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郭冕加入我的鋼鐵網,后曾在找鋼網任職高管。
文| 鉛筆道 記者 薛婷
?導語
“我碰到過類似病例,22天后人就沒了。”
因感冒注射了一管中藥后,郭冕產生不良反應,被診斷為藥物性肝中毒。全身發黃的他躺在病床上,耳邊回蕩著醫生的話。
彼時,他正籌備在藥材行業創業,卻因為中藥險些喪命。度過危險期后,他在病床上打磨商業模式,要做一個連接藥農和藥廠的一站式交易平臺,從中監督品控。
“傳統藥材交易行業,最大的痛點是品控,直接切入品控,沒有人跟你玩。”郭冕計劃下一步大棋,先引入交易流,再攜交易以令品控。
2015年6月,他成立藥材買賣網,先從服務藥廠上游的中間商切入,通過采購端的需求,找到供貨商,撮合雙方交易。
至今,藥材買賣網上線11個月,累計交易額11.3億,含3個月自營交易額1500萬,注冊用戶24萬。今年年初,其分別在國際和國內市場試水自營模式。
注: 郭冕已確認文中數據真實無誤,鉛筆道愿與他一起為內容真實性背書。
在一個陰冷的窯洞里,有一根木棍、一條濕棉被和一把扇子。一個人想不生病好好待下去,他最需要的是一個火種,把木棍點燃,用扇子把火生大,把棉被烤干。
14年年底,尋找創業方向時,郭冕腦海中常常浮現這樣的場景,最終落腳到中藥材行業。“它就是那個火種,關系到生命健康。”
畢竟是個門外漢,為此他加入南京一家藥企了解行業。
兩個月后,他卻因一管中藥注射液險些喪命。
春節后,郭冕感冒發燒,醫生給他注射了一支中藥注射液。掛完水,感冒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全身無力,身體發黃。“當時也沒太在意。”
第二天,他晨起洗漱,望著鏡子大驚失色,“眼圈眼珠都在發黃,身上黃色也加深了”。郭冕覺得不對勁,再次跑到醫院,檢查為黃疸偏高、肝功能轉氨酶偏高。
“你不能走了,需要馬上住進ICU(重癥監護室)。”醫生的話音剛落,郭冕癱在椅子上,感覺腦袋要栽到地面。
此時,他對南京這家醫院不再信任,隨之轉到上海治療,被診斷為藥物性肝中毒。郭冕這才緩過神,找到禍源。“感冒后就注射過那一次藥物。”
兩天內,原本160斤的郭冕瘦了10斤。“什么都不想吃,小便都是醬油色。”
最終,郭冕挺了過來。有朋友勸他找那家醫院去理論,他覺得意義不大。“在藥企待過,我知道這不是單純某個醫院、某個醫生的問題,說大了是行業導致的。”
他嘆氣道,“醫生考慮的可能是提成,銷售員看中獎金,采購關心回扣,流通商考慮利潤,生產商最在意成本。整個鏈條中,有誰考慮藥材的品質呢?”
這促使郭冕加快了在藥材行業創業的腳步,他在病床上打磨出商業模式小樣。“最終我想做連接藥農和藥廠的一站式交易平臺,從中監督品控。”
曾在鋼鐵B2B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他深諳傳統行業的要害。“如果上來就抓品控這個最痛的點,那完了,所有人不會跟你玩。”
“得下一盤大棋。”郭冕琢磨,先把交易流引至平臺上。等規模足夠大時,再攜交易以令品控。
然而藥材行業交易亂象頗多,他一步步倒推。
首先,藥農、藥商、藥廠分散。“全國各地都有種藥材的農民,藥商、批發商數量有幾十萬。”
藥材最終不只流通到藥廠,還有化妝品加工廠、保健品加工廠、食品廠等。“國家食藥監局備案的藥廠約有七千家。”
此外,藥材交易流通環節多,信息不透明。藥材經藥農種植,流經合作社初加工,此后經過產地藥商、區域藥商、中間商(分2~3層)、藥市商家(批發市場),最后由藥廠采購。
“每層加價5%~15%不等,最終價格翻3~4倍。”他舉例道,“合作社90元從藥農手中收一公斤金銀花,藥廠最終的采購價為330元/公斤。”
再者,不同于鋼鐵,中藥材是非標品,中間商(包括藥農與藥廠之間所有的交易角色)交易時彼此不信任。“比如要采購藏紅花,他要確認是道地藥材(特定區域種植),還是其它產地種植的。”
由此,郭冕認為交易的核心是抓住采購端,他決定從服務藥廠上游的中間商切入,通過采購端的需求,找到供貨商,撮合雙方交易。
4月底出院后,郭冕欲成立藥材買賣網。“初始團隊十人,大多是跟了我好多年的手下。”
5月28日,郭冕北上找投資。“身體恢復得能坐飛機時,我就動身了。”見到王剛前,他六天內見了30個投資人,其中6人表示有投資意向。
“這種B2B模式,我之前沒投過,你是第一個,先做吧。”王剛當場伸出橄欖枝。“前一天是我的生日,感覺這筆天使投資是33歲最好的禮物。”
6月底,資金到賬,郭冕正式啟動業務。
初期,平臺的撮合手段較原始。
