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互聯網是物理的,產業互聯網是化學的。”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在第五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金融資本論壇上指出,“價值投資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作為技術創新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催化劑,將發揮重要作用。”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如期舉行,作為眾多互聯網科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也是許多實體企業背后科技賦能的支持者,高瓴資本深度參與了此次大會的多個板塊。除了金融資本論壇,本次大會最受矚目的企業家高峰對話——“新時代的數字經濟”論壇,就是由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主辦,高瓴資本集團協辦的。所以,高瓴掌舵者張磊的烏鎮日程表滿滿當當。
據悉,騰訊、百度、領英(Linkedin)、印象筆記(Evernote)、美團、360、快手、拼多多等全球互聯網領先企業的代表,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Co)、繽客集團(Booking.com)、新東方、寬帶資本等國內外行業領軍人物,以及多位頂尖專家學者,參與了企業家高峰對話——“新時代的數字經濟”論壇。明星企業家云集,加上較高的國際化程度,吸引了眾多媒體關注。
其中,最受關注的環節,就是張磊主持的“BT”兩家的創始人——馬化騰和李彥宏的高峰對話。BAT作為中國互聯網不能忽視的存在,它們出席的場合往往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
不久前,馬化騰曾就”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未來”公開發問,引發互聯網業界的廣泛關注。作為此次論壇的協辦方,也是論壇的主持人,高瓴資本董事長張磊一上來就把馬化騰的問題,拋給了李彥宏,請百度的掌舵者來回答另一家互聯網生態企業創始人的“靈魂之問”。
剛剛公開表示“互聯網思維已經過時,現在是AI思維”的李彥宏表示,產業互聯網,不是產業的互聯網化,而是智能化。不同于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本質不是連接,而是在尊重各個行業基本規律的情況下,去向算法要洞察,向洞察要效益。
緊接著,在這場高峰對話上,聽眾也終于有機會聽到提問者——馬化騰自己的答案。他認為在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的過程中,互聯網企業有很大的機會跟各行各業結合,助力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這樣才會積累大量的有效數據,進而推動人工智能在傳統產業的落地。騰訊要做的就是以產業界為主,圍繞產業界培育眾多的開發者生態。
作為論壇的主持人,張磊顯然希望把更多燈光交給馬化騰和李彥宏,對產業互聯網的未來,他只是在恰當時刻做穿針引線的點評,而緊接著在金融資本論壇的主題演講,他完整地闡述了自己“產業互聯網時代價值投資進化”思想。
“產業互聯網大幕正在拉開。”張磊的演講開宗明義,同時也是對其一年以來對未來洞察的深化。他更以高瓴通過資本、人力、資源等等長期的投入,逐步支持百濟神州走上未來藥業巨頭之路的例子來說明,創新已不僅僅局限在消費互聯網領域,而是向生物醫藥、生命科學、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芯片、精密制造等廣泛的領域滲透。而且,隨著這些領域創新的產業化落地,傳統產業與新技術融合加速,內部效率和對外服務能力大大提升,一場可以統稱為“產業互聯網”變革的大幕正徐徐拉開。
“消費互聯網時代是物理的,產業互聯網時代是化學的。”張磊形象地指出了產業時代變革的鮮明分野。在他看來,如果說消費互聯網時代的關鍵詞是連接,那么產業互聯網的關鍵就是融合。也可以說,消費互聯網創新更多是物理變化,產業互聯網就像醫藥創新一樣,是一個不斷發生生物化學反應的過程,強調融合創新,激發新的能量出來。要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終端重構實體經濟產業鏈,提升效率、創造價值。價值投資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作為技術創新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催化劑,將在激發反應,釋放價值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高瓴一直秉持的價值投資理念,也將相應進化。”張磊提出,“需要從發現價值到創造價值,從追求壟斷到擁抱變化,從構筑靜態護城河到打造動態護城河,從機會主義到長期主義,從零和游戲到正和游戲的理念變化。”
