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的高經濟增長難以為繼,籠罩的陰云一直讓各國的銀行業揮之不去,伴隨著互聯網以及科技金融的強勢來襲,使得傳統銀行業服務職能一再被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深刻改變了客戶行為和金融服務模式,金融科技企業進入到金融市場中,也加速了間接金融的脫媒。在此背景下,銀行數字化轉型就成為了傳統銀行業積極擁抱未來的必然趨勢。當前,盡管我國商業銀行已經開始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但是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對此,本文將通過中國銀行的“1234”戰略化數字轉型作為思路引導案例,為同業分析當前我國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現狀,給目前可能遭遇轉型困境或迷茫的銀行提供轉型思路,從而做到積極高效地擁抱未來金融市場。
2018年,中國銀行明確提出“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型求實、變革圖強,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的總體戰略目標,并將科技引領數字化發展置于新一期戰略規劃之首,開啟數字化轉型新篇章。
【戰略介紹】:中行數字化發展之路將圍繞“1234”展開。
“1”是以“數字化”為主軸。中國銀行把科技元素注入業務全流程、全領域,給全行插上科技的翅膀,打造用戶體驗極致、場景生態豐富、線上線下協同、產品創新靈活、運營管理高效、風險控制智能的數字化銀行,構建以體驗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驅動的新銀行業態,以科技創新助力金融的“品質革命”。
“2”是構建企業級業務架構與技術架構雙螺旋驅動。業務架構即是中國銀行從業務視角出發,堅持集團整體概念,在全行價值鏈下將業務流程、數據、產品、體驗組件化,成為支撐數字化發展的“業務樂高積木”。技術架構是從技術視角出發,承接業務架構成果,堅持平臺化、松耦合、面向服務的原則,形成眾多獨立的低耦合微服務,成為支撐數字化發展的“技術樂高積木”。兩大架構建設同步進行,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共同驅動中國銀行數字化發展。
“3”是打造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三大技術平臺。并以此為基礎,全面推動技術架構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轉型,為數字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4”是聚焦業務創新發展、業務科技融合、技術能力建設、科技體制機制轉型四大領域,中國銀行將重點推進28項戰略工程,明確每項工程的任務、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
【戰略解析】:通過上述中國銀行“1234”數字化戰略轉型的介紹分析認為,中國銀行針對數字化轉型的思路相當明確。即以數字化作為頂層戰略;把科技元素注入核心中臺,確保行內全業務流程、全領域圍繞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利用手機銀行、智能柜臺、智能客服、交易銀行、消費金融、量化交易等數字化手段提升前臺用戶體驗及用戶獲取能力;以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開展區塊鏈、量子信息等基礎技術研究及應用為底層技術支撐,加強人才體系培養從而利用不同層次將數字化注入中國銀行,形成驅動發展新動力。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已經開始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工農中建等各大銀行一面加大自身的建設投入,一面又相繼與京東數科、百度、騰訊、螞蟻金服等新型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建行、平安、興業、民生銀行等紛紛成立一批科技子公司;浦發銀行引領銀行業聚焦開放銀行等均體現出了銀行業對于數字化轉型的關注。不過當前盡管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熱潮高漲,但暗礁仍舊四伏,分析認為銀行業整體面臨以下四大困境。
1、數字轉型緩慢,前途未卜。數字化轉型創新有助于推動銀行業經營方式及業務流程更加靈活便利,但是部分銀行受到陳舊經營方式束縛,過于注重部門利益,組織的割裂、管理的錯位,導致金融數字化發展緩慢。加之受到自身創新研發及資金實力的限制,數字化轉型可能面臨前途未卜的窘境。
2、金融數字化思維欠缺。當前,盡管部分商業銀行試圖融入金融數字化大潮,但對新技術的接受層面仍待提高,特別是由于領域跨度過大,知識與技術儲備較少。同時,對于數字化技術的掌握不足,導致當前商業銀行運營思維無法突破陳舊思維模式,多數商業銀行金融數字化停滯在初期發展階段。
3、底層技術水平有待提升。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目前銀行業數據治理仍存諸多痛點,總結出來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數據分散、雜亂、割裂,沒有全局的數據觀;二是數據收集靠傳統靠目前的手工、渠道單一,模式落后,效率低;三是數據的標準不統一,缺乏分析工具、數據應用很難;四是技術的系統比較落后,難以滿足數據管理的需求,存在數據安全和風險的隱患,包括對客戶需求不能快速反應。因此底層技術的薄弱成為當前銀行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重要技術難題。
4、缺乏專業的科技人才。由于當前全球銀行業數字化發展都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國內銀行即掌握科技,又了解金融的復合型人才稀缺,尤其是商業銀行發展數字化金融需求的專業人才短缺。這一現狀,導致我國商業銀行難以強化銀行的技術力量,無法落實金融數字化發展。
針對銀行業如何合理開展數字化轉型,分析認為銀行必須明確,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對數字化轉型做好充分認識及準備的前提下,建議銀行可從以下幾大方面入手,依照自身特點及實力打造數字化發展體系,從而積極擁抱科技金融的大潮。
(一)結合自身特征明確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
在實際實踐中,銀行的數字化發展轉型將更加注重技術的運用屬性,因此在轉型過程中銀行需重視技術與銀行經營的結合運用,進而重塑相關數據、平臺及金融服務成為銀行轉型戰略的重點。因此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制定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自我認識,銀行需正確分析自身所處行業為之及服務特征,結合自身實力選擇正確的數字化戰略發展方式。例如,與大行高額的研發及設備投入不同,中小型銀行可盡量選擇最大程度突破自身人才、資金、場景等方面限制的戰略轉型方式,借助第三方科技力量更快的實現彎道超車。
(二)分步驟實施戰略規劃、穩步健全管理及風險防控制度
突破傳統經營局限,開展數字轉型對于銀行而言注定是個艱苦及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銀行在明確規劃戰略的前提下應分步驟穩步實施數字化轉型,避免急功近利。此外,銀行數字化轉型在帶來便捷高效服務的同時,也對風險管控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在推動轉型的過程中銀行必須同時穩步推進風險防范及管理水平的有效升級。在合規經營的核心原則下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如完善考核制度、加強端對建設、優化資源分配、創新制度模式等。同時推動風控防御體系的建設,最大限度堵塞漏洞、避免損失,防范數字化轉型中伴隨、產生風險。
(三)注重人才體系建設
在轉型過程中,商業銀行應增加金融數字化人才的招錄、調配、培養。可重點招錄計算機與金融雙學位的人才,或培訓在職員工,培育其在具備金融知識的同時,熟練掌握數字化技術以及市場營銷能力,使其成為金融復合型人才。為未來轉型戰略的長期實施儲備關鍵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