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提起微商,很多人都是不屑一顧。然2020年初,很多曾經鄙視微商的,為了生存都活成了微商。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零售業幾乎全部關閉,原本期待衣食住行消費的春節高峰,也被迫按下暫停鍵。
據調查顯示:春節期間,零售企業實體門店平均約70%處于停業狀態,以鞋服為代表的史上零售業急速剎車。
不可否認,疫情對零售業經營造成了重創。“無銷售,各項成本壓力巨大,資金周轉問題嚴峻,防疫物資緊缺,會繼續根據疫情情況關店以保證員工安全。”有受訪企業表示,由于沒有銷售收入,同時需支付人員工資和店鋪租金費用,企業現金流吃緊,生存壓力加 大。
絕大部分零售業一片蕭條,零售業線下銷售全面跳水,愁云慘淡,足不出戶的線上銷售因而顯得格外搶眼。
在這場無聲的浩劫之下,我們也看到了危機背后涌動著新的生機,那是來自企業絕地反擊的聲音。在各個企業不同舉動的背后,其實都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盡一切可能,讓公司活下去。”
疫情讓企業都意識到了線上渠道的抗風險能力,企業為了自救回血,不得不開啟線上營銷,全員微商,成了2020年開年零售行業最真實的寫照。
疫情襲來,有些行業開始歸零,有些行業卻又絕處逢生。首當其中的是醫療用品。由于醫用物品資源緊缺,尤其是口罩,缺口巨大,可謂一“罩”難求,被稱作“硬通貨”能找到貨源的人,都紛紛變成了微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從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直屬單位賽迪顧問獲得的一份報告顯示,報告預計,2020年受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將拉動整個口罩產業產值增長,全年口罩產值將突破130億元。這些口罩一部分輸送到醫院,在電商平臺物流還沒有完全恢復的當下,還會有相當一部分數額將通過微商消耗。"
口罩和消毒水搶購潮還沒有降溫,額溫槍的搶購又緊隨其上,商家通過“秒殺”、員工個人的朋友圈、小程序等賣貨的現象已經遍地開花。
朋友圈儼然趕集,一片“生機”,以致于有人驚呼:全民微商不是夢。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說:“過去大家都瞧不上微商,現在發現只有微商有收入,其他人都沒有收入。”
疫情期間,線下門店“緊閉”,各家零售店無法直面客戶銷售商品,急需借助數字化工具實現線上客戶的維護和運營,促進線上成交。
雖然疫情要求足不出戶,食物是餐桌上的剛需,民以食為天,而恰恰是會微商技能的這群人在本次疫情期間過得更好,特別是微商+生鮮,堪稱絕配,更是迎來了生鮮電商的爆發。
因為來店用戶量少了,我們和用戶發生接觸的點主要在社群,這也有賴于百果園在過去搭建的社群體系”,在市場需求旺盛的刺激下,社群有效刺激用戶消費以及解決用戶購物痛點,很多人通過微信社群下單、拼單、開啟網上一鍵下單、線下無接觸送貨上門的服務。其中,門店既是前置倉,也是銷售點和流量池;社群是核心流量池之一,用以輻射門店周邊社區用戶;App、小程序、公眾號都是觸達消費者、服務用戶的工具。
百果園合伙人、線上業務負責人李想曾公開表示,“我們通過社群加小程序的點,將整個社群的興趣用戶轉化為訂單,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小程序在整個春節期間訂單量增加了5倍多。”
在疫情過后,基于線下實體店的微商營銷方式,將迎來高速發展,確切的說現在沒有線上和線下渠道之分了。
除了生鮮電商,很多傳統實體零售商利用微信社群和線上直播,緩解線下無活動的窘境,也將用戶的關注轉移到線上,開發線上新的銷售渠道,直播小程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于是,線上直播、短視頻、微信群就成了各顯神通的舞臺,線下體驗、線上觸達、全渠道覆蓋,全民微商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甚至房企巨頭恒大也加入了私域流量自救的行列——全面實施網上銷售,力推全員網上賣房,之后保利地產、萬科、碧桂園等都開發了集團小程序,還有房企上線了VR看房,也利用線上直播的方式賣房。
特斯拉和寶馬汽車在春節期間開啟了線上直播賣車模式。
所以說:2020,是個全民微商時代。
其實微商的最核心思路并不是賣賣面膜那么簡單的,而是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私域流量的話題在2019年營銷圈內成為共識,但對外界很多人看來,私域流量的運營僅限于一個500人的微信群運營。
從疫情期間各行業企業的自救看,有人將私域流量的運營視為不得已而為之的微商行為,有人把它當成臨時抱佛腳的救命稻草;有人則突然發現,數字化手段和私域流量經營成為幫助他們實現困境突圍的重要抓手。
只要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優質的私域流量池,根本就不怕失業或者競爭對手太兇等問題,因為這個流量池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但在行業內人士看來,私域流量對運營的能力要求更高,做私域流量的關鍵,是在于投入產出比,只有當預測客戶在生命周期內帶來的利潤和傳播價值,值得你提前預知對他的維護成本,這件事才成立。
當人群不再集中,線下公域流量池失效,線上的公域流量—各大電商平臺由于疫情期間物流受到影響,除了生活急需品,用戶下單意愿降低,導致平臺成交量萎縮。
在疫情影響期間,私域流量成為各行各業“自救”的重要抓手。他們通過遠程辦公、網上經營的方式“復工”,借助小程序、微信群、App、微信公眾號這些積蓄和經營私域流量的工具激活用戶,實現了微信端銷售額的增長和流量變現。借著私域流量的這波風口,甚至部分為餐飲、零售企業提供SaaS軟件服務的供應商也在資本市場紅火起來。
然而對企業來說,盤活私域流量,建立這個流量池并不是結束,而恰恰是服務的開始,我們必須不斷地思考給流量池提供營養,這可以促使我們的企業葉繁枝茂。
未來,任何一個小企業,都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2020年的這場疫情照出了許多行業本身的孱弱,將大量零售業逼向生死存亡的墻角,也給了一些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展現實力的機會。
但隨著疫情的控制和結束,工業生產得以恢復,消費數據也將有望很快回歸正常。一些零售品牌憑借自身“免疫系統”度過這次嚴峻“大考”,微商營銷模式持續,線上線下互通,頭部效應將會進一步放大,
與此同時,也將有更多的新計劃以困難的形式出現,那些業務扎實、現金流健康,多渠道布局的新消費品牌,才能有更多的企業通過創新模式,快速完成自救,沖出經營困境,甚至在經受考驗之后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