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大豐收合伙創始人譚澤鑫獨家在億邦動力網發表其對農資電商轉型的五點看法。以下為全文:
2017年政府對環保的督查造成農資電商行業大洗牌。“化肥農藥零增長”等政策倒逼企業轉型;內在生產結構方面,因企業結構負重或者不平衡,導致成本增加,效率低下。
外在倒逼+內在訴求,轉型是必然選擇。企業需要另辟途徑, 側重創新,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模式變革。同時,復合肥等龍頭體量大,僅靠主業持續飛奔并不現實,可調整戰略,開辟新的戰場。
2018年已來,對于農資電商的未來轉型我覺得在五個方向:
①掘金農業。 與農資萬億元市場相比,農業市場規模高達5.5萬億元。農資企業向下游適當延伸,邁進農業市場,有助于拓展利潤來源。 糧食種植,易于復制,只有上規模,才可能實現較高的收益;而進軍經濟作物,壁壘較高,需要建立較強的差異化,方有望取得成功。
②升級產品結構。 普通產品競爭激烈,而農業走向現代化,水溶肥等新型高效產品更有前景,企業應該抓住農資產品升級的趨勢,不失時機的推出高端、差異化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盈利水平。未來的新型肥料將以高效化、專用化、長效化、功能化和低碳化為發展趨勢,緩控釋肥、硝基復合肥、水溶性肥、海藻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符合這一趨勢,已在高速增長。
③農藥行業制劑企業往高技術壁壘原藥領域延伸。2015-2017年,已有14家制劑企業升級為原藥企業,表明這些企業主動性地向技術壁壘更強,分工更加專業化的原藥企業靠攏。在積極進行調整的過程中,選擇加大研發投入,轉型升級必定是更好的選擇。目前我國處于新老制劑過渡時期,環境安全農藥新劑型正在進行大面積產業化開發,隱藏了可觀的市場潛力。
④深化農業服務。 參考發達國家,國內農資企業可以利用已有渠道提供一體化產品,有利于降低農戶采購成本,提高粘性;聯合金融單位,為經銷商、種植戶等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拓展利潤點;利用精準農業技術,提供農業信息化、O2O平臺服務;打造綜合性農業服務平臺,為農戶提供種植業解決方案。
⑤產業領域拓寬,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化工多聯產,如碳一化工、精細磷化工、濕法磷酸精制及深加工等新的產業鏈條,促進協同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