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為期三天的“2019全球新經濟年會”在上海長寧世貿展館舉辦。本次大會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長寧區青年聯合會、億歐公司聯合主辦。大會以“科創引領智能新時代”為主題,聚焦科創板、5G、智能制造、餐飲等新興產業創新熱點。
在新制造未來峰會上,美的副總裁兼CIO張小懿發表了主題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之路”的演講。張小懿指出,傳統的制造業往往不知道用戶在哪里,跟用戶沒有互動。數字化建設首先是圍繞用戶,建立和用戶的連接。因此,數字化不僅僅是做數字化支撐,更是深度業務變革的過程。
以下為億歐整理的張小懿演講全文
美的集團首席信息官(CIO)兼IT總監
張 小 懿
各位來賓,上午好!我先簡要介紹一下美的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情況。
實際上,美的很早就開始實施數字化和信息化。1995年,我們就開始上ERP。但真正作為整個集團進行數字化統籌和建設是從2012年-2013年開始起步的。當時剛好有一個契機是整體上市,以前是分散式的。
美的從13年到15年的建設叫做數字化1.0,內部有個代號叫632項目,主要解決原來分散式的系統。以前美的是事業部制,當然現在也是事業部制。這種事業部制造成各個事業部自己建自己的系統,當時評估大約有一百多套不同的公司系統,數據不通,標準也不通。董事長要一個報表需要兩個星期才能提供,還看不懂,因為數據口徑不一樣。
因此我們下定決心,在數字化1.0階段中把整個公司統一化,將一個美的、一個體系、一個標準,這三個“一”作為系統建設的基本的規則,把它全部建起來。
到了15年、16年的時候,當時比較熱的是互聯網+,我們最后采用“美的+互聯網”,建設了智能制造,移動化和大數據的平臺進行應用。
后來建設數字化2.0,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將我們原來的結果型管理向過程型管理進行過渡。
以前的數字化1.0,甚至以前大家都知道最核心的系統就是ERP系統,因為要記賬。采用這種記賬級系統,通常情況下,當你看到結果的時候,有些是一個月之后才能知道,最經常的是一個星期之后,工廠的是一天之后。所以當你能拿到數據,能夠看到他管理或者反饋的過程都是一天以后的事情。
我們在數字化2.0中主要解決幾個問題:第一是把所有的結果型管理向過程型管理去推進,ERP就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財務記賬系統,所有功能都移到周邊系統上去了,自制的系統管理了整個過程。第二是用C2M客戶定制的模式來拉動拉動整個研發制造、柔性制造的過程。
17年-18年我們建設的是工業互聯網,我們在數字化2.0基礎上要解決的是將設備、物料和人等全都連接起來,以前連接的主要還是環節和人,我們把它延伸到設備,就建設了工業互聯網。
我們現在建設的是“+互聯網”的業務變革,這就不僅僅是個數字化支撐,而是深度地用這種數字化的手段進行業務變革,最終我們要建設數字化美的。
從整個數字化建設來看,尤其是今年“+互聯網”變革的過程,主要圍繞幾個方向。首先是圍繞用戶,怎么跟用戶打交道。傳統的制造業以前都是通過層層分銷的模式,我們賣了很多產品出去,但不知道用戶在哪里,跟用戶沒有什么互動。所以我們把跟用戶直接的聯系、互動真正建立起來。另一方面,我們內部包括供應商之間整體的協作,我們不僅僅是做數字化支撐,更是深度業務變革的過程。
簡要介紹一下美的業務變革做了些什么。
一是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我們要更靈活的提供系統,為了更好的支撐用戶,我們必須進行整個模塊化的變革,把我們的產品由單型號的產品研發到平臺型研發?,F在我們研發出的平臺都可以支持很多種型號,用戶可以基于這個平臺進行各種各樣選配的工作。