通常,中間商會把出售或采購需求發到信息網站、QQ群等。“有不少信息平臺會收取會員費,一個月允許他們發幾條。”
于是,在搭建網站的同時,交易員通過電話、qq、微信群、搜索關鍵字等方式聯系中間商,匯總供需信息。“中間商通常即是買家又是賣家。”
郭冕把信息匯總為資源庫,羅列了所有買賣雙方的數據,如藥材品種、產地、規格、價格等。
然后由交易員人工匹配交易。開會時,兩個部門拿著打印的Excel表格,逐個比對,“我這里有人買金銀花,你那邊有賣家嗎?”郭笑道,“一年前經常這樣,挺土的。”
交易匹配完成后,他們提供一對一免費服務。雙方交易前,買家要先看照片。交易員通過QQ、微信,要先從賣家獲取圖片,然后發給賣家。“雙方滿意后,先寄送樣本,然后付款。”
通常賣家具有定價權,物流則由雙方商議。“交易員會從中幫買家砍價。”
首月,十幾個交易員撮合近30單,成交100多萬。“當時我們的效率挺低的。”
8月,藥材買賣網上線。交易員扔掉了Excel,使用后臺系統便能導入數據,自動匹配給賣家。
業務量隨之上升,郭冕有了底氣,增加了對賣家的資質審核。“需要把營業執照發給我們,并核實過往交易經歷。”
此外,他建立樣品庫,替賣家給買家郵寄樣品。雙方交易時,買家需把錢先打給平臺,確認收貨后,由平臺再打給賣家。
“我們相當于支付寶,會把賣家的營業執照、以往交易數據發給買家。他們慢慢對平臺產生信任,交易大貨時,即便十幾萬元也是先打錢再收貨。”
由此第二個月交易額竄至1000萬。然而,郭冕這種免費服務,像一塊小石子,在藥材交易行業掀起漣漪。
期間,他曾遭受同行攻擊。有同行在網上稱交易員為騙子,把其直接踢出行業群。還有老牌藥材信息網站,在百度買了“藥材買賣網”的關鍵字排名。
對此郭冕反而感到慶幸。“就跟打仗一樣,花錢搞別人可能是最后實在沒招了。”
去年年底,藥材買賣網每月成交額約為5000萬,交易用戶1000多個。大宗藥材每單撮合時間從原來的一上午縮短至1小時左右,撮合成功率約為90%。
“10~12月,撮合的近2.7億的交易額中,涉及385個品種,我們幫賣家多賣了2851萬;近6000萬的交易額中,涉及170個品種,幫買家省了近600萬。”郭冕感覺自己慢慢走到了湖中央。
年初,國內藥材交易步入淡季,在國外卻是旺季。
◆ 國際團隊的部分成員
為平衡業務,郭冕組建了國際團隊,擴展國際買家。“聯合創始人手下有一支國際團隊,他們有語言和地域優勢。”
郭冕將國際買家直接鎖定為一線工廠。團隊拉出工廠名單,挨個郵件、電話溝通。
他在國際業務率先試水自營模式。
交易過程中,平臺提供樣品郵寄、獲取檢驗檢疫報告等服務。“我招了一批中醫藥專業的員工和傳統藥廠的采購員,負責藥品質檢環節。”
郭說,中藥材農產品是非標產品,分多種等級,質量良莠不齊,傳統出口貿易商魚龍混雜,國際買家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斷尋找誠信的供應商,把關質量。
“我們曾在3月份跟進一個英國貿易商,他需要大量采購沙棘果,比價后他選擇了一家報價比藥材買賣網便宜一半的供應商,收到貨后無法使用。前段時間重新回到我們平臺采購,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至今,國際業務涉及近30多個國家,樣品成交近百單,有幾單已成功轉為大貨。買家涵蓋藥廠、化妝品廠、保健品廠、食品廠、醫院和藥房。“國外都是新客戶,包括質檢、郵寄樣品、海關檢驗等,基本要溝通1~2個月。”
國內市場自營模式同步啟動。郭冕先在上海驗證模式,從高毛利藥材切入,如蟲草、枸杞、藏紅花等。“賣家先把貨發給我們,平臺做二次物流。”
不同于國際市場的高利潤,國內自營平臺,郭冕選擇不加價或加價5%。目前,自營藥材交易以樣品為主,月交易額約800萬。“約有14%的訂單從撮合轉為自營。”
這給了郭冕一顆定心丸。他計劃于7月份,在安徽亳州(藥商集散地)建立線下站和倉庫,對接當地合作社采購。“撮合交易中,30%~40%訂單聚集在亳州。”
◆ App首頁截圖
5月,安卓版App上線,可實現線上交易。“網站正在接通支付接口,預計本月實現交易功能。”
當前,藥材買賣網上線11個月,累計交易額11.3億,含3個月自營交易額1500萬。交易用戶近5000,總注冊用戶24萬。近期,郭冕獲得A輪融資,投資方暫不透露。“今年的目標是從撮合轉向自營。”
郭冕預計,半年后,他們會直接觸達藥農和藥廠。“未來,我希望利用交易市場數據來指導藥農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