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尚品新消費》重磅推出的短視頻節目《新消費百人》上線啦!
從此“周三見”變成了我們的“溫馨提示”~
關于“新消費”這個神秘物種的打開方式,正經的不正經的這里全都有!
記者手記01
搜索“楊歌”,理性和克制是過往資料中提及次數最多的關鍵詞。
楊歌是一個時間概念非常強的投資人,“網傳”他有一個“7*8”的時間管理表格,每周7天,每天8個單元,所有的事情都會被整齊地排在這些格子里邊,并嚴格遵循執行。
因為事先知道這個表格的存在,我在與楊歌助理確認拍攝事宜的時候特別留意了一下。果然,我的名字出現在了表格里,占據了一個格子的空間。
這意味著,拍攝當天,從楊歌開始參與到拍攝結束,我一共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他的助理說,為了節省路上的時間,楊歌甚至把家搬到了公司附近。
采訪時我想起這一點,問楊歌,搬家是因為害怕上下班過程中產生時間的不確定性嗎?
他點頭表示同意。
除了時間,肉眼可見地,楊歌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非常強的管控力。
比如形象。他但凡“現身”,必定是整潔得體的西裝或襯衫造型,配合著持續健身帶來的好體態。
比如閱讀。從業務相關的投資和財經著作,到生物、農業、文創等投資涉及的專業書籍,再到占據暢銷榜單的“雞湯”,他都會分類細讀或翻閱,并向員工分享推薦理由。
即使是最應該“隨意而為”的興趣愛好,他也依然堅持一貫的“極致派”打法:自學鋼琴,并通過了業余十級考試。
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忙到許久不曾碰琴的楊歌信手彈了一首《拉德斯基進行曲》,驚艷全場。
他自嘲說,大概真的有點“自虐”。
一個多小時的采訪,楊歌對我丟給他的所有問題都不諱言,侃侃而談。說到關鍵處,聲音微微抬高、手也會微微揮舞。但從我的角度看過去,燈光下他的眼底,浮現著一層淡淡的疲憊的陰影。
忽然想起聊到“投資是否是一門藝術”時,楊歌說:“當事情復雜到一定程度、你的CPU已經不夠用去思考每一個顆粒度的時候,你就不得不從宏觀角度去看這個問題。這個時候它就變成了藝術。”
在見到他之前,我也以為“學霸”楊歌的CPU永遠不會“不夠用”。優秀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能看起來“毫不費力”:毫不費力地考上清華,毫不費力地創業成功,毫不費力地走上人生巔峰。
但聊過之后,尤其是深入了解他對自己近乎嚴苛的管理習慣,我似乎尋找到了“毫不費力”的背后更重要的關鍵詞:“加倍努力”。
聽起來像是一句陳詞濫調的雞湯,但用來自我安慰有奇效:既然沒有天賦異稟,至少還能加倍努力。
結束了采訪,我問楊歌,現在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他微愣了一秒,回答說,我現在要去機場。
即使是幽默一下都逃不了嚴謹,是他的風格沒錯了。
看著低下頭去翻閱手機未讀信息的楊歌,我不禁有點希望他今天日程的下一個格子——在飛機上度過的那一個半小時,能稍稍“偷點閑”,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