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家電行業都在努力尋找改變,成功者繼續前進,困頓者尋求突圍,新生者積蓄力量。2014,總有一些營銷事件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構成了這一年的精彩,有借勢、有跨界、有體驗、有個性、有事件、有娛樂,可謂百花齊放,創意滿天飛。下面CHEAA就來盤點一下2014年中影響甚廣的家電營銷事件,看看他們是如何玩轉家電營銷的。
借勢營銷
猶太經濟學家威廉立格遜所說,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可以借資金、借人才、借技術、借智慧。這個世界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資源,你所要做的僅僅是把他們收集起來,運用智慧把他們有機的組合起來。在營銷活動中,“借勢”就是借助人物、事件等本身的社會效應以達到推廣產品的目的。
對于借勢營銷的利用,家電企業向來都是其中最為積極的一員。
一款小米豆漿機橫空出世,致使九陽股價大漲。事件原起雷軍的微博,11月18日,雷軍在微博中說“小米新玩具,即將發布”,還附加了一個圓筒形產品的圖片。“果粉”猜測是豆漿機。更有自媒體稱,小米雷軍和九陽王旭寧確實見面了,也談了合作了。對此九陽全都“笑納”,九陽官方淘寶店就有“小米豆漿機”銷售。九陽還在官方微博中為這款豆漿機征名。整個事件來看,九陽借勢小米做了一場互聯網產品營銷。
眾所周知,《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在國內火爆了,《爸爸去哪兒2》開播以來,黃磊與黃多多廣受追捧。就在此時沉默已久的新飛冰箱敲定聘請黃磊作形象代言人,自簽約以來,“新飛簽約黃磊”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網絡上,新飛的品牌關注度持續上升。可見借勢明星效應確實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力。
跨界營銷
在利益競爭日益微薄的時代下,越來越多的家電產品或品牌開始以混合交融的形式出現在消費者的視線里,跨界營銷在家電領域已頻頻現身,蔚然成風。
先是奧克斯搭檔360開發智能空調新品,接著海爾聯姻阿里合推購物電視,如今小米又搭上美的,在年末上演了一場跨界之戀。
隨著智能化概念的發展,智能家電成為了各家電品牌未來最有競爭力的籌碼,也因此,和互聯網行業的合作成為必然。互聯網時代催生了小米模式,而小米的成功則推動了海爾、美的、奧克斯等家電企業集體思考,大型家電在向外尋求聯合發展的機會,而中小企業在借助資本紐帶離開傳統家電行業去拓展新興的跨界產品。
不管是在什么背景下,圖存奮進永遠是家電行業的主題,擁有數千億市場的家電企業轉型是一塊潛在大蛋糕,傳統家電企業牽手互聯網企業跨界尋求發展,打破了家電行業幾年來的“死水微瀾”。
事件營銷
互聯網時代,企業的任何動作都可被解讀為營銷事件。而關于事件營銷,著名的互聯網專家、實戰品牌與網絡營銷專家劉杰克認為,事件營銷具有免費性、速效性、風險性三大特性。對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收益與風險并存。企業在使用這種營銷手段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趨利避害,不能亂了陣腳。
互聯網從來就不缺少話題,雙11商標戰、格力價格戰這兩起全民圍觀的營銷戰役可謂是2014年事件營銷最有發言權的代表。
第六個“雙十一”臨近之日,阿里稱“雙十一”是阿里的注冊商標,驚呆了一眾小伙伴。京東稱其借法律之名、行壟斷之實,有違開放的互聯網精神,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蘇寧易購回應“法律合規手段不義”,打出“絕不花錢淘假貨,正品低價到蘇寧”的廣告語。不管他們鬧得多么歡樂,說到底這是一場營銷大戰,賺足了媒體和消費者的眼球,至于效果小編只能說,阿里顯得小家子氣、京東、蘇寧太矯情。
再來看看格力發起的空調價格戰,格力宣稱“20年首次發起空調價格戰”,不甘示弱的美的則宣稱“30年一遇的龍卷風”,奧克斯空調打出“一價回到十年前”的標語,志高空調則高喊“裸價豪禮,心花怒放”。
對于這次空調業價格戰,格力也好,美的、海爾、奧克斯、志高、格蘭仕也罷,你來我往之間,呈現了一場沒有任何溝通的、酣暢淋漓的營銷戰。
企業要做的不應該是爭吵不休,頻頻引發公關戰、口水戰、掐競爭對手的脖子,而應該認真思考,如何踏踏實實地,在商品質量、服務和組織上讓消費者更滿意,比如更高質量的商品、更加真實的價格、更快捷的物流配送、更嚴格的7天無理由退貨。只有把廣大消費者伺候舒服了,企業們的未來才能碧水藍天,這條路才能走的更遠。
體驗式營銷
在家電業價格戰、渠道戰進入白熱化階段的背景下,傳統的營銷模式產生的吸引力已經今非昔比了,一場全新的營銷革命即將上演,體驗式營銷正在勃勃興起。
