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托比網發布的歷屆產業互聯網百強企業中,海智在線位列榜單。
作為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工業零部件領域全棧式供應鏈服務平臺,并不為消費大眾所熟知,但對于扎根制造業的上下游伙伴,無論是大型品牌商、國際制造商,或者新興渠道商,雙方都有業務的互動與合作。
2022年某月份海智在線平臺上訂單分布情況
海智在線作為一家產業互聯網企業,是如何以平臺的方式服務中國數十萬家中小型制造工廠,特別是面對全球供應鏈局勢愈加脆弱、環境極不穩定的態勢,中國優質及堅實的制造資源如何被發現、活得好,這一點海智在線作為平臺與中國工廠一起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制造型資源平臺化之路。
當平臺與中國優質的制造資源不斷融合,這些資源又是如何借助平臺力量走向全球來獲取更多的市場呢?海智在線給出了答案:平臺在給予工廠訂單同時,一并輸出了制造標準、制造工藝、材料選型、模具設計,甚至包裝方案等,平臺如同產業公地一樣,鏈接了中國制造與全球訂單,中國工廠在制造中,創新不斷加深。
海智在線供應商事業部總經理商蕾表示,“海智在線之所以調動產能要素,實現客戶需求和工廠機臺之間的有效鏈接,是因為我們自建立之初就一直在真正的積累“小數據”。工業大數據是提升制造業生產力、競爭力、創新能力的關鍵要素,是推動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實現的重要基礎,是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工業轉型新思維。但圍繞人、機、料、法、環,甚至企業內外部行為數據、習慣數據等要素的各種小數據,才是工廠的生存基礎”。
“虛擬員工”與穩定訂單
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充裕而相對低廉的勞動力一直是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但隨著我國人口結構及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制造業發展正面臨著勞動力用工成本加快上升的困擾。“中國的人力成本是越來越昂貴了”,準億德總經理趙少勇對此深有感觸。
“招聘一個業務員,公司一年至少也要幾萬元的直接成本,還不能保證業績,管理成本更高。如果用同樣的錢購買海智會員服務,只需每天花些時間關注網站上的信息,找客戶就不再是什么困難。”趙少勇對托比網記者這樣表示。“每天上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打開海智平臺,瀏覽買家需求,可以接的單子我會馬上給出報價,這是我的日常工作。”趙少勇透露,自2021年10月到2022年3月的6個月期間,通過海智平臺,公司已經獲得總計100萬元的訂單。
對海智的服務,趙少勇給了一個更加形象的比喻:“海智在線就是我手下的一個‘虛擬員工’——同樣是承擔銷售工作,員工‘工資’變成了海智在線的‘會員費’,老實,聽話,還源源不斷地給公司貢獻訂單。”
準億德只是海智在線平臺數千家會員供應商中的一個,而準億德作為產值規模千萬左右的中小型工廠確是中國千萬工廠的縮影。
和準億德相似的無數中小型工廠而言,海智在線精細化數據運營、專業化人工服務等方式,在源源不斷吸納全球采購商的同時,為中國這些像準億德一樣的中小規模工廠提供了穩定的訂單,以及影響了工廠背后所承載的穩定就業。
如果說準億德使用海智平臺得到的是在常態化環境中業績穩定增長,那么盛晟機械作為海智會員得到的是在不可抗力外部環境(新冠肺炎)中的健康成長。
“你不了解,2022年上海疫情封控,線下業務幾乎全部停止,我們工廠只能通過海智來維持線上業務,結果和往年相比,我們僅僅降低了10%的營收,我還以為最高會降低80%呢!”說到這里,盛晟機械負責人沈偉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盛晟機械的客戶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區,受疫情影響相當嚴重。眼看本地客戶訂單減少,沈偉決定調整業務方向,向海外市場進軍。可是,對這樣一家長年耕耘于上海的企業,“海外”本身就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詞匯。這時候,海智平臺上的“全球采購商資源”就起了大作用。“精準改變銷售戰略,快速獲取海外訂單,這對傳統銷售渠道來說幾乎不可能實現,而海智平臺卻可以輕易打通這個巨大的業務鴻溝,沈偉這樣表示。
據了解,沈偉是從2019年開始使用海智平臺的,到2022年,短短3年時間,平臺就給公司帶來了1000多萬的線上銷售額。化解疫情危機,海智成為沈偉重要的秘密武器。
海智在線始終與中國制造業在一起
海智在線官網站顯示,目前已經平臺已經擁有全球注冊采購商已超過28萬。這種巨大的商機正在為這種類似準億德和盛晟機械為代表的中國中小型民營制造企業提供了源頭活水。
進化中的平臺
據了解,海智在線平臺上擁有60萬家生態工廠,其中8000家核心工廠,平臺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將工廠的制造力進行專業化曝光,讓中國工廠拿到更優質全球訂單。
