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微信:ilieyun)上海】1月4日報道
唐鵬飛先生曾任華泰證券TMT基金創始及主管合伙人,期間投資互聯網金融新獨角獸盈泰財富云、智能機器人小i機器人等項目,領導華泰證券TMT基金取得了優異的投資回報;并在奇虎360私有化回歸、平安集團收購汽車之家控股權這兩個最大的中概股回歸項目中作為項目發起及負責人起到了關鍵作用。唐先生2016年創辦高鵬資本,目前管理資金超過30億人民幣,專注投資TMT行業,重點領域包括工業互聯網、 大數據與AI、半導體、下一代汽車等。
2016年12月28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聯合主辦,中國電子報社、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中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建設現場會在北京召開。高鵬資本創始合伙人唐鵬飛先生作為演講嘉賓,從消費者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展望工業互聯網的未來應用場景和投資機會。他指出,工業互聯網是下一個爆發增長點,到2020年將有超過100億工業機器和設備互聯,來自工業的流量將與消費者互聯網的流量相當。工業互聯網的下一個投資風口將會出現在廣泛感知、連接泛在、智能化方向上,在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上有很多創新機會。
以下是唐鵬飛先生演講實錄:
從互聯網時代,到工業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向工業滲透是必然的趨勢,高鵬資本在這個領域做了很多布局。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們對工業互聯網的思考,以及一些我們投資的或看好的工業互聯網典型案例。
工業互聯網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工業行業長期以來效率問題更多地出現在系統層面,而不僅是個體機器層面,機器的能力并沒有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為系統優化、效率大幅提升帶來可能。
GE在2012年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概念,不同于前兩次工業革命浪潮,其背后是依靠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驅動。從感知端海量傳感器數據的收集,到智能化的分析和反饋,向傳統制造業硬件終端滲透,進行資產優化和運營優化,提高產業效率。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通過提升整個系統的效率,對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GE預測,未來工業互聯網有望影響46%(約32.3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工業互聯網在中國的空間也同樣巨大,據工信部和相關權威機構估計,在未來20年中,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3萬億美元左右GDP增量。
工業互聯網的生態
從工業互聯網的生態構成來看,從底部物理層的傳感器對外界環境進行感知,第二層網絡和連接將傳感器所獲取的數據經由網絡層實時傳輸到第三層數據云平臺上,在第三層利用云計算、數據挖掘和數據處理技術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在第四層上對數據進行分析,形成有針對性的洞察,對機器運行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和反饋。在最接近使用者的應用層,形成調用各種數據,滿足針對工業垂直子行業和深度應用的各種智能應用和行業APP。
透過互聯網思考工業互聯網
在設備側連接形成的網絡上,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通常是不同的網絡連接結構。
互聯網通常是無尺度(Scalefree)網絡,其典型特征是在網絡中的大部分節點只和很少節點連接,而有極少的節點與非常多的節點連接。這種關鍵的節點(稱為“樞紐”或“集散節點”)的存在使得無尺度網絡對意外故障有強大的承受能力,但面對協同性攻擊時則顯得脆弱。現實中的許多網絡都帶有無尺度的特性,例如因特網、金融系統網絡、社會人際網絡等等。
而工業互聯網在設備側更像是隨機網絡。隨機網絡可以用高速公路系統為代表,其中包含一些節點和隨機布置的連接,在這種類型的網絡中,節點連接的分布將遵循鐘形曲線分布,按照這種分布,大部分節點擁有的連接數目差不多。工業互聯網的隨機網絡特性使得設備側的網絡難以具備價值指數級增長的網絡效應。
工業互聯網在中國的演進
工業互聯網在中國將會按在線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三步演進。首先是低成本傳感器的大量普及,實現工業機器設備和物品的在線化,獲得終端數據;接下來,通過高級分析、機器學習等智能化技術分析數據并反饋到設備和運營,提高整體運營效率;最終形成廣泛連接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網絡效應,將會迸發新的商業模式。這與GE2012年提出的工業互聯網框架已經有了較大的區別。
實現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鏈已初步具備
