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家企業是第一個開通了阿里巴巴誠信通?”
如果在知乎上拋出這個問題,被湖北商人戈寧看到,他一定會拍著胸膛說:“當然是我!”
誠信通是阿里巴巴在2002年推出的為內貿企業量身打造的會員制服務。當年的戈寧,正是被那句“誠信通,路路通,幫助商人更成功”的口號所吸引,把自己魔芋制品公司的生意搬到了網上。
15年后,誠信通累計認證企業超過了100萬家,非認證企業用戶近3000萬家,這也意味著全國7000多萬家中小企業,近半數在1688平臺進行交易,每70家企業就有一家通過誠信通獲取訂單。
來自湖北武漢的戈寧,90年代末在家鄉一帶創業賣土特產魔芋。
那時候,戈寧經常會接到合作電話,給他一個相當誘人的訂單量,然后要求先發貨再付款,或者是付一些訂金,等到全部收貨再付全款。有時候,往往這些合作方收到貨之后就消失了,戈寧身邊不少商家著了道。
為了防范這些騙子,戈寧只能和商友采取互相幫忙的方式來核查求合作的商家信息。“比如我是武漢的,有個深圳的商家求合作,我就通過在深圳相熟的商友打聽這個客戶是否可信。”可是這種傳統的方式耗時耗力,大家誰都沒那樣的精力。
也就是1999年,秉承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馬云在杭州創立了阿里巴巴。
2002年,阿里巴巴推出了誠信通,而誠信通的含義,就是要讓誠信成為商業社會的通行證。誠信通,路路通,幫助商人更成功,從而讓誠信等于財富。
這讓戈寧這樣的商人,看到了改變困局的可能。
“當時加入誠信通就兩個目的:一是為了不被別人騙,二是告訴別人我是好人。”戈寧清晰的記得,接到阿里巴巴小二電話的時間是2002年3月8日。“小二問我是否愿意成為誠信通用戶,我好不猶豫的答應了。”
好幾次差點上當受騙的戈寧,就近在街上找找了網吧,填寫了企業信息。就這樣,戈寧的公司成了誠信通的第一個客戶,第一家認證企業。
為了加深客戶潛意識的信任,幾乎是從加入誠信通起,戈寧就把標志性的“誠”字印在了自己名片上,這個聰明的企業主就是用這種方式告訴世人:“喏,我不是騙子!不信,你看我有阿里巴巴認證的誠信通標志。”而他的產品銷量也有了直線增長:“從加入之前年銷量不足100噸到高峰時的1700噸,誠信通可以說是我事業飛升的起點。
往后的日子里,像戈寧這樣的商人,他的企業在阿里巴巴1688平臺上的每一筆交易,都會被如實的記錄并公開顯示。同時,一個基于數據的企業誠信體系也逐漸成型,商人們真正體會到了商業通行證的含義——更多展示機會、更多流量入口、更多金融支持。
數據顯示,目前有70000家企業使用誠信通達10年之久,且使用誠信通的企業存活率是普通企業的5倍。
“我相信誠信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寶貴、最稀缺的東西,誠信是可以改變明天的東西……十五年前,我們說,讓誠信的商人先富起來;今天,我們擁有的大數據、云計算讓我們可以堅定承諾:讓誠信等于財富。”在誠信通步入十五個年頭的時候,馬云在感恩客戶的同時,稱誠信通是阿里巴巴的初心,也是阿里巴巴最寶貴的財富。
為了幫助更多中小企業獲取訂單,誠信通也一直在進行進化。
誠信通目前已經整合了阿里生態資源,能從社交媒體、LBS、搜索、大數據、辦公效率等企業全鏈路場景上提供矩陣式解決方案,使中小企業能夠借助多種平臺進行品牌塑造和價值傳播,獲得近十億級的曝光量,從而獲取更多訂單。
“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在于對外營銷能力比較弱,無法對潛在客戶進行有效觸達。” 阿里巴巴1688銷售服務事業部總經理楊猛表示,這兩年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大量中小企業的訂單少了很多,尋找訂單對很多企業來變得越來越困難。
“雖然傳統渠道的大訂單少了,但是碎片化、個性化的訂單卻越來越多,所以我們想要通過升級賦能平臺上的企業,讓那些有實力、有誠信的企業走出活得更好。”
如今,在1688與新浪微博互通的企業微博上,用戶除了能夠看到誠信通會員的商品信息、社交化營銷內容,還能夠看到企業的信用評分和工商信息,這也使中小企業獲取訂單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溫州一家銷售鋼管的企業,在開通企業微博后很快就成交了一筆30多萬元的訂單。非消費品通過社交媒體達成交易,這是以前無法想象的。”
據了解,除了幫助企業增加營銷展示通路,誠信通還建立起了線下商圈,通過定期培訓,分享解決品和貨的經驗,使線下營銷本地化、精準化,實現了誠信通線上線下全網覆蓋。目前,誠信通線下商圈規模已經壯大到150多個,每個商圈覆蓋100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