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托比工業數字化論壇將于6月21日在上海舉行。本次會議主題定為“數智驅動,出海領航”,重點聚焦“數據資產”與“工業品出海”兩大話題。
會議主題的確定有何深意?記者對會議主辦方、托比網創始人劉寧波進行了采訪。
一、數據資產時代,得數據者贏天下!
數據資產的話題近年來一直為行業所熱議。
從“數據二十條”被搬上臺桌,到國家數據局的“揭牌”,全國各地數據交易所的紛紛成立,再到“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政策的發布,顯然,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數據資產”有望被激活,并將成就萬億級的大市場。
中國信通院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數據交易規模將超過2200億元,其中場外交易占到98%。未來3至5年數據交易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20%,占全球規模的13.4%,占亞洲規模的66.5%。
劉寧波表示:“產業互聯網平臺天生就是做數據的,并希望用數據賦能、改變傳統供應鏈,是天然的數據集大成者。未來,產業平臺的價值判斷標準將有望以數據資產為評判核心。”
在劉寧波看來,其實數據已經成為平臺科學決策的核心依據,比如平臺可以借需求側數據進行買家行為分析;借供給側數據進行企業生產能力、服務能力及履約能力分析。“至于數據資產政策的東風,將賦予產業平臺以再次騰飛的機會。數字化供應鏈真正的春天即將到來。”
據了解,第七屆托比工業數字化論壇將重點探討國家數據政策對工業品牌商、MRO平臺的價值與意義,研討工業品數據的歸集、治理、確權、合規、入表的路徑與方法。會議特邀嘉賓們將重點為平臺提供數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思路,讓平臺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進一步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二、推動品牌出海,抓住“大基建+工業化”歷史機遇
出海是當今社會另一個熱門話題。對比國內競爭的不斷加劇,走出內卷,尋求多元化國際市場已經成為中國品牌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催生了東盟、拉美、非洲、中亞等地區對包括工業品在內的海量需求,激勵著中國企業不斷加快出海步伐,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從倉儲物流布局到數字化基礎建設,為數字時代全球供應鏈的優化與重構貢獻力量。有數據顯示,2023年已實施海外布局的大中型企業占比達到68.9%,小微企業達到31.1%。
在工業領域,許多工業數字化品牌也紛紛開啟了出海計劃,代表企業比如國聯股份、脈鏈集團等等,都是先行者之一。
綜合類平臺商國聯股份以工業電子商務為基礎,借助涂多多、衛多多等垂直平臺提升了規模化跨境電商能力;脈鏈集團深耕五金行業近30年,通過全球產業鏈集中整合建立起即時響應、高效履約的供應鏈優勢,歐洲大區業務近期也順利啟動,進一步擴大了全球業務市場版圖,為工業品出海樹立了優秀的行業范本。
出海帶來機遇,同時也考驗企業的數字化基礎與供應鏈整合能力,企業也將面臨諸如政治、法律、文化及本地化服務的風險與挑戰。據此,本屆會議將重點討論工業品的出海邏輯,包括如何選擇出海服務商等等,鼓勵工業企業抓住新興市場“大基建+工業化”的歷史機遇,揚帆出海。
劉寧波認為,伴隨著產業數字化的發展程度越來越高,品牌出海已經具備強大的數字供應鏈基礎,也將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據介紹,本次會議將聚集工業數字化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智庫、協會,以及工業品牌商、工業品數字化服務平臺、央國企采購平臺、工業生產制造商等一起,共同探討中國工業在AI、大數據等新數字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