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B2B電商平臺發展得如火如荼,各垂直領域融資報導不斷,也常有新公司入駐、崛起。在這些平臺中,有傳統企業的“老炮兒”,也有互聯網跨界過來的“小鮮肉”,各有優勢也都有不足之處。除了純跨界的外來者,傳統B2B電商平臺的玩家可按源頭分成:1、行業資深人士創業項目;2、行業門戶、貿易/資訊平臺轉型項目;3、傳統貿易商轉型項目;4、傳統企業內部創業項目。這些玩家掌握不同層面的行業資源,也有各自的短板。
行業資深人士創業項目
行業資深人士深諳傳統企業、貿易相關的運營邏輯,但沒有傳統企業及貿易商的資源優勢,缺少拓展、擴展的基礎。在能力、資源圈范圍內,他們可玩得順風順水,但在團隊資源半徑外擴展項目并不容易,這類項目受傳統模式、思維所限,在創業途中不斷整合資源、人才,不然到最后可能只能偏居一隅或成為其他電商平臺的一環。
具代表性的有不久前完成A輪融資的找油網,其管理團隊多為傳統行業出身,缺互聯網背景,為補短板,找油網正陸續引進滴滴出行、阿里巴巴等公司的互聯網人才。
行業門戶、貿易/資訊平臺轉型項目
行業門戶、貿易/資訊平臺的優勢在于其人脈、信息等資源的積累,具備行業經驗且有互聯網基因。作為門戶,這類項目有天然的流量優勢,隨之而來的是海量的數據與信息,對了解行業、市場有較大幫助,短板是線下能力不強,缺乏交易、運營經驗。
現今較大的B2B電商平臺不少都是資訊業務出身,如上海鋼聯、慧聰網等。上海鋼聯的前身是線上鋼鐵行業資訊網站“我的鋼鐵網”,在2005年就建立了鋼鐵電商平臺,但此次運營并不成功,平臺于2007年底關閉。現在可以看到的電商平臺鋼銀電商是上海鋼聯在2008年同上海寶山鋼材交易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的,在線上資訊平臺的基礎上整合了傳統企業的資源優勢。
傳統貿易商轉型項目
傳統貿易商包括主營撮合交易的寄售商及主自營的代理商,前者優勢在于信息和交易撮合,后者則在于健全的服務體系,兩者都有原始客戶及較好的行業關系。寄售商一般會以輕資產的模式轉型至供應鏈平臺,并布局供應鏈金融,發揮其客戶資源優勢;代理商更傾向于建立閉環生態平臺,發揮其原有服務、產業鏈優勢。兩者都缺乏平臺化運營經驗,寄售商的服務不及代理商,代理商則較進行難業務拓展——自營業務難以爆發式增長,其他貿易商也不會主動來支持競爭對手。
傳統企業內部創業項目
傳統企業多是行業內龍頭企業,包括上游的制造商或者及中下游代理商,這些傳統企業天然重自營。傳統企業內部創業項目有資源優勢,也有較多試錯機會;短板方面,傳統企業內部創業項目與傳統貿易商轉型項目類似,也缺乏互聯網平臺運營經驗,存在拓展起量問題。另外,傳統企業內部創業項目的平臺業務還會同傳統企業原有業務沖突,平臺獨立性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
傳統企業內部創業項目的例子很多,包括寶鋼旗下的“東方鋼鐵在線”,寶鋼于2000年8月就成立了東方鋼鐵電子商務公司,同年10月開通“東方鋼鐵在線”,是最早一批B2B電商網站。雖然是老玩家,但業務還是局限于自營,為補短板,寶鋼又在2013年成立“上海鋼鐵交易中心”,將其定位為第三方電商平臺,也就是現在的歐冶云商。
跨界的外來者
跨界外來者想撬動傳統行業市場較難,傳統資源已被上述四類玩家占據,要想在市場中分一杯羹,需在新維度市場中建立地位,并找準傳統行業的痛點。目前可以看到維度有兩個,一個是從行業外的維度,比如阿里巴巴等大佬(阿里其實也在行業內)依靠自身的流量、資源優勢強勢登陸;另一個維度是挖掘行業新興市場,如SaaS企業通過工具搶入口。這些外來者往往不接地氣,需要同行業內巨頭強強聯手,阿里巴巴增資五礦電商便是案例。
通過上文可以發現,各個玩家都有優缺點,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資源、流量、擴張能力、互聯網技術、平臺運營能力等,轉化至平臺的競爭力則成了資源整合能力、服務質量。
同ToC不同,ToB業務面對的是企業,企業對平臺的要求高于C端用戶,平臺需要比企業更懂行業,比客戶更快、更精準,否則平臺價值不能全部顯現。傳統企業勝在對行業的深度理解及對現有資源的把捉,互聯網公司則勝在對資源的處理、調配以及其學習、成長能力。
理想的B2B平臺將聚集傳統行業的資源及經驗、互聯網的技術與運營理念,通過閉環的生態平臺,提供諸如物流倉儲、供應鏈金融、SaaS等系列服務,并不斷學習、提升資源整合能力與服務質量以增強用戶粘度。現實中,B2B平臺是逐步成長的,需要不斷融資、并購、引入人才補足短板,這類融資、并購多在“小鮮肉”互聯網同“老炮兒”傳統企業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