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商越創始人苗峰受邀出席了“第六屆中國產業互聯網大會”,發表了題為《 面向大中型企業節流 SaaS的價值真相》的主題演講。以下是大會演講實錄,以饗讀者。
尊敬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是苗峰,一名產業互聯網老兵,在用友做過11年軟件,在阿里做過5年互聯網。我2018年底創業,對托比網并不陌生,但代表商越參加托比網年會是第一次,感謝二哥給機會。
今天會議主題是產業互聯網,我們先思考下為什么會有產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有什么區別?為什么這個時代大家做這個事情?我的觀點是:消費互聯網是互聯網+(消費),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時代,貿易鏈路更優化但做生意的本質沒有改變,產業互聯網更多是用新技術、新數據讓效率得以提升。
產業互聯網的格局到底有哪些角色?
我對于產業互聯網賽道有以下分類,第一個是傳統產業鏈的升級,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大的電商平臺類似于1688,對于大家帶來的價值是信息撮合,從信息撮合到交易,交易又分兩類,平臺類交易和自營類交易,平臺類交易是一個穩定體,因為整個交易鏈路非常長,所以就會出現所謂To B交易類的公司,這里面也會分幾種,第一種是原先就做B2B生意的企業,第二個是C端供應鏈轉B端的。傳統產業鏈升級還有一類就是傳統to b公司升級數字化的,站在技術角度來看,大家都談SaaS,我對SaaS分三類:第一類是工具類SaaS類似于WPS,第二類是管理類SaaS比如財務、ERP、HR包括CRM;第三類是交易類SaaS。軟件給企業帶來的價值是幫助企業找生意、做生意和管生意,前兩類SaaS幫助企業管生意,電商的撮合平臺就是找生意,找完之后做生意,就是交易類SaaS所做的從訂單到履約。我們從交易類的SaaS開始切入。
為什么今天有產業互聯網?我自己理解三個因素在推動時代的變革:第一個是技術的發展,我們知道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訂單峰值沖破54萬筆/秒,這個數據代表什么意義?我自己是做技術出身,今天如果把這個需求讓美國的幾大IT巨頭一起去開發,兩年時間未必滿足這樣的交易峰值,因為阿里有這樣的業務場景,所以中國能夠做到。之前大家創業用了很多技術都是歐美的技術,現在因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BAT釋放了技術紅利能夠很快滿足客戶,起到了技術推動的作用;第二個是貿易戰背景下勞動力成本上升,經濟下行企業如何用數字化手段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第三個是互聯網釋放的紅利,我們到長城汽車、OPPO,跟我們對接員工的都是90后,他們實在無法忍受傳統軟件的界面,如何把C端的應用體驗用在B端?推動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為什么我們從采購去做?美國企業間交易在線比例是53%,中國1%都不到,這類交易占比是非常低的,比例低導致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商越成立一年的時間,專注于幫10億到1000億營收規模的企業,做非生產物資采購的SaaS工具,比如長城汽車、OPPO、智聯招聘、鏈家。商越切入的就是每個企業通用類物資采購,商越不做原材料采購,并不是原材料沒有價值,而是價值非常大,但是我們當下產品原則是可標準、可規模、可SaaS,比如我們給鏈家做的SaaS系統,到了長城汽車80%的模塊能復用,長城汽車和oppo是兩個產品跨度完全不同的公司,但是從非生產物資采購角度看標準化相似度非常高。大型企業采購目前碰到的挑戰非常大,成本問題、效率問題,分公司的分散問題。我們從這個角度去入手。
