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電商行業蓬勃發展,其巨額消費數字背后不僅是中國消費市場格局的演變,也是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變化。從昔日百度高管到現在一呼百應的董事長,擁有15年互聯網公司工作經驗的戴森更是深有體會,“以前人們不相信網上可以購物,現在卻經常刷淘寶,中間也不過短短幾年”。
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10.5萬億元,其中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7.9萬億元,同比增長36.2%,服務商營收規模達134億元,同比增長21.8%。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曾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B2B電商發展的新機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系到中國經濟轉型的平穩落地,未來以重點行業、特色產業為基礎的B2B電商,將為中國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賦予新動能。2015年以來,資本涌入、政策鼓勵等都讓B2B行業站上了風口。典型企業也在不斷的引領著行業向2.0時代轉型,B2B在線交易正不斷推進。
隨著大量垂直類涉及多領域的B2B平臺出現,新興企業開始不斷蠶食市場份額。也使得老牌B2B巨頭企業增加壓力,紛紛完善服務體制提高運營效率,在服務深度等層面均有加強。
供應鏈上游:SaaS+網站平臺把線下交易轉移至線上
“一個互聯網公司發展到第11年,它肯定是有創新意識的”,作為互聯網行業的領軍者,一呼百應創始人兼董事長戴森說,B2B1.0時代與B2B2.0時代的最大不同是從信息匹配到線上交易這一轉變,為了快速進入B2B2.0時代,戴森選擇了創新。
通過對目標用戶行為的長期觀察,戴森發現,B2B電商與B2C電商最大的區別在于,C端用戶的購買行為具有更多隨意性。而B端的采購商需經過多重甄選決策,才能最終選定供應企業,且采購商和供應商之間一旦建立交易關系,則不會輕易改變。他認為,當前階段,B2B電商平臺應該順應采購商和供應商原有的交易“強關系”,以提供具有巨大價值或顛覆性的增值應用服務為切入點,提高用戶對平臺的粘度,實現采購模式的變革,逐步把線下交易轉移至線上。
為實現把線下交易轉移至線上,戴森開始為采購商和供應商提供免費的SaaS軟件,其核心功能在于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訂單管理服務,把傳統的采購商和供應商之間二維或多維的關系,變為簡單的自采自銷的一維關系,進而鼓勵企業采購人員進行網上交易。
談及建立SaaS平臺的意義,戴森表示,SaaS服務有助于平臺搜集交易數據,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個性化采購交易服務,完善平臺大數據應用服務,是擴大B2B交易規模的重要舉措。
供應鏈下游:打造中小制造企業B2B大數據中心
對于大多數B2B平臺而言,既要提升服務品質,又要維持盈利率的提升,最好的辦法就是將B2B生態圈輕量化。B2B電商的核心在于“交易”二字,無論時代如何變遷,B2B電商最終都服務于采購和供應雙方之間的交易。
戴森表示,B2B電商以交易為核心,從完善下游服務著手,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市場預測、新品展示、眾籌等一站式的配套服務,促進平臺交易量和現金流的提升,解決供應鏈資金斷流和三角債等問題,從而反向拉動B2B原材料交易平臺的發展,同時又能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大數據服務。
該模式可借鑒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交易為核心,打造輕量的B2B生態系統
制造業企業(即采購商)可通過平臺獲取消費需求,調整產能,打破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供需錯位問題;制定生產計劃后,即可在B2B原材料交易商城上獲得大量優質的供應商,購買生產所需;當完成整個生產流程,B2B商城又能為制造業企業提新品首發渠道。
從市場調研,到采購生產,再到推廣銷售,制造業企業輕松地獲得了一站式的配套服務,大大優化生產效率,形成相輔相成、可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提升用戶粘度。
2.引入資本,驅動生態系統加速
引入外來資金支持,為中小制造業企業提供專項基金,作為技術創新和投入生產的資本,解決供應鏈資金斷流和三角債等問題。
3.共享交易大數據
面向B端市場,交易數據能直接反映市場需求。通過整合B2B平臺上的大數據,可為上游企業提供生產依據,有效調節制造業企業產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面向未來,戴森希望能早日探索出符合現在B2B交易模式的支付平臺,促進B2B電商平臺的發展,因為“目前在B端,真正做成功的B2B支付平臺基本上還沒有”,戴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