從技術端來看,隨著智能傳感器的創新、短距離和廣域連接的完善,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條件已具備,即將進入全面爆發期。
1)感知泛指
市場咨詢機構Yole Development預測,2020年全球MEMS傳感器預計超過300億件。
工業互聯網接入機器設備數量將爆炸式增長,2015年接入規模為26億件,到2021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00億臺,實現高達25%的年復合增長率。
2)連接泛在
短距離連接技術,代表技術有Wi-Fi、BLE、Zigbee等,典型的應用場景如智能生產線和智能工廠。短距離通信技術最大的子市場是BLE(藍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 ),預計未來十年復合增長率為50%,2020年出貨量達到20億片。
廣域網連接技術,業界一般定義為LPWAN,即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代表技術有3G/4G/5G,NB-IoT,LoRa等,典型應用場景如遠程工業控制和智能車隊管理。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院預測,2020年我國NB-IoT連接數將達到7.3億。17年8月,工信部公示了17年第10批“電信網碼號資源使用證書”,其中包括220億個物聯網業務專用號碼。
隨著5G商用的來臨,工業互聯網全面連接的時代將來臨。
3)智能泛在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將從高級分析(機器輔助決策)提升到到數據智能(機器決策)。
高鵬資本典型案例:泰凌微電子
高鵬資本與華勝天成(600410)及其實際控制人發起成立總額22億的物聯網并購基金,并以18.6億元人民幣收購泰凌微電子控股權。泰凌微電子是全球排名第三、中國排名第一的物聯網無線連接芯片公司。每一件通過無線通信技術接入的物體都需要一個無線連接芯片,在工業物聯網的整個產業鏈中,高鵬資本已經在最基礎、最核心的芯片部分提前布局,并以此作為切入點,橫向和縱向深挖產業鏈,繼續在智能傳感器、MCU、云端智能、智能終端和深度行業應用上投資。
風口來臨: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投資機會
工業互聯網的終極目標是智能化。
云端智能
平臺的智能高度依賴其運行的工業軟件的種類與生態多樣性。在很長一段時間,業界對工業企業私有軟件的了解很少,也談不上關注與發展。以波音公司787機型為例,其研制過程用到8000多種軟件,其中只有不到1000種是商業軟件,其他7000多種則是波音私有軟件。這些凝結著豐富工業know-how的工業軟件的研發與大規模運用,結合云計算服務,能進一步提高平臺的智能度。
工業App可以應對國內工匠不足的難題,將制造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領域原本分散、隱性的知識、技術和經驗挖掘出來,實現顯性化、模型化和標準化,有助于加速工匠經驗的傳承、共享和大規模重用,讓企業少走彎路,迅速提升生產效率和運營能效率。
終端智能
工業互聯網需要邊緣計算來應對各種狀況。IDC統計,到2020年,物聯網產生的信息中,有45%會在接近本地的地方進行計算與儲存。如智能攝像頭的應用,將直接在本地完成分析并執行,應對傳輸延遲和網絡連接等不足。
安全智能
未來端到端的安全解決方案將是以機器學習為核心,如通過機器學習方法,快速追蹤病毒和黑客的源頭,比以往人工排查的方法大大提高效率。
工業互聯網新商業模式的展望
工業互聯網的第一階段以提高運營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為目標,隨著基礎設備的完善和智能設備的大量投入使用,將會催生新產品、新服務及新商業模式的產生,如SaaS、DaaS、S2B、C2M等。
工業互聯網的需求側連接整個系統內的使用者,具備一定的消費者互聯網特征,在某些具體場景下,能迸發無尺度網絡特性,如關鍵節點廣連接、網絡效應等。在這些特定場景下,有可能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尤其是工業互聯網平臺本身,例如GE的Predix和西門子的Mindsphere,以及東方國信的Cloudiip,本身有內在的成為關鍵節點的吸引力,有可能產生龐大的網絡效應和數據智能。工信部提出建設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這是極具戰略眼光的舉措。
高鵬資本投資的泛測環境,是一個典型的智能工業互聯網的案例。在全面覆蓋上,泛測環境用一套網絡化的、微型化的傳感器實現了占地20平方米的國家標準空氣監測站的效果,并且它的覆蓋面積和覆蓋密度比傳統的標準站要好很多。在智能化上,通過機器學習的云端校準,網格化的微型傳感器網絡實現價格昂貴、覆蓋區域面積有限的標準站的數據要求和質量,并且不需要運營維護,大大優于需要每周人工維護的傳統標準站。
此外,我們也在跟蹤一些新商業模式,如模具企業采用S2B的模式進行生產。以深圳為例,有2萬家模具廠家,大多數是幾個人到幾十人的微小型企業。這些企業面臨種種風險和局限,市場周期性風險、人才流失、高端設備資金不足、創新能力不足、成本持續上漲等等,難以做大企業規模。我們在跟蹤的這家企業,采用新的S2B模式,提供廠房、設備、人員的租賃,用大平臺賦能小企業,將現存的大規模任務和小微企業同步整合在新的價值網絡中,解決中小模具企業運營中的痛點。
從2012年GE提出工業互聯網開始,過去五年中工業互聯網的投資金額和個數逐年增多。
工業互聯網逐漸成熟,即將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