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雙11轟轟烈烈地結束了,整個阿里巴巴平臺在這24小時內,以1207億的總交易額刷新了2015年912億的紀錄,并再次打破幾項世界紀錄。從超越去年全天的總交易額只用了15時19分13秒,到突破1000億只花了18時55分36秒,中國消費者的洪荒之力在雙11中得以徹底釋放。天貓雙11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中國電商界創造的最大奇跡。
Part01:雙11,不只是一錘子買賣!
然而,隨著狂歡之后鋪天蓋地的訂單數量,發貨時效、物流效率、售后服務等才是商家面臨的最大考驗。我想強調是的,訂單量、銷售額等數據早已不是檢驗雙11勝敗的惟一標準,沉淀用戶、提升商家服務能力才是大促銷的重要考核指標。因此,一定意義而言,這場雙11不僅僅是一場營銷戰,而是一場工具資源卡位戰。
在我看來,雙11大促并非一錘子買賣,如何利用這次營銷大促獲取一批忠實客戶群、提升買家活躍度與復購率才是考量商家能力的關鍵。因為倘若不能將雙11帶來的巨大流量加以引導和轉化,在節日結束后會重新回歸原樣,銷售成本依舊居高不下,無法開展低成本的二次銷售,顯然就錯失了招攬優質客戶群體、沉淀忠實客戶質量的良機了。
Part02:如何利用好雙11的巨額流量?
那么問題來了,商家如何才能最大價值的利用雙11的巨額流量呢?在我看來,循序漸進的將外部流量導入到自身內部平臺中,并成功激活這些流量成為平臺的活躍用戶,讓這些黏性高的用戶成為商家品牌口碑的最佳傳播者,才是商家需要做的最核心的任務。具體而言,
商家可以通過自建商城、激活引流來的消費者、老客戶持續關懷等方式自建客戶流量池。
1.自建商城,引導客戶向自有平臺轉換
對商家而言,瘋狂補貼、打價格站獲取的流量來之不易,但大促之后消費需求、客戶信息等數據全部都存放于第三方平臺數據庫內,商家無法自行擁有和掌握,更是難以去轉化和維護,沉淀自有品牌價值。
因此,與其淪為雙11大戰的炮灰,自建電商后商家將擁有更強的功能和更大的自主性,通過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積累品牌影響力。對于缺乏電商技術的商家而言,不妨借助“電子商務+SaaS模式”搭建自主商城,沉淀自主品牌。
2.對客戶進行持續關懷,促進復購率
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維護老客戶成本的6倍,雙11帶給我們最大的利益就是收獲諸多目標種子用戶,為老顧客營銷節省很多成本。對有購買或咨詢行為的客戶進行持續關懷,促進復購率,引導客戶向自有平臺轉換。
只有當客戶關懷到位、客戶滿意度提高,消費者才會愿意嘗試商家更多的新產品并提高購買價值更高的產品。在復夠之后才愿意為商家及其產品說好話,形成良性口碑。
3.在自有平臺開展營銷活動,激活引流來的客戶
商家在搭建自有電商平臺和沉淀會員資料庫后,需要進行更加吸引消費的營銷活動來將在雙11獲得巨額流量引導至其中,讓自有平臺為二次營銷的承載地。
圈定你的目標顧客,培養忠實顧客,讓他們成為種子,幫助你提高銷量,擴大傳播。值得一提的是,老客戶復購的基數增大,推廣成本自然會下降。
結語:
作為中國互聯網的奇跡標簽,雙11的受益者不因僅僅是天貓和淘寶,還應該是勤懇備戰不眠不休的中小商家,而沉淀用戶、轉換流量更應是這些商家們雙11的重要考核指標。
將雙11獲得的客戶引導至自身流量池后,內功修煉是關鍵,產品品質是基礎,客服服務是保障,促銷活動搭配做,倘若商家能做好老客戶營銷,讓老客戶享受超乎預期的消費體驗,那么雙11之后她依舊將成為你最忠實的消費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