據海智在線運營負責人表示,平臺開發的“工廠大數據檢索”工具把與公司合作的中國工廠進行了全方位200多個結構字段的解析:細化到與成本相關、與工藝相關、與地域相關、以及與服務速度相關等等。通過這種數據檢索,全球采購在尋源上能夠快速的找到合適的中國制造商,同樣工廠已經突破線下,讓自己的制造能力借助互聯網方式、數字化智能工具走向一種無邊界。
海智在線平臺賦予工廠的能力
經過八年發展,這個服務制造群體的平臺上積累了大量的“小數據”,包括詢盤數據及報價數據、零部件工藝數據、以及超過30萬份零部件3D和2D圖紙,平臺正是基于這些行業的Know-How不斷的迭代開發并優化了不同的智能工具,比如智能核價器、移動版供應商搜索小程序、地圖找廠、外貿工具箱、圖紙協作、工廠大數據檢索、以圖搜圖、設備稀缺資源查找、供應商交貨期看板等等。通過為工廠構建的這些數字化能力,平臺的工廠接收到了來自全球近百個國家的采購發布的詢盤。
工廠通過平臺拿到了適合自身工藝的全球化訂單,與此同時,工廠的產能數據、加工資源也逐漸融合進平臺。托比網分析師認為,海智在線目前最高的壁壘、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真實的可量化中國制造資源。這種數據資源已轉化成海智在線作為一家平臺企業不斷進化的底層支撐。
海智在線一站式供應鏈服務
“把中國制造力輸向全球”,是海智在線的使命。“如果講中國中小型民營制造業通過海智在線向全球秀出了肌肉,那么海智在線內部組建的研發、供應鏈團隊則是助力合作工廠將全球買家的研發類、創新類需求進行了快速落地,這種模式海智內部稱之為一站式供應鏈管理。在這種模式運營中,海智在線投放給協作工廠的不僅僅是訂單,也會有技術標準及管理標準,在這個過程中深藏在各自腦海里的知識得到了交流,彌補了海外買家與中國中小型工廠的制造縫隙,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公開資料顯示,海智在線自2015年成立以來,先后獲得了來自海爾產業金融、沃富金信、鐘鼎資本、智數資本、洪泰基金五輪財務及產業投資。
助力工廠升級躍遷
氫燃料電池的發展作為國家能源戰略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受到市場及社會各界的關注。雙極板作為氫能市場的香餑餑,屬于氫燃料電池中的核心模組,通過這個模組可以實現氫氣與氧氣的結合、傳導電流、承擔電池散熱和排水等功能。對于小型的制造工廠來講,無論是從協同研發能力、還是批量生產能力、包括貴金屬表處能力,都是不具備競爭優勢的。
雙極板生產及大貨交付
托比網分析師向海智在線供應鏈部門了解到,一家小型的機加工廠博瑞登通過與海智在線平臺的協作成功完成了來自美國一家氫燃料電池研發商對雙極板批量供貨的要求。
海智在線數字化供應鏈負責人張旭寧表示,“在這件事情上,海智在線通過參與研發、管控表處、協同生產,在滿足了雙極板客戶的價格與交期同時,為工廠創造了更多的價值。現在的工廠就不在簡單的是一個機加工零部件的工廠,而是具備雙極板生產能力且有貴金屬稀缺外協資源的模組工廠。海智幫他們完成了制造路徑的升級。”
除了可以幫助工廠補充供應鏈能力接到合適的訂單,升級工廠的制造路徑,海智在線也通過平臺的力量帶領中國中小工廠突破傳統的供貨層級,塑造新的供應鏈范式,為中小制造企業走向全球提供了一種通道。
精密沖壓、機加工車間局部
在這一點上,托比網了解到,一家座落到無錫的中型精密沖壓企業通過與海智在線的合作直接向全球某半導體巨頭制造商提供精密機構件,海智帶領這家企打破了傳統的意義上的Tier1、Tier2等層級供應商規定,使得有競爭優勢的小型制造企業通過海智平臺直接向主機廠供貨,海智在線重新塑造了一種新的產業協同生態。
總得來講,“海智在線作為一個平臺,我們為中國的核心工廠做了兩件事:1)把本土優質產能暴露給全球的優質買家,讓他們有機會見到和接觸到更多的生意機會;2)同時工廠借助平臺積累的工藝技術能力和數字化管控能力,來提升工廠的制造及服務能力。所以,管理好設備,做好制造,是工廠努力的方向。而鏈接優質產能,提升鏈接速度和效率,讓中小制造業活得久、活得好,是海智在線努力的方向。“海智在線供應商事業部總經理商蕾這樣向托比網表示。
產業互聯網 數字中國的基石
過去的20年是消費互聯網的黃金20年,而正在進行的是屬于產業互聯網的黃金時代。
消費互聯網代表的是衣食住行,和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衣食住行離不開背后的工廠,離不開背后的流通,而這正是產業互聯網的服務范疇。以海智在線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正在為數字中國打造基石。
“如果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跟不上時代,很難說消費互聯網就能夠發展到極致。“在托比網舉辦的”中國產業數字化大會“上,佘瑩曾經這樣公開表示。
海智在線CEO佘瑩匯報平臺發展情況
據官方媒體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12日下午主持召開平臺企業座談會,其中既有京東、美團這樣的消費互聯網平臺,也有海智在線、歐冶云商這樣的產業互聯網平臺,產業互聯網平臺占據了其中的半壁江山,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表明國家對產業互聯網的關注已經到了歷史高點。短短一周時間,上海、北京、浙江等地都已經出臺對互聯網平臺的相關支持政策,產業互聯網面臨著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