二是數字驗證的過程。比如說我們建設了數字化工藝,進行數字化仿真,將整個過程引入到我們的研發過程中。這里面有很大的改變。以前研發和制造的過程是有點脫節的,現在我們的研發過程就把制造的問題全部考慮到了,全部要進行仿真。沒有仿真的產品不允許向制造發放。這樣的過程把新品市場的周期縮短了45%左右,成本下降了80%。同時數字化工藝引入讓整個柔性制造、防錯、ESOP全部可以建設起來。
這些是營銷端的變化,包括從側重門店、分銷到側重售后服務整個過程的變革。以前是讓分銷商幫我們賣貨,現在還是基于設備的力量,將整個跟用戶打交道的過程和手段全部管控起來,或者說全部支撐起來。
舉個例子,像售后服務,現在全國有十萬多位工程師用我們的移動APP,我們叫“美的通”,來處理售后的過程,所有客戶接單和跟客戶的交流都在上面。
以前用戶打電話約好時間,還不知道工程師什么時候上門。有時候等到時間到了卻沒有上門時再打電話問,對方卻回復說來不了了,這種體驗非常不好?,F在整個過程很透明,兩個小時之內工程師整個路徑都是清晰可見的,也可以實時跟他交流。現在收費也全部透明化,50%的用戶都采用這個功能,杜絕了很多工程師亂收費的問題。以前工程師經常上門檢測之后,好不容易檢測完發現沒帶備件,又需要回去取備件。現在我們把這個過程也全部智能化了。很多設備都是智能質檢,自己檢測完之后有問題會提示用戶,你這個需要維護,或者打電話給用戶說你這個需要維護,工程師也能接到電話,知道帶什么備件上門,這就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再來看看制造階段的變革,我們建設的新型的黑燈工廠。不僅僅關了燈能夠運作,而且所有信息透明化,在后端能夠看到。從供應鏈系統來看,我們跟供應商之間的信息全部打通了,后面還會在制造、品質所有的環節進行打通。因為智能制造的水平不僅僅美的要提升,供應商如果沒跟上的話,我們也做不出好的產品。
再從品質的剛性來看,品質剛性如果靠人是很難實現的。因為人只有8個小時或者1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頭兩個小時可以聚精會神在那里檢驗,過兩個小時眼睛就花了,或者注意力就沒那么集中了,這時漏檢會出現?,F在盡量用自動的MES系統跟品質檢測設備智能對接,或者通過AI的手段去進行檢驗,這就是把品質做成去人工化。
再看看美的大數據平臺,它讓整個業務的運作和管理產生根本性的變化。以前是基于經驗找數據,現在是把經驗融入到大數據建模里去,讓數據主動去找人來進行管理。
我們有個物理的美的在運作,將各方面的信息提供給它,將其變成數字化的美的。我們稱之為美的的數字孿生。在這個大數據平臺上基于數據進行建模、分析,用數據驅動各個環節去。這個平臺在南沙廣州工廠試點運行地非常好,今年要推廣到整個集團。
這個是建設IOT的生態,現在逐步把我們的產品向智能產品進行轉化,整個平臺有3000多萬用戶在使用IOT的服務和個體的服務。
基于這些,美的建立了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工業互聯網平臺。從SAAS-工業云-邊緣計算-機器人自動化都是比較標準的流程,我們也有大數據平臺和AI平臺在上面。美的的特色是把50年積累的制造知識融入到里面去,我們稱之為制造業知識、軟件、硬件三維一起的平臺建設。
為什么美的會持續不斷地進行數字化的投入?前面幾年投了80億,今年年初做預算的時候投了20億,到了年中又追加了,后來覺得還不夠,又繼續追加。這是因為我們看到了業務效果,民營企業都比較現實,一定要有業務的效果出來才可以進行繼續的投入。
舉個例子,2013年,我們有18萬人,營業額是1000億左右,利潤達到幾十億。去年,我們的人員沒有增長,反而下降到13萬人,但整個營業額達到2600多億,利潤200多億。這不光光是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結果,但是其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