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積微物聯主辦的“產業生態 數字未來”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峰會暨積微物聯2019生態大會圓滿落幕,峰會吸引了1000余人齊聚現場,以及12萬+的在線觀眾,共探數字力量,共商產業變革。
本次峰會既是一場新思維、新技術的研討會,也是產業互聯未來發展趨勢的對話會,更是行業精英的深度交流會,大咖專家們對國家政策的解讀耳目一新,對行業趨勢的分析鞭辟入里,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獨具一格。
接下來,小編將陸續為大家整理峰會上數位大咖的演講及分享,干貨十足,敬請享用。
演講者:積微物聯總裁——謝海
演講主題:《擁抱產業互聯網 共建共享數智新生態》
1
每年的12月12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朋友在這里相聚,我感到非常激動,也很自豪,因為,我約你,你來了,謝謝大家對積微物聯的厚愛與支持。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艱難的一年,就像這只世界上最有名的貓——薛定諤的貓,在盒子沒有打開之前,我們不知道這只貓的生與死,一切只有在盒子打開后才明了。
這是近期朋友圈里熱刷的一張圖,2017向左,2019向右,身邊的人也不約而同地圍繞這兩個數字,做了許多形象而生動的對比。時代在變化,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
就像2017年以前,新興產業投資額飛速攀升,各家投資機構爭相一擲千金,互聯網行業炙手可熱的賽道理論成就了那句著名的“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的名言。
而2019年,投資者的理性回歸成為了這一年的主旋律,風口上落下了一大批曾經光芒四射的“飛豬”,不過兩年時間,這些新經濟圈最耀眼的明星就紛紛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畫出了一條條引人深思的拋物線。
有人說:今年是過去十年最壞的一年,可能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這么說難免顯得悲觀,但其中蘊含的種種可能,也預示了新興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制造業轉移、國際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汽車產量等指標反映了制造業的不確定性。
2
那么鋼鐵行業怎么樣了?鋼鐵行業也依然充滿不確定性,目前很多制造業都發出“準備過冬”的信號 ,鋼鐵下游行業強烈的不確定性,再加上居高不下的鋼鐵產量,會不會帶來鋼鐵行業的第二輪調整,一切都尚未可知。
積微物聯萌芽于整個鋼鐵行業處于全面低迷的2013年,當時我們不知道能走多遠,但我們從不畏懼,堅持快速奔跑,5年過去了,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下,積微還活著。
其實,積微物聯也是在不確定性中發展壯大起來,2013年成立,2014年建立"達海"線下品牌,2015年建立“積微”線上品牌;2016年,CⅢ生態圈形成,打通供給端-生產端-次終端-終端全產業鏈;2017年,探索工業互聯網,搭建新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橋梁;2018年深化生態圈建設,引領數字化轉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走的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積微用生命在奔跑,也在思考,5年來積微物聯的業務高速增長,員工也從7人增加到1500人,是否存在風險?是否跑得過快?是否會摔倒?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積微物聯不忘初心,2019年二次創業,調整再出發。我們的初心就是:努力為客戶提供極致服務。
所以積微專注業務、升級服務,線下達海品牌向全國拓展,園區聚集效應和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加強,服務能力和覆蓋范圍進一步增強,通過信息技術植入,已實現園區智能化管理、貨物精準定位、客戶自助辦單、加工可視化操作、園區3D可視化導航,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
讓貨主更放心 ,讓司機更舒心,讓客戶更滿意。
線上的積微族群也在調整中發展:供應鏈業務升級,從單一的資金服務向復合型、平臺化產品服務轉變;積微運網從無車承運人平臺向智慧物流服務平臺邁進;積微循環從交易處置平臺向線上線下一體的循環資源再生服務平臺升級;積微化工跨界拓展,建設專業化工服務平臺,以“跨境電商+多式聯運”走出去;西南鋼鐵指數挖掘數據價值,構建算法模型,孵化市場價格預判服務。
積微物聯還實現了業務全面數字化,數據業務化,同時積極融入產業,落地技術,以“數據+算法”助力智能制造;智鏈鋼廠,實現供產銷物流協同,降本增效;產品化應用大數據和AI,實現安全生產全方位自動服務;以移動互聯、全程可視、APP微服務,深度服務客戶。
為用戶提供極致服務,在積微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3
2019年積微在調整中蓄勢,在調整中實現了持續增長,在業務升級、服務升級、數字化轉型、新技術落地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實現B2B產業鏈全要素的互聯網化就是產業互聯網的商業邏輯。
馬云曾經提出,所有行業都值得重新做一遍,阿里也正在實踐這個理念。2018年9月,騰訊調整架構,馬化騰提出“互聯網下半場屬于產業互聯網”,表示騰訊要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網互聯網。而積微通過幾年來的探索,我們提出:大宗行業,也值得用產業互聯網的方式重新做一遍。
相對產業互聯網而言,大家對消費互聯網更了解一些,這兩者的特性和區別也非常明顯,例如場景定位、消費類型、交易對象、服務角色等等。
目前消費互聯網已經是十萬億級的市場規模,也催生了阿里、騰訊、京東等千億級體量的企業,那么在百萬億級市場規模的產業互聯網領域,目前還沒有絕對霸主,但我堅信一定會誕生萬億級企業,讓我們共同期待。
如何實現產業互聯網?我建議必須轉變思維方式,以互聯網思維、破局思維、共生思維,站在更高維度,去思考我們的數字化轉型,以及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如何實現。
其中共生思維是產業互聯網生態的核心思維,在數字化時代,重要的是為客戶創造價值、滿足客戶需求,是做蛋糕,通過合作而不是競爭來獲取更大生長空間。所以我們一定要轉向共生這個邏輯,這是一個非常重要、沒有輸贏的概念。
積微物聯正是秉承共生思維,通過數字技術來連接產業鏈上的生態伙伴,與阿里巴巴、華為、清華大學、電子科大、百度、戴爾等科技企業、知名院校共建產業生態。
通過產業生態平臺為上下游伙伴提供高效的數字化供應鏈服務,包括:倉儲、加工、配送、金融、交易、支付、資訊等,與上下游伙伴共建產業生態;還通過聯合更多的服務商共建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務產業鏈上下游伙伴。
積微物聯作為全產鏈服務平臺,除了服務生產、加工、貿易等企業,還服務于循環經濟,打造產業閉環,也歡迎循環經濟服務商與積微循環共建服務基地、共建循環產品質量標準,共享循環經濟紅利;共建積微產業生態圈還離不開行業協會的支持,作為開放的產業互聯網平臺,行業協會是這個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所有的合作伙伴在產業互聯網平臺上都可以找到自己對應的位置,然后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去完成生態圈的打造。
我們也希望能通過這個平臺提供的基礎服務能力和實現協同,讓大家都為自己的企業、行業和整個產業貢獻價值,并且取得長遠的發展。
最后,用幾句話結束我今天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