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和轉型升級,是有志于發展壯大的企業的必然性選擇。但是,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戰略框架來推動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呢?到底什么樣的商業模式,才是真正具有實戰價值和戰略意義的“數字化”呢?
數字化轉型升級,是企業出于保持和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目的,在數字和信息技術背景下,尋求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包括數碼化、數量化、數字化、數?;涤没鍌€方面的主要內容。對應的英文分別是Digitization-Datafication-Digitalization-Digifax-DigiMarketing,因此簡稱5D(見圖1)這是一個流程性的框架,分別指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前、中、后不同階段的工作。
5D模型所參照的是《孫子·形篇》中提出的兵法原則: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其中的核心思想,正是前文所述的“更好的去算”——競爭的勝利,無論戰爭還是商業,都需要“更好的去算”。
階段一:數碼化
數碼化(Digitization),就是“度”,是對形態特征各異的人、事、物,以及千變萬化的行為的數字記錄,這個過程伴隨著相當程度的觀測、歸納和抽象。簡單來說,就是把信息轉換成計算機可以記錄、儲存、傳輸的數字格式。但是這些數碼化的信息是分散的、割裂的,是不可相互比較和計算的。按照統計學的概念來講,屬于“非定距變量”或者“無標度變量”(non-scaling)(這是網絡大數據應用最大的挑戰之一)。
階段二:數量化
數量化(Datafication),就是“量”,是對數碼化信息的定距化處理,是為數字信息賦值,進行分類、整理和有標度的測量。通過數量化,數字設備所記錄的信息才可以被進一步的分析和利用。簡單來說就是,原本只是可感的信息,現在可以量化比較了。
階段三:數字化
數字化(Digitalization),很大程度上相當于孫子所謂的“數”,是對數據的規范化、聯通化、公式化、指標化,甚至達到相當程度的自動化。簡而言之,就是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數字化轉型升級”。這相當于完成了對某塊兒業務(甚至整個企業)理性的、結構化的管理運營。在這個階段,企業運營相關的信息,多半已經體現為一系列的綜合性指標,有了相對明確的意義和指向,并且應該可以作為模塊兒來組合應用。阿里巴巴構建的“數據中臺”就是一個高級的數字化體系。
不過,數字化的實現,首先需要對企業的商業模式、工作流程有了相當的了解,基本上達到可以用公式來表述的程度;其次,得有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數據采集工具體系來支撐;第三,得有高明的數據庫架構,可以快速、準確地分類匯總和查詢調用數據;第四,得定制性地研發指標體系和算法,這需要對多元變量的綜合計算、深入分析和多角度測試。
階段四:數?;?/strong>
數?;?Digifax)借鑒了氣象學的研究術語,對于降水概率的測算,正好類似于孫子所謂的“稱”。而在5D分析框架中,數碼化具體指的是,在度量、計算和深入分析之后,對于“輕重”的衡量,是經過復雜分析之后對事物發展可能性的創造性判斷。具有可視性、復雜性和創造性等特點。
從“數到稱”,從“數字化到數?;?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數據分析和應用,需要更多的商業理解和創新智慧來駕馭,需要商業上的創新設計(Innovation Design)。
階段五:數用化
數用化(DigiMarketing),近似于孫子所謂的“勝”,是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實施環節,將企業對市場、顧客,以及商業價值的理解落實到具體的產品、服務和營銷等工作中去,從而在市場中實實在在地贏得顧客和收益。
市場競爭的勝利,根本上是“更好的計算”的結果。但是計算的目的,是更有效、更高效的應用企業的相關資源。數用化的價值,正在于此——通過對企業資源和能力的歸類整理、建模分析,以及數字化連通,讓具體的業務創新可以快速、方便的調用已有的資源和能力,在市場前端組合稱為面向特定顧客群的“產品”。這個產品,可以是虛擬的,也可以是現實的;可以是線上的,也可以是線下。
從數碼化、數據化、數字化、數?;綌涤没?再回到數碼化,繼續下一輪的循環,這個分析框架有一個內在的驅動力量和作用邏輯,那就是“人與數據對話”的邏輯。
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核心作用邏輯:5D是P&D驅動的
在數用化和數碼化之間的,是“人和人的對話”。讓這個對話得以實現和發展的,是“人和數據對話”、“數據和數據對話“,以及“數據和人對話”。
這個“人與數據對話”,(People & Data,簡稱P&D)。是感性和理性在這一從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具象的循環中交互作用。形成了如圖2所示的一個分析框架:
在P&D分析框架中,P to P,即人與人的對話,是有消費者/用戶參與的,市場中容易被觀察到的“海面上的冰山”。另外三個部分,P to D ,D to D ,D to P,則是很少被公眾關注和了解的部分。
與5D分析框架合并后,我們就得到了圖3這個更豐富的分析框架:
今天,數字化轉型升級是一個還在進行中的商業創新趨勢,包括它的提出者騰訊公司也一樣在努力探索如“產業互聯網”等新業務新產業的可能。所以,很難說數字化轉型升級應該做什么才是正確的。不過,至少可以在5D框架下,梳理在不同環節中可以做的工作。我們總結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數字接口設計(Interface Design)、數據變量設計(Variable Design)、分析指標設計(Index Design)、商業創新設計(Business Design)、用戶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營銷溝通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
這六個步驟的工作內容和5D,以及P&D有著一定的對應關系,放到一個框架下,呈現的就是圖4這樣的一個結構:
“北京應該認真地把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數數清楚,所以我想,在你基本的數數還沒有數清楚以前,所有講人工智能啊,稍微遠了一點——先把數數要數對了”。阿里云創始人,阿里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最近一次演講提到,他曾經如此這般給北京交警部門建議。
先把數數對了,實在是許多企業和組織在數字化轉型升級上的難題所在。
世界上沒有點石成金的靈丹妙藥,傳統企業想要跟上時代的大潮不能指望簡單的照搬BAT的經驗。在自己企業的現實問題中,BAT的經驗是靠不住的,因為:第一,它們也一樣身處轉型升級的壓力之中;其次,傳統企業有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并非新興經濟體可以理解的;第三,隨著市場的成熟,既有的紅利已經快要被吃光了,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價值洼地。君不見,馬化騰一直在強調要增強to B的能力嗎?
“吉迪恩,你擅長電腦,但是你得讓警察們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2017年的美劇《全境通告 APB》中,這句不起眼的臺詞一語道破了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難題。這是一個有關警隊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故事。天才的億萬富翁帶著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來到芝加哥一個破敗的警局,他滿心以為自己可以很快扭轉乾坤。結果發現,要解決舊的現實問題,不能只是寄希望于新技術新裝備,還得讓技術和裝備在經典的刑偵工作邏輯中發揮作用。否則的話,就只是徒具“式”,沒有“能”。
不過,式,畢竟是重要的,有“式”才有“勢”,才有可能形成“勢能”。這正是孫子所謂“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