對高瓴來說,理念的進化一直與投資實踐同步。張磊在演講中分享的“一雙價值千萬的鞋子的故事”,很好地印證了高瓴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發力方向。
高瓴私有化百麗之后,即在尊重行業規律的基礎上,通過科技賦能的方式,對百麗全產業鏈進行升級重構。對前端實體店的智能化改造,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今年春季,百麗旗下某品牌的前端店,通過試穿率等數據收集發現,某款鞋試穿率第一,但實際購買的轉化率極低。經過調研,團隊發現是因為鞋帶稍長易掉根,設計和工廠迅速針對性地反應,很快解決問題,并依靠百麗強大的供應鏈能力重新鋪貨。調整后此鞋成為春季爆款。秋季也在此鞋楦型上開發了多款新鞋。結果這一個楦型就創造了過千萬的價值。這款價值千萬的鞋子,就是創新帶來的。
產業互聯網時代,所有的實體產業轉型升級,都是在高速飛行中換發動機,這種通過技術創新,直接為行業帶來巨大價值的案例,顯然對整個業界都有極大的啟發意義。高瓴也用”與企業一起瘋狂創造價值”的實踐說明了,最好的技術賦能不是顛覆,而是激發實體產業本身的巨大能量,讓強者更強。
如果說“一雙價值千萬的鞋子的故事”,是高瓴在產業鏈條某個節點上技術賦能的驚喜突破,那么張磊講述的高瓴在體育運營商“滔搏”的實踐,則更加完整地描述了,價值投資助推實體產業全產業鏈升級的途經。
張磊指出,資本助推技術創新的關鍵,在于堅持第一性原理的基礎上,依靠前沿技術做出行業洞察,并從本質上優化成本效率結構,推動產業升級。他們為體育運營商滔搏的線下店,提供包含多維數據的智能門店決策平臺,為店員提供貨品管理等工具包,通過大數據洞察優化貨品安排,借助精益管理提升供應鏈能力等等,從而逐步推動整體產業鏈的升級重構。
通過這樣的實踐,在產業互聯網大幕開啟的時代,高瓴在從彌合數字基礎設施鴻溝,到擔當實體經濟與科技企業融合新媒介,再到升級重構傳統產業鏈,提升效率創造效益,甚至直接支持基礎技術研發、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逐步找到了價值投資理念發揮價值,甚至完成自我進化的方法和途徑。
“產業互聯網時代,價值投資大有可為。”張磊說。
拓展閱讀:【張磊主持】馬化騰“激戰”李彥宏:to B和to AI的巔峰對決
在張磊主持的“BT”兩家的創始人——馬化騰和李彥宏的高峰對話中,他在拋磚引玉階段拋出了馬化騰日前在知乎上提出的那個頗受關注的問題,張磊把這個問題甚至拔高為“劃時代的馬化騰猜想”(但我認為現在應該慎重使用這個詞)——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然后張磊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李彥宏:“彥宏你覺得在AI思維下,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會發生怎么樣的融合?中國數字經濟的前景會怎么樣進行演變?”
張磊是個挑逗的高手,這相當于是讓李彥宏來回答馬化騰的那個“劃時代的馬化騰猜想”。
李彥宏倒是一貫的實在,他回答道:“我在網上也看到了這個報道,就是Pony提的這個問題,我想他應該對所問的這個問題有過很多思考。如果從我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情的話,我確實認為,互聯網時代和人工智能是兩個不同的時代。現在很多人經常會把這兩個東西混起來談,甚至有人覺得,人工智能是互聯網的一個分支,其實我完全不認可這樣的觀點。我覺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是兩個不同的時代。過去20年人類社會可能走的是互聯網時代,未來大概30年到50年,應該是人們進入了一個人工智能時代,所以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
李彥宏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安利人工智能,他也是最早提出我們將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那個人。所以一定程度上,李彥宏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李彥宏。
李彥宏繼續說道:“大家覺得,人工智能時代不是也要用互聯網嗎?這就好像說互聯網時代不是也要用電嗎?但是沒有人會覺得,過去20年是一個電力發展的時代。我覺得很多時候這還是有一個質的區別。現在大家經常會談起的自動駕駛,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這個里面主要的技術應該是人工智能技術。但是我覺得需要提醒的是,自動駕駛這個技術理論上講可以脫離互聯網。也就是說,當你一輛車開到一個沒有網的環境下的時候,你還得能夠自動駕駛才行。如果說沒有網就跑不動了,這是不行的。”
