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初開始,傳統企業“互聯網+”熱極一時,很多傳統企業紛紛觸網,然而一年下來,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案例鳳毛麟角。其中很多企業走了彎路,當然傳統企業“互聯網+”本身不容易也是原因之一。
我們傳統企業轉型研究組對國內相關案例進行了梳理,對其中取得階段性成果,或者很具有后勁的案例進行盤點,總結出傳統企業“互聯網+”的八大典型套路,希望對正在踐行互聯網轉型的傳統企業有所啟發。
1、鐵路12306:“剛需”壟斷資源做抓手
母體企業背景:12306.cn所屬的中國鐵路信息技術中心,是中國鐵路總公司所屬企業單位,其前身系鐵道部信息技術中心。
線上平臺定位:2011年底,12306.cn網站上線。平臺集成全鐵路客貨運輸信息,提供客貨運輸業務和公共信息查詢服務,客戶可以查詢旅客列車時刻表、票價、車票余票等相關信息,并且通過網站辦理相關業務,如網上訂票開放,用戶無需再親自跑去車票代售點,有效提高了購票、改簽、退票的效率;作為信息查詢的窗口,12306為用戶提供了準確全面的動態數據信息。
線上平臺業績:
據統計,12306網站2015年12月份月度累計用戶數近1.7億,月度重復訪問用戶量達6304萬,月度累計瀏覽數(pv) 逾6377億。目前,火車票的線上購買比例達到約60%。
成功“觸網”的關鍵要素:
官方唯一指定的鐵路車票的購買網站,每逢重要節假日,鐵路車票供不應求。
轉型模式啟示:擁有“剛需”壟斷資源的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業務很容易上量,客戶粘性也會很容易構建。
2、科通芯城:客戶“搬家”及服務升級
母體企業背景:
科通集團在電子元器件領域深耕多年,是多家電子供應商的國內經銷商,與英特爾、微軟、ABB等供應商巨頭關系緊密,主要服務于中高端客戶,擁有包括華為、中興、聯想、比亞迪等下游高端客戶。
線上平臺定位:
科通芯城——面向中小企業的IC元器件自營+平臺電商。線上平臺提供高端IC元器件產品以及免費IT服務的一站式采購及解決方案,通過整合零散的市場資源,讓中小企業享受到以前只有大客戶才能享受到的產品和服務。
當一個企業要在科通芯城網站采購時,可以通過查看商品信息以及附帶的解決方案文檔,標準品可以直接下單購買,非標品則可以點擊“詢價”按鈕或者直接電話咨詢,完成詢價與議價后,然后再轉入交易環節。 目前,科通芯城僅有不到30%是標準化的IC元器件單品,其余交易均是非標品和整體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科通芯城已經開始各種形式的創業者服務。其智能硬件品牌“硬蛋”,通過線上社區和線下硬件大賽等方式聚攏開發者,挖掘好的項目并對其進行孵化支持。
線上平臺業績(能體現其階段成果的數據):
科通芯城現擁有400家國際知名品牌供應商、3000條產品線、50萬種產品型號,涵蓋移動手持、消費電子、通信網絡等9大應用板塊。截止至2015年12月31日,總商品交易額(GMV)為人民幣139億元,年增長65.5%;在線交易客戶數目達到10,131名,年增長100.6%;「硬蛋」平臺注冊逾7.4百萬名粉絲及逾9,700個物聯網項目。
成功“觸網”的關鍵要素:
科通芯城背靠科通集團長期積累的上游資源,擁有大型國內外品牌供應商以及多條產品線資源,此外,科通沒有采取“一刀切”式的生硬轉型,把業務搬到線上的時候充分考慮了行業特性和線下服務的優勢,并盡量做保留和融合,這是對原傳統業務和互聯網特性深刻理解的體現,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轉型模式啟示:客戶資源足夠強大的傳統企業硬“搬家”存在成功機會,關鍵點在于轉場后的服務保障和升級能力,以及對互聯網的深刻理解。
3、紅嶺集團:產業流程重塑—C2M
母體企業背景:
紅領集團創建于1995年,是青島市一家生產經營高檔西服、褲子、襯衣、休閑服及服飾系列產品為主的傳統大型服飾制造企業。
線上平臺定位:
目前紅嶺集團已經發展出成熟的互聯網平臺和特有的MTM系統,消費者可以成為設計師,只需輸入體型數據(自主選擇,O2O上門量體,到店采集),就能獲得企業生產的個性化正裝。從產品定制、設計生產到物流售后,全過程依托網絡運作、數據驅動的3D打印技術,從數據的錄入到整個西服最后生產出來,大概要經過300多個工序,通過多個維度數據更準確描述不同體型,彌補個人身材上的不足,給予消費者多樣化的選擇。流程去除了商場、渠道等中間環節,直接交付給消費端。
線上平臺業績:
目前,紅領集團年實現銷售收入 6 億元左右,有 15 家分公司和 4 個專業工廠,員工 5000 余人;2014 年,以零庫存實現 150%的業績增長;每天能夠設計、生產 2000 種完全不同的個性化定制產品,80%以上的定制服裝訂單來自歐美。
成功“觸網”的關鍵要素:
紅領集團深諳傳統服裝制造銷售產業的各個流通環節,對各類技術理解和應用嫻熟。
