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互聯網是2019年全國兩會上最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一。眾多企業家、學者紛紛發表看法。“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了解用戶需求、優化生產,才能將中國制造推向智能化、高端化、市場化。”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堅定地認為,互聯網公司不能再被簡單化地看作是與傳統企業在賽跑在競爭,而是作為傳統企業的“數字化助手”,扮演好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的角色,助力實體產業在各自的賽道上發展壯大。
據悉,2018年數字產業占GDP的8.1%,預計到2025年將達14%,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信息技術在中國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目前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未來,企業信息化一定是以數據價值為中心的。”近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盧山在中國IT市場年會上表示,企業和用戶必須緊緊地捆綁在一起,打造數字文化和數字基因,才能在產業起到領導地位。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表示,未來,企業的競爭力不在于擁有多少資源而在于能夠調動多少資源。面對競爭更為激烈、產品周期不斷縮短、客戶的變化更加多元的特征,企業需要有效利用數字技術以適應目前市場決策的方式。
企業數字化轉型也源于多重因素的考慮。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劉震表示,目前,在供給側方面,商品價格不斷增長,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據統計,未來10年,每年將會減少1000萬勞動力,這意味著到2035年,中國的勞動力相對2018年會減少1/3。在需求側方面,市場需求也相對有所減少,中美貿易摩擦使得中國對外貿易出口受到影響。與此同時,海外基礎建設需求沒有大量增加,市場需求前景不容樂觀。此外,不管傳統產業,還是新產業都出現工業產能過剩的情況。在制造業領域,很多企業從事的都是低價值加工,產品核心競爭力有待提升。
而工業互聯網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平臺,能通過工業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等實現數據的整合、處理和分析,以此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提供關鍵支撐和強大驅動,為數字經濟發展開辟空間。在中國,工業互聯網既要有工業基因,沒有工業基因就沒辦法服務于各行各業不同場景,同時也需兼備互聯網的技術,如云技術、移動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兩者必須進行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對提升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高質量發展非常關鍵,是比傳統互聯網和物聯網更大范圍的網絡。”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強調。
“因此,企業可通過先進的工業互聯網技術解決勞動力成本上升問題,提升增量收益和資產管理效益,為客戶提供最有價值的產品等。”劉震說,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可從設備進入市場后就進行跟蹤,分析這些設備的使用情況,及時提供維修服務,從而提高設備使用率。
據統計,2018年,中國新增資產9.7萬億元,其中自動化產品越來越多,自動化程度已超過15%。相關專家表示,工業互聯網已在石化、鋼鐵、機械、高端裝備、家電、電子、服裝、能源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助力這些行業實現生產成本下降、產品質量優化和綠色低碳發展。同時,初步探索出通過全面網絡連接與深度智能分析促進產業資源優化配置的新路徑。
但劉震介紹說,從客戶反饋的情況看,這些資產的有效開工率還不到28%。假設將來把設備全都聯網,企業可以及時了解哪些設備的利用率太低、不同設備該采取何種方式來管理等情況,大大提升派單、勞動力管理效率,從而實現資產輕量化,得到更大收益。
“中國的市場特別是制造業市場巨大,各行各業大中小企業遍地開花,但企業的核心技術還依賴西方,很多高端技術都靠從國外進口,利潤率很低。因此,企業需對成本進行嚴格控制,在最先進的技術賦能到這些制造業上時,企業必須控制賦能成本。”對于如何開發工業互聯網技術,通過工業互聯網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特別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劉震認為,企業需要利用數字化進行產品研發。通過對產品使用狀況分析、對產品特性在不同的應用領域里應用場景的分析,開發出具備更好功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