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同城物流,或者同城物流的效率很低,一座城市的網購、外賣等生活服務將面臨癱瘓,很難想象那是一種怎樣的災難。下文共同解析了這個重要又復雜的“毛細血管系統”。
之所以把同城物流比喻為“毛細血管”,一方面說明它對我們的城市生活極其重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它龐雜、混亂的一面。
傳化易貨嘀北京城市總經理王文舉、速派得合伙人孫陽、百度外賣物流中心開放平臺總監劉丹、點我達副總裁謝新宇、安鮮達北區總監康曉杰就行業痛點進行了解析。
痛點一:政策
每座城市在交通等方面有各自的限制,比如三輪車、平板車送貨的限制等等;另外營改增等稅收政策也是影響之一,因為同城物流領域以小微企業為主,營改增以后,進項有困難。
痛點二:業態本身
物流行業門檻比較低,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整個行業的生存環境都很惡劣。
痛點三:服務質量
無論是話術還是穿著打扮,配送員在最早的時候都給人一種很不專業的印象,這兩年雖然有一定程度的進步,但是還需要提升。
對于行業和公司本身來講,想要讓政策進行改變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除了政策外,行業的低價競爭,服務質量存在問題,是大家的共識。
未來的趨勢
如何調整,才能解決上述問題,讓這個“毛細血管”系統更加通暢地服務于我們的城市生活呢?
地圖、訂單、運力的靈活運用
百度外賣物流中心開放平臺總監劉丹在加入百度之前,是一名連續創業者。通過她的經歷,把同城配送未來的變革機會總結為:地圖、訂單和運力。因為配送員和車輛都是由運力驅動的,未來誰能把這三個維度靈活運用起來,把效率價值做到最佳,誰就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益。
高效調度,才能實現盈利
速派得合伙人孫陽認為,調度系統是物流的核心,但是這個系統的升級,始終是隨著業務的發展迭代升級的。
調度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車和貨的匹配,但是這其中涉及到公司和司機利益分成的問題。速派得現在的解決方案是:直接把一輛車包過來,包4小時、8小時,給司機一定的費用,但是在包車的時段內,要實現高效調度,讓公司實現盈利。
找準切入點
傳化易貨嘀的王文舉表示,越是不被看好的,不容易做的項目越容易竄出來,成功是找準切入點。目前有幾家同類公司在做整車配送業務,也有流量入口,現在在C端和小B端的訂單還是挺多的。
易貨嘀借助傳化的公路港,與同城配送形成一個生態圈,無論是零擔專線、第三方物流、中小制造企業、電子商務,還是商場超市、專業市場,只要有城市貨運的需求,都可以通過企業級定制化服務,獲得專業、便捷的運輸體驗。目前來看,運營得也很不錯,不需要融資支持。因此成功是利用自己的優勢,找準切入點。
末端配送,很難出現新玩家
點我達副總裁謝新宇認為,目前來看,末端配送需求比較旺盛的是B端,因此一開始就要服務好B端,只有這樣,才能優化成本結構。但是服務B端也有有一些資源依托,比如百度物流依托于百度外賣,達達依托于京東到家、京東商城的一些訂單等。
作為阿里體系的一份子,點我達跟盟友的深度合作是基于一種生態協同的,這種協同有很高的壁壘。謝新宇說,“新的玩家進來很難玩得轉,這個領域的入場券已經發完。”
隨著京東、聚美優品、當當等B2C電商的發展,落地配興起了;隨著餓了么、百度外賣等O2O交易平臺的壯大,人們對物流的要求更高了,末端配送出現新的需求——即時物流。
關于即時物流的定義,說法很多,但是在謝新宇看來,目前比較清楚的是它的兩個特征:
1,沒有距離限制;
2,代表了一種極速、準時的物流形態——門到門的,無中轉、無倉儲物流。
點我達是即時物流最早的玩家之一,面對宅急送、全峰快遞、順豐等公司都開始布局即時物流的形勢,謝新宇講述了點我達做好即時物流的3條路徑。
3個路徑,做好末端配送
1,通過ToB做ToC
即時物流的B端需求遠遠大于C端需求,從B端切入,可以反過來優化公司的成本結構。因為物流是講究規模效應的,比如配送員數量會直接影響公司的成本。服務好B端可以帶來大量運力,有了運力,再推出C端服務,做一些跑腿、代購的事情。
目前點我達跟河馬鮮生、餓了么深度合作,希望先服務好B端,再來接觸C端。
2,眾包模式
既不受距離限制,又不受時間限制,即時物流的概念很大,因此點我達必須找準一個切入點去做。云鳥、速派得都去做干線了,點我達的想法是:用眾包的方式,專注于末端配送。
眾包模式屬于共享經濟,講求資源使用,而不是占有,比如資產的盈余、認知的盈余、時間的盈余都可以做共享。眾包其實就是使用了時間盈余。因此,眾包極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在整個行業內,眾包模式的成本一定是最低的。
3,技術特征,調節供需平衡
從2009年就進入物流行業,點我達是國內最早實現智能調度的企業之一,現在依然在延用這種智能調度系統。在末端配送中,搶單占比還是很大,但這是一種規模而不經濟的模式。點我達希望讓自己的智能系統足夠強大,通過對配送員的調度,調節供需平衡,實現協作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