典型的理科男的論證方式,給出自己的觀點,然后論證自己的觀點,最后順帶扯出自家的業務,這是一條順滑的論證,它具有某種嚴謹的科學性。
然后,李彥宏就開始“回答”馬化騰了。大家都知道騰訊前段時間剛剛進行了史上第三次大的架構調整,全面to B。李彥宏表示,互聯網做To B也不是最近一兩年才開始的,“更早的時候我記得90年代末期,我們在講電子商務的時候,有To C的電子商務,也有To B的非常火。但是當我們想把互聯網的這一套理念搬到各個To B的垂直領域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發現使不上勁兒。”
他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改變互聯網產業以及各行各業的,會是非常不一樣的東西,“跟我們過去熟悉的互聯網是很不一樣的。我們需要不斷的適應這樣一個新的時代,才有可能抓住相應的機會。”
顯然在李彥宏眼里,現在談to B太落后了,現在唯一應該做的事情是,to AI。他在不露痕跡地彰顯某種優越感。事實上,同樣是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兩年前李彥宏就提出,人工智能是互聯網的下一幕。他今天下午進行的主旨演講的題目就是《人工智能:產業升級新引擎》,顯然他認為,人工智能是產業升級的藥方。
一直到現在,馬化騰都還沒有開口講話,但他接下來同樣順滑地回敬了李彥宏,同樣是圍繞他的“馬化騰猜想”,他說:“我覺得問題主要是來源于我們過去的經歷,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這么一個簡單終端的改變,但是卻造成一個產業界的重大轉型。基本上,我們在講的互聯網,我們90%以上都是講的移動互聯網,尤其是現在在5G推出的前夜,我相信可能這是未來很大的一個轉變的基礎。”
在馬化騰眼里,現在談的互聯網是移動互聯網,而有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百度和李彥宏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百度是PC互聯網的代表。在2013年的時候馬化騰就對外表示,騰訊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船票,盡管是站票。另外,馬化騰絕口不提李彥宏極力倡導的人工智能,而是暗示接下來5G才是爆發點。
情節發展到這兒,就有意思得多了,就像兩個圍棋高手在對弈,棋盤上看似風平浪靜、一派祥和,實則猶如兩軍對壘、波譎云詭。
雖然百度在最痛苦的時候痛苦轉身選擇了人工智能——所以2016年的那場大型水逆現在來看讓百度因禍得福——但隨后阿里和騰訊也在2017年開始全面布局AI,甚至為了直線超車,騰訊用AI圍棋“絕藝”跑去日本對戰人類棋手并奪冠來宣誓自己在AI領域同樣占有一席之地。
馬化騰回答了自己的問題,他說:“在很多基礎方面的方面,比如數理化有關的,數學對于算法,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算法影響是非常大的。物理、化學這些也是對整個材料,包括顯示材料的技術,包括我們現在手機的屏幕,和以前傳統的功能機年代是完全不一樣的,完全是改變了我們整個計算環境。所以這種材料學,包括存儲的密度,包括電力儲存的續航能力,都會極大的改變我們整個計算環境,包括我們整個產業界用網絡、用AI來介入整個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是極大的。所以我們想,這個基礎性研究的突破,對如何影響到我們所在的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我覺得影響是極其重大的。這個事情不會憑空發生,必須要有這些突破,后續的東西才會按步就班地接踵而來。”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騰訊今年全面撲向基礎科學、全面to B,馬化騰認為只有在基礎科學上獲得突破,談AI才能成為現實,否則就是空談,“這些前瞻性的研究出來,我覺得絕對會大大地改變我們現在使用互聯網、使用AI的方式。”
馬化騰暢想了一種未來——
未來我們使用的計算環境,可能先到眼鏡,到你的視網膜,我們不用看手機。比如我現在你談話的時候,可以在我的眼鏡里面顯示。未來人機接口再突破的話,可能直接跟你的大腦進行溝通,我們就不用說話了,沒有對話。在生物方面,對于大腦科學的研究,一方面大家對人工智能的算法有更多深層次的研究,另外對人腦之間和未來整個外部的網絡,它們之間的互聯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
張磊插科打諢:“化騰的意思就是,下一次的高端對談我們三個人就坐在這兒,默默地互相看著,雙方的意圖都已經理解了,全場人也都看得懂,聽得懂你想說什么,全場寂靜,默默的通過人機接口來理解,你覺得這種情況要多少年才能實現?”
