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技術的變化,我們覺得中國應該通過互聯網技術在貿易服務中的創新,來推動全球的普惠貿易,推動全球的規則變化。” 6月4日,2019中國跨境電商高峰論壇在寧波舉行。會上,托比網記者對阿里巴巴國際站外綜服總監肖鋒進行了專訪。
國際貿易市場(指B2B貿易)的需求快速增加,而且國際物流、金融的原有規則相比內貿比較規范,外包服務平臺可以濃縮規則,解決大數據的問題。從接單的方式到生產的方式都會發生改變,最終或將成為主流改變全球貿易的價值鏈。而中國將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商場’。
“世界商場”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工廠的議價能力、定價權提升。要把握這一機會,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技術創新。目前基于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通過平臺的規范,中小企業開始更容易去做國際貿易,但是還需要加快制度創新,中小企業用自己的貨源優勢通過平臺開放的供應鏈能力,改變訂單結構,最終享受到新業態帶來的紅利。從這方面來講,中國具有先發優勢。
肖鋒表示,因為出口商品從中國到美國貿易鏈條已經很長,這其中的受益者主要是大賣家和跨國公司。中國的產能和產業配套設施相對完善,但是跨境出口面臨的買家多是海外大買家,國際貿易的復雜性以及流通成本太高、貿易的結構和服務業態的緩慢發展,致使中小企業沒有享受到全球貿易的紅利。什么叫貿易服務呢?按照現在的國際貿易規則,中間所有的貿易貨主,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涉及到貿易的服務都是自己安排,物流貨代都是指定的傳統服務企業進行服務,沒有平臺的概念。貿易服務的創新是中國用數字技術引領國際貿易的一個新的抓手。
現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一直在做的是讓跨境貿易實現在線化。且這些創新是在符合WTO規則以及遵循各國關稅制度的基礎上,對貿易的價值鏈條作出的改變,讓全球的中小企業可以輕松的買到中國制造或者全球的產品。本質上阿里巴巴國際站是要建立一個數字化開源、節流、提效的跨境貿易數字化解決方案,降低國際貿易的門檻。如果通俗的來講,就是充當國際貿易“旅行社”的角色。
“數字貿易”在海外的概念是數字產品之間的交易,包括數據安全等等,但是目前國內講的“數字貿易”是指數字技術在貿易服務中的應用,側重點在于數字技術的應用,而不是數字技術本身的交易。
據介紹,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一達通自誕生起,一直是以貿易主體的身份,為客戶收發貨。但是隨著體量的逐漸增大,責任與權利會產生很大的矛盾,一達通需要承擔客戶要承擔的責任,例如幫助企業收外匯和退稅等。隨著阿里巴巴國際站收購一達通之后,為了更好的賦能給中小企業,將一達通升級為跨境供應鏈系統。發揮中小企業自身主動性的同時,通過系統幫助中小企業自動生成報關單,然后一達通根據報關單,為企業集中收匯,降低原本很高的匯兌費用成本和手續費成本;另外可以協助銀行開展中小企業貿易融資駛向,用應收賬款做保理融資;再者,通過平臺報關、物流等數據和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做退稅融資等等。
海外的中小買家跨境采購最核心的難點就是履約保障:一方面,專業門檻問題。中小企業往往屬于小額采購,一兩萬甚至一兩千的貨還需要懂得國際物流、金融,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十分困難;另一方面,信任的問題,通俗來講,是先錢后貨還是先貨后錢,在沒有擔保的基礎上很難做到相互信任。對此,阿里巴巴國際站推出的信保服務根據出口商的數據來給一個額度,讓海外的采購商通過平臺下單買貨,如果收不到貨,則直接進行賠償,從而給買家一個履約保障。小買家就可以直接跟工廠下單,工廠的訂單來源就由幾家大買家變成幾百家中小買家,因為有平臺的擔保,海外的采購商也可以放心采購。
“阿里巴巴國際站正在通過數字技術改變全球價值鏈,最理想化的就是沒有內外貿的區別,消除貿易壁壘,把貿易服務做的更加透徹、更加通暢。”肖鋒表示:“一達通作為阿里巴巴國際站為中小企業交付履約的數字化完成整合跨境供應鏈系統。未來,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新的數字化的交互通道,其作用主要是把數據的價值最大化,不僅解決交付成本的問題,也解決采購安全和履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