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阿里巴巴、菜鳥和中通快遞宣布達成戰(zhàn)略投資協議,阿里巴巴、菜鳥等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面向新零售的快遞、末端、倉配、跨境等方面共同探索新物流和行業(yè)數字化升級。
此前,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曾表示,中通有覆蓋全國的優(yōu)質服務網絡,是阿里巴巴和菜鳥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表示將持續(xù)推進零售戰(zhàn)略,開辟物流新賽道。
馬云布局菜鳥物流,入股中通,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此時投資中通,是在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
阿里巴巴2018財年一季報披露,菜鳥網絡日均協助投遞包裹5500萬個。
5月31日,馬云宣布菜鳥將建設一張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其中包括,在中國國內打造一個24小時的貨運必達的網絡,實現(占GDP)5%以下的社會物流成本。以及,沿一帶一路、按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在全球范圍內實現72小時到達的全球物流網絡。
“在電商巨頭構建的數字供應鏈生態(tài)里,京東和阿里一方面因為通過海量消費訂單,反制生產企業(yè),占據物流訂單的超級蓄水庫;另一方面借助大量商品掌握互聯網消費的入口,占據了物流訂單的虛擬水龍頭。
國內快遞企業(yè)中除順豐有大量商務件和自營電商外,多數快遞企業(yè)寄生于阿里系的電商件訂單池。
“菜鳥離不開這些快遞公司,阿里系龐大的訂單需要他們去做配送等物流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行,所以他們之間有極為緊密的合作,但阿里系的單量占據70%-80%的業(yè)務量,菜鳥又占據數據和倉儲兩個最有價值物流環(huán)節(jié),這讓快遞企業(yè)沒有安全感。”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對菜鳥網絡投資53億元,持股由47%升至51%股權,并計劃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用于數據技術、全球超級物流樞紐、智能倉庫、智能配送等方面投入。
在菜鳥聯盟中,除了業(yè)務合作之外,阿里巴巴及菜鳥網絡還與不少物流企業(yè)存在投資關系。
“我們在不斷投資物流公司,可能是對中國(物流業(yè))未來最有信心的公司之一,因為只有對未來有信心才敢于投資。”馬云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