紅領的3D打印模式用工業化的流程生產個性化產品,突破了傳統的定制業務增長的瓶頸——個性化產品無法實現規模生產。在個性化上,紅領手握超過一百萬萬億的數據,支撐這個系統健康的運行。
轉型模式啟示:產業鏈重塑是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最理想模式
4、彩生活:整合資源,深度開發已有客戶價值
母體企業背景:
花樣年集團創立于1996年,花樣年經營產品也從小戶型房產蛻變為高端別墅,再由高端別墅轉型為城市綜合地產,前18年的業務發展模式基本遵循傳統的單靠土地儲備實現增長。
線上平臺定位:
2012年,花樣年分拆物業部門成立了生活社區服務運營商“彩生活”。商家成為社區服務的供應商,業主打電話或者通過APP彩之云上,就可以享受相應的服務,涵蓋繳費、投訴、維修、娛樂、鄰里互動等多個方面。
線上平臺圍繞社區集群展開,服務范圍從原本單一的“房相關”業務擴展覆蓋到衣、食、住、行、娛、購、游等多個方面,真正整合一體形成商業生態圈。。
線上平臺業績:
2014年6月30日在香港上市。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半年內彩生活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 278.1 百萬元,較二零一四年上半年增加 70.2%;彩之云APP注冊用戶有達到156萬人,活躍用戶62萬人;龐大的消費群體吸引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京東、嘿客、平安、螞蟻服務、車大大等眾多大牌第三方企業入駐。
成功“觸網”的關鍵要素:
彩生活通過線下物業服務建立與社區居民的深度聯系,有效把控社區物理入口,進而整合周邊商業,深度發掘社區內常駐居民的商業價值(對居民消費需求理解深)。
轉型模式啟示:對“可控”客戶價值的深度開發,也是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重要方向。
5、買塑網:背靠行業龍頭對其上下游產業鏈進行整合
母體企業背景:
富士康科技集團是臺灣鴻海精密集團在大陸投資興辦的高新科技企業,是專業生產3C產品及半導體設備的高新科技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制造商。而買塑網是在富士康集團中央塑料采購及塑料銷售部門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
線上平臺定位:
“買塑網”是一個第三方塑料交易電商平臺,以撮合交易為核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加工制造服務生態。
與塑化領域同類型平臺相比,買塑網將整個撮合交易行為下沉到終端,以終端工廠為主。買塑網通過龐大的供應源數據庫,可以自動匹配工廠周圍距離最近、信譽最好的供應商,甚至可以幫工廠談好價格直接對接給它們。
此外,買塑網以制造資源來服務制造業的終端工廠。買塑網聯合富士康為塑料加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提供設備、模具,包括維修服務等,能以相同的業務成本給客戶提供一攬子的服務,滿足它們的多元需求。
線上平臺業績:
買塑網2016年3月24日上線,截至目前目前擁有80多位交易員,130多處線下網點,支持500多種塑料牌號,覆蓋終端客戶3000余,擁有包括廣州中儲、廣州建發、中化塑料等多家優質供應商。平臺GMV增幅超過200%,工廠端客戶占比超過70%,客戶復購率60%以上。
成功“觸網”的關鍵要素:
“傳統企業+獨立團隊+產業資本(互聯網相關)”模式設計,富士康集團傳統線下資源的大力支持,以及中科招商互聯網資源深度接入。
轉型模式啟示:
傳統企業要想真的“互聯網+”,在保障傳統企業資源有效注入的背景下,項目盡量“獨立運營”。
6、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政府主導,自上而下
母體企業背景:
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由省政府辦公廳主辦,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承辦,省信息中心具體建設和運維。
線上平臺定位:
網上辦事大廳運用云計算思維與大數據技術,搭建起電子政務系統,形成一體化的電子辦事綜合平臺,網上辦事大廳開設了“政務公開、投資審批、網上辦事、政民互動、效能監察”五大功能模塊,著重突出“辦事”和“審批”功能。辦事大廳橫向已連通省直45個政府部門,縱向已連通全省21個市、所有119個縣(市、區)的政府及部門,開通到所有鎮街網上辦事站。辦事人可以進入省、市政府部門辦理業務,實現“網上統一申報受理、統一反饋進度、統一監督效能”的目標,形成基于網上辦事的“一門式”政務服務。
線上平臺業績:
