公司在早期有很多不確定性,而且好的公司進入價格永遠都高的讓你沒法接受。但如果你對于他未來的成長很有信心,或者認為它可能成為市場領導者,該投還是要投。
問:平時一般怎么放松?
劉唯: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聽,最喜歡聽歷史。二是看網絡小說,什么都行,玄幻、武俠、官場都看??葱≌f會有代入式,可以從周圍的環境暫時抽離出來。三是學技術,這挺有趣的。比如我對深度學習感興趣,就會天天去看。我就是理工男,整個興趣愛好和典型的理工男也沒有太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