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6日)全國電子商務質量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杭州成立,中國電商迎來標準化時代,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也親自到場支持,并發表講話。
馬云的發言,似乎總結了他把阿里巴巴集團從初創公司,帶往全球電子商務巨擘的心路歷程,也揭示了這個大型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標準和創新是太極的兩面。創新一開始一定是不標準的;標準一定是把創新的成果加以推廣。標準和創新,是此消彼長,生生不息。如果創新是立足未來,那么標準就是總結過去,“標準化”其實是一件總結過去、面向未來的工作。”
以下是馬云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經《天下網商》編輯:
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從行業總體來看,在我國社會零售總額中的比重增長很快;如果單以阿里巴巴一家為例,我們在前幾天實現了年銷售額3萬億元,這個數字的意義在于,阿里巴巴線上銷售已經超過代表傳統線下零售業巔峰的沃爾瑪。正如沃爾瑪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從零售業開始,但從未局限在零售業,而是要深遠得多;電子商務對未來的改變也不僅僅局限在互聯網零售,而是會影響到社會生態的方方面面。正因為如此,電子商務在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后,今天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從“不標準”走向“標準化”,從一個孩子走向成熟。
簡單說,標準化就是把少數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合理的經驗分享出來,讓多數人享受到好處。比如說,全世界的電器都只有兩種標準,220伏和110伏;全世界的五線譜都是一樣的畫蝌蚪;全世界的孩子學畫畫都從三原色開始;如果一個標準的確十分重要,關系重大,那就上升為國策,比如九年制義務教育、比如計劃生育。
標準和創新是太極的兩面。創新一開始一定是不標準的;標準一定是把創新的成果加以推廣。標準和創新,是此消彼長,生生不息。如果創新是立足未來,那么標準就是總結過去,“標準化”其實是一件總結過去、面向未來的工作。
企業自己就是是標準化的主體之一,企業要把這個使命主動承擔起來。一家優秀的企業,一定是探索出先進標準的企業。評價一家企業,最后一定不是看這家企業賺了多少錢、貢獻了多少稅收、多少gdp,評價的標準之一是看這家企業有沒有創造出可以推動行業進步、甚至人類進步的標準。
標準代表了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在阿里巴巴平臺上,什么能賣,什么不能賣,炒信不可以,賣假貨不可以,這是標準,也是商業價值觀。阿里巴巴貢獻出來的經驗和標準,也許可以比企業本身存在102年更長。
第三次技術革命,帶來了“聰明的標準”。因為數據時代,標準可能不再是人類通過經驗模糊的總結,而是機器深度學習之后的數據分析得來。這樣的標準一定會更聰明。
產品抽檢合格率這樣的提法,將來會消失。傳統的檢查辦法沒有辦法窮盡所有商品,只能抽取樣品,再計算出一個合格率;但是圍棋人機大戰后,我們都看到了,計算機把圍棋的可能性都可以窮盡,數據時代的產品監管,是通過各種維度的數據模型精準打擊,要么就是有問題,要么就是沒問題,不會再存在合格率、假貨率這樣的概念。在這方面,阿里巴巴已經在大數據打假上探索出很多標準。
如今,阿里巴巴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體,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財年內,超過3萬億元平臺成交額相當2015年全國零售市場成交總額的十分之一。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同時,各種問題也隨之出現。建立一個可靠的質量管控體系,是阿里從始至終的首要任務。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積累,阿里發現,解決互聯網管理難題一定要用互聯網手段,而標準化是解決互聯網難題的基石。僅商品品質抽檢一項,2015年阿里即投入1.3億元資金。
電商可信保障平臺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阿里平臺商品質量管理面臨1000多萬商家、10億量級商品的龐大體系。平臺質量管理基于商品屬性、SPU、品牌、類目、模型、抽檢的塔形商品管理體系,需要依靠大數據建立各種模型、算法、產品,實現商品信息的標準化、數據化運營,實現商品信息和實物信息的確定性。這也使得,電商平臺的抽檢目標是指向劣質商品打擊,不以反映平臺商品質量總體狀況為主要目的。
面臨海量的商品和復雜的信息,阿里巴巴平臺首席治理官鄭俊芳對媒體承認壓力巨大,阿里對所有的售假等不法行為絕不手軟,在打假方面的人力物力支持巨大,“有合適的人就會招進來,預算也沒有上限”。
阿里巴巴平臺首席治理官鄭俊芳
電商平臺質量管理模式與傳統企業質量管理模式存在顯著的差異,雖然近年來國家標準委先后發布了幾十項電子商務相關標準,但對于常用的電子商務業務缺乏統一的標準。因此,亟需制定統一的電子商務管理標準。
據悉,未來阿里將在電子商務業務術語、電子商務平臺商品信息發布規范、電子商務平臺近似品牌評價指南、電子商務平臺商家入駐資質審核規范、電子商務平臺商品質量管理指南、電子商務平臺交易糾紛處理規范、電子商務平臺發貨簽收與退換貨規范、電子商務平臺商家申訴業務規范八個方面參與到電商標準的制定,不斷完善中國電子商務管控體系,維護電子商務環境。
阿里表示,將與全標委一起建立中國電子商務質量管理的標準體系,提升電子商務行業總體質量水平,提高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全球地位。通過政府賦能電商平臺,電商平臺賦能賣家,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
除了參與標準制定,阿里還將與眾多商家、行業協會以及政府部門溝通合作,積極探索標準落地執行以及電子商務質量協同治理。“阿里巴巴參與電子商務標準設立的根本目的,就是讓消費者買的明白,用的放心。”鄭俊芳表示。
2015年1月,全國電子商務質量信息共享聯盟成立。阿里作為首批成員,每月定期將平臺發現的質量違法線索同步給聯盟秘書處。質檢總局作為負責全國質量管理的行政機關,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政企聯動實現“線上發現、線下打擊”。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新所所長、國家電子商務標準化總體組秘書長咸奎桐
在執法督查領域,2015年12月,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與阿里等電商平臺合作簽約,約定雙方共同推進企業產品質量承諾工作,協作發布對企業產品質量承諾履行情況檢查結果信息。這是質檢總局在推進企業落實質量主體責任的創新舉措,有利于政府轉變職能實施質量社會共治,也有利于電商平臺更好地揚優懲劣,以點帶面,提升總體產品質量水平。
2016年3月,阿里聯合協會、檢驗機構、平臺商家、產業鏈上游企業組建生鮮標準聯盟,基于消費者需求,一起推動生鮮種植、養殖的標準化和產品分等分級制度,通過全流程的標準化提升商品和服務品質。未來消費者在天貓平臺選購生鮮食品時,將可根據養殖模式、產品等級圖片、規格重量等通俗易懂的標簽識別生鮮等級,從而更方便地選購。
鄭俊芳表示,阿里將和眾多賣家一起,通過共同制定落實相關標準,縮小消費者選擇商品時的認知偏差,為其帶來高品質的購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