目前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已有省直15個部門的324個事項使用,超過省級行政審批事項中有業務發生事項的一半,達到大部分政務事項可以在網上辦理的目標。
截至2015年12月31日,省、市、縣三級網上辦事平臺共進駐事項95009項,事項進駐率達100%,其中行政審批事項72806項,占76.6%;省網上辦事大廳累計辦理業務4987萬筆,其中行政審批業務721萬筆,占14.5%;全省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全流程辦理率為75.7%,上網辦理率為77.6%,網上辦結率為72.2%。
成功“觸網”的關鍵要素:
這種是自上而下的轉型升級,行政指令推進快、效率高、執行效果好,能真正從整體和全局上實現業務的規范化。
轉型模式啟示:強執行力政府部門主導,從上而下推動的公共服務屬性的業務“觸網”轉型很容易取得階段性成果。
7、傳化互聯網物流平臺:園區資源管理工具
母體企業背景:
傳化集團創建于1986年,經過20年快速穩健的發展,現已成為一家以化工、物流、農業和投資等業務為主的多產業集團,客戶遍及全球數十個國家。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傳化成功地實現了社會化、多元化和制度化的跨越,構建了結構合理的產業布局。
線上平臺定位:
傳化物流創新打造互聯網平臺,以“物流+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通過三層體系構建中國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第一層公路港,是公路物流樞紐中心,貨物在此進行集中集散。第二層就是我們的信息平臺,以三個平臺——陸鯨、易貨嘀、運寶網為核心,相互聯動,陸鯨主要針對長途貨運交易,圍繞司機生活及卡車后市場兼社交;易貨嘀針對同城發貨人提供最后一公里的貨運服務;傳化運寶是物流企業與貨主企業的綜合交易平臺。第三層則是互聯網的金融產品,用以解決相關資金。
線上平臺業績:
2015年,傳化物流車貨匹配線上平臺交易量為600億元,是行業第二名的近7倍;年車流量3000萬輛次,日吞吐貨運量近100萬噸;日服務貨運車20萬輛,貨運司機30萬人次;帶動服務業收入600億元
迄今已集聚了500多家中小物流企業,配套服務企業上百家,聚攏了杭州周邊90%的公路貨運信息資源,使物流成本下降30%-40%
成功“觸網”的關鍵要素:
覆蓋全國的網點資源—— “公路港”,是線上平臺得以有效運營的重要控制點。保障線上平臺需求把握及流量生成。
轉型模式啟示:滿足線下平臺客戶需求的“工具類”平臺轉型存在市場空間。
8、蘇寧易購:先“+互聯網” 后“互聯網+”
母體企業背景:
蘇寧電器是國內龍頭家電經銷商,經營商品涵蓋傳統家電、消費電子等品類,蘇寧電器形成了旗艦店、社區店、專業店、專門店4大類,18種形態,線下實體門店1600多家。2004年7月,蘇寧電器(002024)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線上平臺定位:
在“+互聯網”方面,蘇寧首先做的是在平臺方面的+渠道,上線蘇寧易購,開發PC端、移動端和收購PPTV,并進入TV端;其次,是+商品,不僅是把線下的商品搬上網,還要開拓適應互聯網平臺的品牌和品類。最后,是+服務,蘇寧不僅重新構建了線上的運營服務,還打造了金融云、數據云和物流云。
而在“互聯網+”方面,蘇寧首先通過互聯網+線下渠道,豐富實體店的商業形態、品類業態;其次,是互聯網+商品,突破了門店品類展示數量、陳列方式的局限;再者是互聯網+服務,蘇寧認為“移動支付、場景互聯、社交服務”成為線下O2O的三大方向
線上平臺業績:
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356.76億元,同比增長24.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72億元,同比增長0.60%;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蘇寧云商去年線上平臺商品交易總規模為502.75億元,同比增長94.93%,蘇寧零售體系會員總數達到2.5億,移動端訂單數量占線上整體比例提升至60%。
成功“觸網”的關鍵要素:
IT系統、物流和線下門店的深度協同,傳統資源的持續投入,以及互聯網戰略的動態調整,先“+互聯網”,再逐步“互聯網+”。
轉型模式啟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要能扛得住“陣痛”,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并且結合自身資源特征有序推進,充分發揮傳統資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