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碰撞3·15,讓打假成為近日不容忽視的議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電商行業的權益事。
電商的根本是開放和互動,中國電商做為世界最大電子商務交易市場的同時,假貨也猖獗起來,使品牌商、平臺商利益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這一切只靠那些誠信電商的自凈能力顯然是不足以達到打假的目的。
就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B2B電商平臺來說,一些平臺因為利益的驅使,凡是入駐平臺的商家只需提供名稱及產品圖片等基本信息,平臺幾乎不去審核這些信息的真實度,造成很多入駐的商家甚至是無證經營的現象,在其他商家與之交易完成之后才發現采購的產品不合格,給采購方帶來很大的損失。例如德客易行網就做得不錯,凡是有商家入駐除了提供產品等基本信息外,還必須提供營業執照等有效信息,以供平臺審核。平臺會通過國家相關機構對企業信息的有效性進行審核,確認信息具有法律效力才能正式入駐平臺發布信息。如此把關既保障了其他采購商家的利益,也保證了平臺的信譽。
所以在建立誠信體系這個問題上,電商大佬們很有必要互通有無,建立一個像德客易行網這樣的開放、合作的企業誠信體系平臺。在這個平臺之內,各家電商可以分享注冊店鋪的誠信情況,不良記錄進入信用檔案之后,其經營活動就要受到限制。
在很多維權過程中,由于電子商務跨地域的特殊性,當地執法機構既無能力執法,也無心執法,投訴無門便助長了不良商家的囂張氣焰,有心維權,卻又往往止步于昂貴的鑒定費。相關部門就應建立全國聯動機制,跨區域地受理、處理消費者的投訴,也可以籌集資金,扶持采購者鑒定貨品的需求。在本次兩會期間,因應坊間呼聲,國家工商總局也表示,將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