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0月5日發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2至5日在廣東省調研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考察期間,胡春華調研了穩外貿穩外資工作。他強調,要拓展重點海外市場,推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發揮廣交會等會展平臺的重要作用。要擴大開放領域,加大引資力度,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
據了解,2日當天胡春華在阿里巴巴國際站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一達通總部詳細詢問目前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中面臨的痛點問題。
胡春華強調,外貿綜合服務體對中小企業進出口至關重要。綜合服務企業我們要高度重視。
胡春華指出,我們鼓勵地方探索,地方的探索可能會更快。我們地方政府可以更靈活,包括我們的部門、海關現在都已經在做了。“一達通是做得非常好了,現在碰到了一些困難,但是我們遇到困難就解決困難。”胡春華說。
商務部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增長14.2%,占比達50.9%,拉動出口增長6.8個百分點。數據表明,跨境電商的發展主體已經從國營、大型合資型企業向民營企業轉變。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5G技術的發展,使得全球貿易正在發生變化,跨境B2B呈現出與傳統貿易不同的特點。第一,跨境貿易在線化。2019年國際站上活躍買家數同比增長40%,兩年增長了100%。這表明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通過網上平臺拓展跨境交易。今年9月,阿里巴巴國際站全球范圍內的詢盤數增加17%。
第二,無線化、訂單碎片化成為跨境貿易的發展新趨勢。阿里巴巴國際站最新數據顯示,年采購規模低于10萬美金的買家占比達80%,使用移動端詢盤的買家占比68%,單均金額為5000美金左右。買家端的變化倒逼賣家不斷豐富貿易形式,迎合市場需求,也促進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三,貿易市場的轉移。中國與一帶一路的國家線上貿易速度在加快,Alibaba.com商家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買家成交在大盤占比超過3成,排名前幾位的國家印度、俄羅斯、波蘭、越南、泰國等,與中國產業帶貿易互補性強。
作為中國最大的數字化跨境貿易綜合服務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成立20年來,一直致力于幫助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解決在貿易中的痛點問題。提升全球中小企業參與跨國貿易的能力、在價值鏈中的位置、增厚外貿收益等。
目前,商機尋找困難、流通成本高、金融支撐獲取難和信用屏障高等,仍是跨境貿易普遍存在的痛點。阿里國際站聚合阿里經濟體內螞蟻金服、菜鳥網絡、阿里云、釘釘等事業部的專業力量,整合社會化生態服務商的效能,與一達通深度融合,正在為中小企業提供從尋源、溝通,到支付、物流、外綜服(一達通承接)、金融體系的一套數字化外貿全鏈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