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知呱呱A輪融資發布會在北京清華科技園隆重舉行。知呱呱宣布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領投,華映資本跟投。
發布會現場,清控銀杏董事總經理程鵬、華映資本合伙人章高男、優客工場首席戰略官兼執行合伙人張鵬、啟迪之星創投副總經理宋威、創勢資本董事長湯旭東、天翼資本執行總裁熊海濤等嘉賓代表上臺作了《企業服務領域的創新與投資》主題論壇分享,優投空間創始人兼CEO代瑞紅主持論壇。嘉賓們就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邏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等展開了深入交流探討。
優投空間創始人兼CEO代瑞紅:這兩年企業服務領域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關注,各種各樣創新型服務企業不斷涌現,比如人力資源管理、保險、稅務、知識產權保護等等。請問大家如何看待這一行業?
清控銀杏董事總經理程鵬:企業服務確實是我們很關注的領域,但是當時我們做這件事的時候還沒有企業服務市場這樣的說法。我們后來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先回答一個縱深的問題,為什么你覺得企業的生命力超過個人,為什么你認為企業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商業社會的重要組織形態?這是很關鍵的。如果你認為10年后沒有企業了,那么你不會投資,所以這還是很重要的一點。所以如何看商品社會、市場經濟與商業文明的沖擊是基礎,怎么去理解企業,這是第一個問題。
回顧我國整個企業服務市場,從30年代,40年代開始,從1949年到現在近70年時間里該走的路還是要走的。
第一代叫數據化,那時候機械式改成電子式的,從打孔式變成計算機,現在看就是把沒數據的變成有數據、沒系統的變成有系統的。
第二代是大家都做了一堆系統,要把它們互相連起來變成一個系統,現在對應的就是云化、平臺化。
第三代是變成了所有這些都跑到云上面以后,有可能反過來把業務邏輯改變了。有可能在原來沒有數據或者大家數據不統一的時候業務就是這么進行的,當大家從數據出發去看一個事情的時候,有可能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去做了。所以現在看來,我認為企業服務經過了三代的演變。
國內最有趣的是不同行業、不同環節可能處在三個階段不同位置,甚至有可能是三期疊加在一起的狀態。比如知呱呱,有可能原來知識產權申報管理整個過程是沒有數據化的、沒有系統化的,我們做了以后就要樹立一個標準,最好全行業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做,大家都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標準和平臺擺在這里以后,大家再看企業服務、知識產權服務這件事不再就是原來那樣必須那么做才行,而是像一個電商一樣,所以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又充滿樂趣的投資領域。所以我們為什么非常開心的天天去找、天天去對比、天天去調研,天天去投資,絕大多數因素在于多樣性等方面。
華映資本合伙人章高男:在華映,我主要的投資方向是企業服務。我從比較宏觀的方向說一下為什么投企業服務領域。因為企業服務簡單講是2B的,是給企業提供各種服務的。讓我們先看看中國企業數和美國企業數的對比。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有7000萬家企業,真正經過工商注冊的企業1200萬家;在美國企業總數為3000萬家,經過工商注冊的有1500萬家。這一數據對比說明,在中國真正的企業數量并不多,可以預見中國企業數目仍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我們企業數增長速度每年高于美國,企業服務市場空間足夠大。
從投資角度來講,2016年全球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已經超過1400億人民幣,投資增速比較快。在美國企業服務投資金額占VC總投資金額40%,在中國這個比例只有10%,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同時也說明有另外一些增長空間。現在中國比較頂級VC在企業服務比重也越來越大。
回到國內具體的形勢來講,為什么企業服務還有額外的新機會?
第一,首先是人口紅利2016年達到頂峰,今后人力成本會越來越高,于是企業有原始動力尋找非核心業務非常有效率的管理方式。企業也在逐漸扁平化,專注于核心業務,其余非核心業務由第三方公司幫助解決效率問題。
第二,整個技術演變也會給企業服務帶來新的機會。今天年輕人創業,創業成功概率不管有多高,但是相對十年以前你想做一個小的企業容易很多,因為這有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技術上的顛覆性機會。
最后一點,其實美國已經有很多做企業服務非常知名的公司了,市值超過幾百億,微軟也做企業服務,SAP、甲骨文等都是大的企業服務公司。而美國這些企業投資四十億到五十億美元就是天花板了,到一定階段都是被收購了。為什么呢?美國已經有幾十年很大的企業服務巨頭,他們在企業服務行業客戶滲透已經遙遙領先了。但是在中國沒有這樣的機會,而且國外巨頭很難進入國內。
所以我堅信,企業服務在中國未來一定會有一些獨角獸,在中國它的機會更高,我們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也需要有這樣的企業真正能夠站出來,所以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投資機會。
優客工場首席戰略官兼執行合伙人張鵬:過去20年,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對技術接納程度已經在中國年輕一代深入人心。我們現在做企業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對新技術接納程度、開放程度足夠高,非常愿意用新技術提升企業發展的效率。
另外,可獲取的技術小企業和大企業一樣,這樣企業適用性非常好。這個市場不僅存量市場大而且增速快,這些其實都是潛力,他們都需要被企業服務所服務。雙創這兩年一直被國家支持,這個趨勢還會繼續持續下去,所以我們覺得未來市場非常大。
啟迪之星創投副總經理宋威:啟迪之星本身也是做企業服務的,我們發現,在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行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當中,雙創如火如荼地開展,是一個巨大的風口,會帶來巨大的空間,這是第一點。
第二,現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發展也為企業服務領域的創業者提供了很好的技術保證和基礎。
第三,傳統的企業服務很多內容還是由一些政府機構或單位來做,現在這些單位慢慢要退出市場,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專業領域的創業者在這個領域進行創業,未來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創勢資本董事長湯旭東:我覺得這一撥企業服務投資熱潮,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移動互聯網的來臨。我們看到大家在2C端,移動互聯網應用已經到了比較高的水平了,但是企業服務和移動互聯網這塊,這撥紅利還有巨大的空間,這個市場滲透率還遠達不到,空間非常大。
第二,大數據、人工智能這塊在企業服務角度來講還有很大的空間。企業核心就是產品創新和營銷,比較熱的企業服務就是做精準營銷,產品端一是模式創新,二是技術創新。這兩年知識產權服務領域適逢巨大的政策紅利,比如國家允許科研院所教授以知識產權入股停薪留職三年去創業。回到企業服務來講,知識產權變得很重要。現在像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在以前質量并不高,這兩年很多技術和市場競爭非常好,知識產權服務這塊可以做得很大。
天翼資本執行總裁熊海濤:2014年國家出臺的政策明文指出,2020年科技服務業規模要達到8萬億市場。科技服務業下分七個子行業,其中包括知識產權業,這個子板塊是科技服務業最核心的板塊。為什么最近幾年受到資本關注呢?因為行業是新興的。傳統的知識產權業服務機構不少,但是能上IPO的沒有幾家。所以現在看起來行業還特別新,后期還是有相當龐大的市場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