從IT看采購的賽道,采購最開始只有ERP,后來有了SRM軟件。大家都談信息化時代和數字化時代到底有什么區別?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觀點,信息化時代企業關注的四個詞:內部、管理、流程、結果,數字化企業關注外部、商業、數據、運營。ERP時代包括采購管理叫結果數字化,SRM時代企業更多記錄某一個供應商的全生命周期,目的是解決如何把結果管控起來,到了采購數字化時代有幾個特點:第一個是全員的,比如和商越合作的時候,鏈家、長城汽車也有SRM軟件,這是從管控視角給采購團隊使用的,我們合作之后,鏈家采購80%是在線的,長城汽車的非生產采購是在線的。這里我們說的智能和自動都不是虛的,就在當下已經實現。例如之前,采購從PR(purchase request采購申請)到PO(purchase order采購訂單)的時候,每個需求人員通過Excel要提交100條采購數據,涉及10個供應商,這個時候采購團隊需要花半天到一天的時間拆單(將一個采購申請的物料按供應商名單拆成多個訂單),現在通過智能的SaaS系統,無論是采購部還是需求用戶都提升了人效 。用戶通過SaaS系統打通ERP看預算有沒有,訂單秒級給到供應商,供應商立即履約,最后去結算,帶給企業效率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今年是我們創業第一年,非常榮幸,比創業之前我感覺更加順利,我更加感覺采購數字化需求爆發,采購數字化時代正在到來。我們正在開創中國大企業用SaaS的新時代。商越的客戶無論是長城汽車還是鏈家,包括智聯招聘,我們都是這些中大型企業的第一個SaaS合作商。為什么我們能讓大企業接受SaaS?四個理由:第一,我們當前做的是通用類物資采購,數據保密性沒有那么高;第二,采購需要和外部協同,大企業在財務領域上SaaS未必有意愿,但采購本身和一千家供應商在線協同,通過SaaS更加方便;第三,今天的數字化采購不光是管理視角,更多是服務視角,這樣對傳統的IT架構是一個沖擊;第四,SaaS本身可以升級迭代,我們進入市場之后正在開創大型企業用SaaS的新時代。
今天產業互聯網領域來了很多老朋友,我們只站在需求側這個角度幫助企業去建自己的采購SaaS平臺,商越的用戶是跨行業的,每個企業無論制造業、零售業還是地產、化工和其他行業,企業都有自有供應商,同時又有訴求連接外部電商平臺,供給側已經數字化,我們需要在需求側進行數字化,需求側數字化之后會給供給側做連接,商越就是以每個核心企業為中心,幫它構建自己的采購互聯網平臺。
因為互聯網和技術的發展,我們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市場至少會有100家市值超過100億的電商公司,或者是線下貿易商轉線上電商或者是原生電商,商越會和這些公司一起合作,去推動每個企業的采購數字化。
商越從非生產物資采購開始切入,所有產品界面類似于C端體驗。互聯網時代或者說在2B創業的時代,如果產品還需要培訓就是垃圾,這個時代做一款2B的產品一定要具備C端體驗,拿過來就能使用,這是新時代2B的SaaS產品。
我們希望通過數字化、AI技術的發展,SaaS產品能以其優勢幫助企業實現采購在線化、數字化,最后到自動化,所有執行的事情全部交給系統做,采購團隊也升級成運營者。商越已經實現了采購流程自動化,包括從訂單到結算。每個供應商包括每個電商平臺在跟企業做生意的時候至少有5%的銷售額是成本,1%是BD,2%是技術對接,另外2%是結算對賬,通過商越的接入,這5%的成本至少能節省80%以上。晨光跟鏈家做生意,沒有我們之前,雙方要花一周的時間對賬,現在是秒級對賬,交易履約成本大大降低。
我們到底給企業帶來什么價值?就是降本增效轉型,和商越合作之后,每個企業的采購團隊角色轉成運營,系統會去做大量采購執行工作。這對于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都有價值。每個企業的角色、關注點不一樣,企業高管需要全透明,采購團隊希望不再做打電話催單工作,需求部門希望像C端一樣下單之后不用打電話給總部過問采購進程,對于供應商也希望跟每個企業做生意的時候能更加快速、便捷的做對賬、結算,這是我們對于企業采購的價值。
一年時間里,商越在用新技術、新模式解決客戶的老需求和新訴求,剛才中商惠民的張總談到一個企業的存在根本,我們認為公司成立的本質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同時自己賺到錢,如果你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存在就沒有理由,如果為客戶創造價值自己又沒有賺到錢也不可持續,所以我們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通過SaaS的模式能夠賺到錢。商越就是用互聯網和AI技術,用SaaS模式解決企業在通用類物資采購的老需求,解決成本低、不透明的問題,同時又能滿足兩個新訴求:一是未來的自動化、智能化采購,二是隨著電商發展,產業互聯網正在下沉到各個行業,各個品類都有垂直電商平臺出現,能夠幫助企業和這些電商平臺更快速的打通是我們的價值。
我們剛剛起步,在座的更多是做供給側升級的,希望大家共同合作,服務中國企業產業互聯網的升級。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