馬化騰沒有給出肯定的答案。
馬化騰的觀點遭到了李彥宏的實名反對:“其實我倒是希望能夠植入到人腦或者人的身體的芯片晚一點出現。否則的話,真的咱們三個人坐在這兒默默地什么都不說,就心領神會,我覺得還是挺無聊的。”
李彥宏更期待的是在新藥研發方面獲得突破,在人類壽命的延長或者人的生活質量的提升這些方面能夠有大的改變。
馬化騰和李彥宏的第一次交鋒到此結束。
第二次交鋒則是張磊讓倆人談一談“對于社會的責任,對于文化的責任,對于公益的責任,對于青年一代的責任”的看法,尤其在張磊眼里,百度和騰訊都不是一般的企業,李彥宏和馬化騰也都不同于一般的行業領袖,對于社會和公眾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李彥宏率先回答:“我覺得我這個人不太愿意經常出來演講,包括去做宣傳。但是我覺得出來演講和宣傳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把我們走過的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他接下來的原話是——
百度是2000年起步的,Pony比我們稍微早一年多的時間,我們趕上了非常好的時候,就是中國互聯網從剛開始不到1000萬網民,到現在是8億網民。這十幾年、二十年高速度的成長,實際上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機會。但是這20年的成長過程當中,我們到底遇到了什么樣的坎兒?我們是怎么解決的?這些東西對于后來者,對于一些新的創業者應該是很有價值的。如果說我們到處去講,能夠給大家在這方面提供一些參考,提供一些過來人的經驗的話,我覺得對于大家少走彎路應該是會有幫助,這是第一。第二,雖然說是行業以外,但是我還是想講人工智能的開放平臺,應該是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生活、文化各個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影響。這個方面已經達成共識了,上至政治局常委,下至七八歲的小學生,他們都知道人工智能重要。可是有多少人、有多少公司真正有實力去開發一些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谷歌可以、微軟可以、騰訊可以、百度可以,但是大多數公司不可以。可是今天有多少個公司的老總會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人工智能?恐怕很少。這樣一個矛盾怎么解決?我們就是希望過去積累的這些技術、這些能力,把它開源開放出來,并且輕易地降低門檻。我給我們內部很多部門在定義他們部門或者業務實力的時候,其實都把降低門檻這個元素放進去了。不管你的技術做得多復雜,你怎么能夠把這個門檻降得足夠低,讓別人上來就能用。如果說什么都不用學,他就可以很方便的用到我們的技術,那我們就算對這個社會做貢獻了。這一塊兒做了幾年了,但是我覺得還是剛剛開始,還是很多工藝很復雜。比如深度學習的框架很復雜,一旦掌握了這些技能,對于你不管從事什么行業,都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李彥宏的中心思想是,打造開放平臺、降低技術門檻,讓別人可以輕易使用這些只有BAT、谷歌、微軟們才有實力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有點兒“技術普惠”的意思。
李彥宏看著文鄒鄒的,但內心十分狂野,他認為當新技術到來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感到害怕,而是應該積極擁抱,“我們把過去積累的東西全部都開源、開放出來,希望大家勇敢地來用,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難。”
馬化騰則認為保護好用戶的安全和隱私是騰訊的責任,尤其騰訊手中握著微信和QQ兩大社交重器——
大家都在談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但是我們可能會忽略一些重要的問題,就是安全問題,以及涉及到各種隱私的問題,這個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嚴重。這個時候,我們在這方面,互聯網的網絡安全方面責任是非常大的。騰訊建立了跟安全有關的實驗室,探索了很多方面,我們在國內的安全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個人用戶的隱私和個人信息如何保護的問題。大家知道,最近騰訊股價的問題,很多文章出來了,說騰訊沒有夢想,說騰訊不善于用好數據,不會搞算法,數據沒有打通等等。其實我們內部也討論了很多,最后我們決定,我們技術平臺是可以打通的,但是數據平臺要做到驗證,這一方面,不能套用其他很多家,把數據任意打通。因為在我們的這個平臺里面,任何人之間的通訊、社交行為數據,如果任意打通的話,我們會更加地謹慎,這是很多平臺運營上要很關注的。