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的魅力就在于讓一切變得可視、可查,并且企業因此能夠實時采取應對措施。真正做到數字為人而服務,門店因人而經營。
對于零售行業而言,線下門店是觸達消費者最頻繁、最直接的窗口。其意味著連接顧客和產品,可以成為消費場景、流量入口,以及口碑、IP等概念具象化的焦點。
在時代的變化中,門店被數字化賦予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帶給我們更強的震撼。如何打造一個有特色、可以讓顧客認知喜愛的消費場景,成為具有重大意義的零售實踐。
以前,顧客到實體店了解品牌、與店員互動的過程中,大多是在接受店員的建議。
而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顧客到店的意義更多是要解決很多在家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接受店員更個性化的服務、嘗試新產品、體驗新的促銷方式等。
線下購物不再單是購買行為,更可能是顧客了解品牌、體驗服務的一種方式。
同時,門店不再只是補貨賣出,也可以成為送貨到家的一個起點,或者個性化服務的體驗館。
因此,隨著線上線下日趨融合,門店不僅不會被時代淘汰,反而會愈加凸顯優勢。定義好門店,明確其所承擔的更大價值與意義,就是改造門店、提升競爭力的起點。
中國零售業成長迅速,但起步較晚,發展進程遠遠不及歐美日等發達國家。
因此,我們也不妨借鑒其他國家零售業已實踐積累的經驗:一些發達的國家在供應鏈和基礎設施上比國內更健全完善,他們當下遇到的人力資源緊缺、成本高昂等問題,也是我們將來不可避免會遇到的。
在國外,收銀是很多零售商和消費者的一大痛點。
美國的全食超市在門店安裝平板電腦讓顧客自己下單,自己取貨。
英國的樂購又更進一步,不僅在大型超市里裝了平板電腦,還能根據顧客的晚餐菜單智能搭配酒品,他們在貨架上安裝小型LED 燈,推薦酒之后,相應的燈會自動亮起來,幫助顧客找到產品。
還有機器人的應用,美國的餐飲店用機器人可以判斷漢堡是否成熟,也可以沖泡咖啡,大大減少了人工的培訓成本和安全系數的隱患。機器人比人工效率更高,出錯率更低,這些都值得國內零售企業借鑒。
另外,國外用技術減少損耗、協助人事管理和供應鏈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北歐的超市把臨期產品信息放到APP上,購物者可以在上面看到很多合作超市的減價信息,不僅能盡快處理庫存、避免浪費,還能方便消費者買到更便宜的商品。
在信息化時代,門店數字化體現在方方面面:從選址、設計商品布局,到感知周圍顧客吸引顧客到店、促進銷量等等。而數字化是零售業迭代的力量,其落腳點就是三個詞:效率、效能、顧客體驗。
因此,國內許多零售商與技術公司合作。比如多點上線掃碼購,自助收銀,消費者可以全程自助購物,最大化縮減時間。
京東無人超市里的感應器可以省去店員的重復工作,提高補貨效率。
優衣庫、ZARA店里的電子互動屏幕也可以幫助顧客搭配衣服縮短顧客挑選時間。
步步高Better購也在超過70 家門店當中進行了掃碼購的業務,提供電子小票、停車繳費、線上聯名卡、室內導航等服務,滿足顧客各方面需求。
另外,數據賦能不只可以面向C 端,還能賦能員工。AI數據庫的人臉識別功能可以更好幫助店員識別顧客,判斷顧客的消費偏好;
平板電腦可以幫助店員更好地把產品介紹給消費者,提升銷售額;海底撈、井格等餐飲企業充分利用電子菜單,不僅減少了員工作量還能做到低碳環保。
在數字化門店中,顧客從進入到走出,從停留時間到購買商品的流程都可以用數據實時顯示,商品帶動率、補貨率全部一目了然;
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對員工語言行為進行提煉,把店員的培訓質量真正做到量化,進而加以改進。
此外,全渠道是門店數字化的一個重要板塊。通過品牌會員化,線上線下信息一致— — 線上下單門店取貨,門店下單送貨到家,大大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漢光百貨開通網上商城,推出電子會員卡,實現“漢光× 微信” 的體驗;還有樂友孕嬰童門店的微信媽媽群, 不僅方便了導購與顧客溝通,還能增強顧客的品牌忠誠度。
在售后環節,國美可以主動進行服務推送:后臺顯示產品有問題,第一時間打給消費者,在消費者察覺商品損壞之前進行維修保養,真正做到貼心一體化服務。由于數據的魅力,一切變得可視、可查,并可以助力企業實時采取應對措施。
然而,技術并不是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門店應在數字化的同時關注消費者的參與度還有體驗感,即人文關懷。究其根本,貨與場都是為“人”而服務。
日本長崎酒店是全球第一家用機器人服務的酒店,他們用機器人降低員工數量,但作為服務行業,更應該帶有一些人性化內容。試想,如果夜深人靜時機器人服務員進行客房服務,客人會不會受到驚嚇呢?
因此,門店的數字化要圍繞顧客為中心出發。在門店自身打造方面,通過數據分析把整個門店變成一個集購物、娛樂體驗于一身的場所,增加業務模型的靈活性,學會考量門店放在市中心還是郊區?一線城市還是三線城市?要考量怎樣繼承未來業務的發展?
這樣就能采取超級本地化的服務,充分考慮到天氣因素,地理位置因素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給不同的消費者。超市發根據周圍不同客群,開展“千店千面”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店內導購的個性化互動也十分重要。利用大數據了解顧客的消費歷史,個性化一對一的營銷。
根據顧客身形判斷著裝分析,指導他們有效地選品,降低他們退貨換貨的頻率,提升門店的客戶粘性:對一個大學生優先推薦OPPO,一個西裝的人先推薦小米。真正做到數字為人而服務,門店因人而經營。
場是零售之心。對于零售企業而言,數字化場景的優化與改造,不光是要打造一個數字化門店那么簡單。而是要把門店變成有溫度、可以傳播IP、經營顧客的窗口。門店數字化改造只是其中一部分,此外還有更多的功課需要零售企業去學習與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