說到體驗式營銷,就不得不提到夏普攜手中國家電網舉辦的“夏普空氣凈化器新鮮體驗會的活動”。通過這種零距離的體驗式營銷激發用戶們的購買欲望,搶占中國健康家電市場份額;另外,在頻發水污染事故的今年,美的推出“凈水機免費試用30天,不凈則退”活動。在提高凈水機銷量的同時,也讓更多消費者意識到凈水機對保證飲水安全的重要性;雙11期間,方太舉行 “味愛告白”營銷活動并承諾拿出一部分銷售基金種一萬棵樹。不玩打折促銷走綠色環保之路,進一步彰顯了方太的企業責任,在樹苗成長的過程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也是一種共同成長的關系,有效的增加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互動與粘性。
體驗營銷就是通過看、聽、用、參與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進而促使其產生理性的消費行為。今天中國的消費主力是80后、90后。他們更注重消費和使用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追求產品或服務與自己情感體驗的一致性。體驗營銷對于客戶而言,就是一次體驗的過程,利用每一次體驗營銷,在現有基礎上創新出更加多元化的內容和形式,讓客戶在更精彩的體驗中,感受到更多的品牌附加值。
微營銷
隨著今年3月份微信支付接口對認證公眾號開放,家電企業對微商城的熱情似乎一下被點燃了,同時,自營APP也成為家電直營的另一個突破口。
目前家電企業微營銷主要有三種方式,數量最多的是微商城,如“科龍空調旗艦店”、“奧克斯空調微商城”,還有通過微信開通的團購公眾號,如“創維團購”,另外的是企業獨立開發的手機APP,如“志高財富寶”。
微營銷是件新事物,家電等企業作為傳統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變革。在變革中,如何能集中精力,既抓住移動營銷的機遇,又做好產品創新,這才是家電企業所具備的真正核心競爭力。
娛樂營銷
2014年真正令消費者感同身受的變化,恐怕要數家電企業的娛樂營銷了。亦如服裝、快消品等行業一樣,家電領域的廠商們也開始熱衷于借助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等內容資源,推廣產品、增強品牌勢能。
年初康佳KKTV以“微視”作為支持平臺攜柳巖等一眾明星為其春季新品發布會助陣;TCL一邊現身好萊塢大片《X戰警:逆轉未來》中國首映禮,一邊和奧克斯空調爭相搭載《中國好聲音3》的快車;互聯網品牌樂視強勢登陸《爸爸去哪兒2》;方太廚電、美的廚電分別拿下《十二道鋒味》的獨家贊助和《喜樂街》的獨家冠名;蘇寧冠名《奔跑吧兄弟》;而LG、三星更是借《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的娛樂效應,力邀國民男神李敏鎬、銀幕情侶金秀賢和全智賢為各自品牌代言,賺足消費者眼球。
可見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認識到,產品同質化越發嚴重的今天,面對消費者對于品牌和產品日益提高的需求,節日促銷、價格戰不是長遠之道,產品、技術等容易被對手模仿,難成為主打的核心,只有品牌形象是不可模仿的。因此企業希望塑造一個獨一無二的品牌,來建立強大的競爭力。
保鮮營銷
最近你是不是幾乎每隔幾天就能看到和小米相關的消息。這些內容可能是關于小米產品的、公司的、投資的或是高管的。總之,基本沒有消停的時候。“小米”二字似乎歷久彌新,始終保鮮。小米將保鮮營銷演繹到了登峰造極。
在傳統企業思維中,推一款產品就是一個項目,一段時間內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著產品轉。但如果只是就產品談產品,可以擴散的內容點就很有限了。時間長了,“強推”的痕跡也會越來越嚴重。
在小米“天天上頭條”的模式中,這種“多線并行”,并不斷圍繞品牌而不是單純一件產品制造話題的做法是核心。許多企業學習小米慢慢體會到了上頭條的重要性,并運用到了日常營銷中。但“天天”卻被忽略了,造成了品牌傳播的斷檔。
再看小米,比如說“小米公寓”的YO U+公寓項目,其實是雷軍旗下順為資本投資的,和小米并無太多關系。但有雷軍和小米做品牌背書,關注度立刻激增。這可以說是營銷的一種高境界了。
個性營銷
精準營銷將商品與消費者潛在地聯系在一起,在個性化需求成為主流的當下,營銷界的個性化革命也在悄然進行。
告別了單一的白色,附加了“勵志文化”的奧馬彩色冰箱,順應了互聯網時代年輕消費群體獨立個性的表達。而奧克斯重金懸賞為Y系列空調“征名”,也打出了一場“文化符號+創意事件+粉絲互動”的超級營銷。
營銷可以講故事,因為有情感的營銷才是決勝的關鍵,有情感才能打動用戶;營銷必須與用戶互動,因為新時代的用戶已成為品牌打造的參與者,任何一個品牌,如果不去關注客戶需求的變化,不去關注客戶的體驗和反饋,最終都會被市場所淘汰;營銷必須有視覺沖擊力,因為在信息的汪洋中,精美的圖片才能吸引用戶的目光;營銷得把握時間,因為這個市場已經比營銷變得更快,創意點、造勢點、傳播期……只有控制每個節點,把握好時間,才能將營銷事件引向高潮……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營銷的概念和手法變幻無窮,但本質還是為了找到用戶,了解用戶需求,傳遞品牌的價值,營銷最終還是要打造品牌影響力,完成銷量。希望家電企業可以在別人的營銷“戲法”中受到啟發,打開營銷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