很多文章會精選出它想影響的受眾去看,會帶來很多不可設想的問題,這是我們要關注的。另外就是我們很多場景的使用,在這方面,我們有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去走在前面。在過去的一兩年,我們在青少年保護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網絡實名,以及針對某些服務,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用戶進行限制,進行引導,做了大量的探索。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我們甚至把人臉識別、AI技術,包括金融級的核實身份技術應用到我們的產品里面去。我們的娛樂產品里面,都會引入這樣的服務,這方面當然還有很多路要走。
馬化騰借著這個機會算是首次回應了“騰訊沒有夢想”一說,顯然在他眼里,這個問題是不值得討論的,因為騰訊在做什么,只有騰訊知道,也只有騰訊知道如果不顧后果地使用手中的技術去打通數據、獲取成功,對騰訊意味著什么。當然,這里他顯然沒有點名指出來的這家公司是今日頭條。
旁觀者張磊此時介入話題,他分別評價了李彥宏和馬化騰,在張磊眼里,李彥宏是“責任感的布道者”,而馬化騰則是一個低調的務實者,“有時候跟他約一個飯局,他幾天都不回,如果跟他說一個什么技術的話題,他10秒鐘就回。”
這算是倆人的第二次交鋒,這次雖然沒有第一次那么激烈——責任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但兩位還是講到了我們所關心的,一個是技術共享、平臺開放、降低門檻,一個是保護我們的隱私安全、數據安全,保持謹慎。
這也是當下互聯網世界兩個非常現實的困境,這是需要所有企業——無論是BAT這樣的巨頭,還是TMD這樣的小頭,還是剛剛創業的公司——努力踐行的社會責任。
倆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激烈交鋒是在這個對話快結束的時候,馬化騰問出了心中的困惑:“現在BAT都開放了產業互聯網了,我不知道大家為什么(感覺)都受到了沖擊,以前沒有特別合適的詞。”
李彥宏順利補刀:“To B還是一個英文詞,大家覺得還是難以接受的。”
馬化騰沒有理李彥宏,他接著說:“騰訊是不直接接入到商業的,我們做好自己的定位,我們都不是叫‘賦能’,‘賦能’還是太高調了,我們叫‘助手’,助理傳統行業為主,我們在旁邊提供一些工具,提供一些幫助,我覺得這是傳統產業進入數字化時代最關心的。”
而最喜歡講賦能的是我們不在場的馬云老師,其實騰訊之前也一直講賦能,只是后來講著講著就不講了而已,大概如馬化騰所言,“賦能”還是太高調了吧。
“做著做著你就把我吃掉了,我覺得(傳統行業的)這個心態如果換位思考,我們是非常理解的。所以我們要擺正問題,定位要特別清楚。”馬化騰最后沒有忘記提醒一下不在現場的馬云。
這是一次精彩的對話,也是一次激烈的交鋒。這場對話相信在很長一段時間會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
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今年我見到的、從產業的角度上來說,最有價值和啟發的一次公開對話。目前仍然站在中國互聯網金字塔的BAT中的兩家企業的掌舵者就社會關心的一系列話題各抒己見,同時進行思想上的激烈交鋒,在爭辯中發現不同、尋找共識,這種既競爭又合作、亦對手亦隊友的關系,或許會給整個中國科技圈、互聯網圈樹立一個良性競爭的典范。
我在最后想順便說一下對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云感受”——因為虎嗅沒有人去烏鎮。
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雖然不像往日那么熱鬧了,但它依然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好機會,讓我們可以一次性免費觀賞到中國或全球的企業家們對現實和未來的思考、對技術趨勢的解讀、對商業價值的判斷、對社會責任的感悟。
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它讓平日里打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們心平氣和起來、交流起來,像今天的馬化騰和李彥宏笑呵呵地坐在一起,像前天晚上馬云和丁磊、張朝陽河畔夜話金庸、談笑風生,像周鴻祎也能心平氣和地跟雷軍坐在一起了,今天下午周鴻祎甚至說他“最近在認真讀馬云馬化騰的思想”,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不知道是這些人老了,還是江湖已經是年輕人的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還得繼續辦下去,并且要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