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數字化轉型來適應宏觀環境和用戶需求,但這一過程相對復雜且需要大量的投入,產出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盡如人意。但是,數字化同樣會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把握機遇并恰當的處理潛在問題可以多維度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實現超出預期的商業價值。
企業數字化建設原始目的
1)升級系統架構、提升業務敏捷度
傳統IT架構難以快速更新,會影響業務敏捷度。全新的架構體系層次分工明確,企業只需關注頂層應用,因此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業務創新中,從而適應新時代下快速變更的業務發展。
2)降低操作成本、提高企業生產力
借助數字化工具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更好地管理業務表現,實現降本增效,并能隨時進行監測與反饋,以及時調整生產參與,不斷優化生產過程,預測未知風險。
3)打通數據壁壘、擴展服務環節
打通數據壁壘、推動數據流動、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借此對接各個環節,推動產品銷售并介入后續增值服務,提升產品價值、擴展服務環節。
企業數字化建設過程
大多數企業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架構通常由本地部署的傳統IT架構向“混合云平臺+敏捷開發”演進。轉型初期,大量的投入被用于購買 IT 硬件產品、系統的運維,隨著轉型的深入,重心逐步向軟件和服務來發展。隨著數字化水平逐漸成熟,企業IT相關投入將轉向以購買服務及解決方案為主,硬件變成以租代購,軟件云化。因此,服務、解決方案與企業的業務發展最為密切,也將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最重要的投入。
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困境
數字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巨額成本。當面臨資金投入大、技術迭代風險高、投入產出比低、回報周期長以及在一定時間內資源過剩等問題時,企業的數字化建設很難達到理想效果,數字化建設對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那么企業如何將大量投入轉化為更有價值的回報呢?
立足于企業業務輸出實際應用
與技術緊密結合的應用更容易從數字化成熟度較高的企業中走出來。在企業中一個好的產品或一個好的應用一定是植入了很高水平的企業管理理念、經營理念以及在特定行業下的行業理念,落地過程也同樣經歷過苛刻的業務驗證。這樣的技術產品更容易同時具備技術+業務解決方案+應用這三個方面的同步積累。
輸出商業化云服務
當產品積累了一定數據和經驗后便可將成熟的解決方案升級為可復制的商業化的產品,變為:技術+產品+應用這樣的組合。同時,從以往的企業內部的實踐者變為行業規則的輸出者,從對內的服務走出來向同行業提供等價的服務和經驗的輸出,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
商業化云服務對企業的價值
1)額外的收入來源:將成熟的技術產品輸出于外界的企業用戶時,即可在既定成本的基礎上增加額外的收入來源;且云服務的主要收費模式為訂閱式,這就意味著該服務產品的收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持續的。
2)更開闊的服務范圍:以服務商的身份開展新型業務拓展了企業自身的服務范圍,同時,云服務可以積累大量的數據,進而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從而優化或延展服務范圍。且維系客戶的過程相當于延長了客戶生命周期,有利于在周期內給予客戶更多的服務價值。
3)高效的市場拓展:云服務模式下可以利用互聯網傳播優勢,實現高效的觸達與轉化,與用戶建立更強的連接。所以,廠商可以拓展到原先由于成本和地域限制所不能接觸到的客戶,特別是一些中小型企業。
4)靈活的銷售模式:云服務模式下不需要很長時間做方案預算、安裝調試、協調客戶的硬件資源等。用戶經訪問、熟悉、試用后,會根據實際情況聯系廠商,進行商務談判。這一過程將傳統被動的“推式”銷售轉變為主動的“拉式”銷售,不僅節約了時間成本也將產品更生動地展現在目標客戶面前。內部可以通過運營過程中的數據進行精準的用戶痛點分析,以便及時優化產品,降低客戶流失。
商業化云服務業務的重點關注模塊
對于大多數計劃開展商業化云服務的企業來說,這是一項全新的業務領域,順利開展業務面臨著不同以往的挑戰,艾瑞咨詢商業咨詢部認為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產品策略
產品的核心功能決定著其市場定位,但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升級迭代的同時適當地裁剪和定制化是在產品推廣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此外,功能本身外衍生的增值服務也將進一步改變產品結構。
客群構成
云服務模式突破了傳統銷售模式下客群類型限制,利用積累的行業數據分析客戶潛在需求,并按需定制服務內容,從而極大拓展潛在客群范圍。目標客群的構成和邊界也因此呈現出動態變化。
收入來源
目前云服務的收入來源以“訂閱”為主,企業需要結合產品的內容和結構制定科學合理的收費模式。此外,應當以客戶價值作為第一定價要素,拓展多服務環節,優化收入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
營銷方式
云服務模式下要注重結合數字化手段的“拉式”營銷,通過多種營銷手段的復合使用實現對用戶的高效鏈接。通過多樣化的傳播,讓更多用戶了解產品價值;通過價值主張的傳遞,引起用戶對產品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