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簡單分享一下最近調研全渠道構建中的一個關鍵點:邏輯庫存的共享。
在解釋為何要實現邏輯庫存共享時,先解釋一下什么是“庫存控制”,“庫存控制”在英語里面是"Inventory Control",“倉庫管理”則是"Warehousing Management",這里可以借用程曉華老師對于“庫存控制”的定義:在保證給客戶及時交貨的前提下,如何達到合理的庫存周轉率,并把呆滯、死貨降到最低。
在今天互聯網、移動互聯的普及下,及線下門店或實體購物場景的豐富化下,消費者可以在多種場景中接觸到自己需要的商品,這樣就加深了如何保證每種場景下都能及時交付客戶需要的商品的復雜度。
阿里現在倡導的“新零售”最終目的是以數據透析消費者畫像,提前引導庫存在有效的渠道中觸及到消費者,最終實現庫存控制的有效性,但那還是詩和遠方,當下我們如何實現全渠道庫存控制的有效性呢?
如下圖要保證每個渠道都有機會觸及消費者,這樣就需要每個場景的渠道都持有大量的庫存,這樣如何保證合理的庫存周轉率及減少每個渠道的呆滯、死貨、退貨量呢?
要實現全渠道下多場景多庫存的控制問題,需要先從庫存邏輯層出發來實現共享。
現階段市面上有三種不同的路徑來實現庫存邏輯層的共享:
這種情況最早發生在*寶上,一個品牌的多個經銷商會開多家*寶店,然后為了規避經銷商在*寶上面的惡性競價,這樣大家就做了一個圍繞多家*寶店的邏輯層的庫存共享,實現你有他的庫存,哪個店銷售得好就從哪個店出給消費者,然后再談好分成體系。
這樣的模式現在可以往上推廣到電商平臺上,特別是從線上電商平臺往線下實體店走的品牌電商。
這種情況快消品的區域經銷商發生得比較多,快消品的區域經銷商為了規避在一個區域內自身之間價格戰的發生,他們共建一個邏輯庫存,然后對外統一價格,看誰的服務費成本最低,最后就從誰哪里出貨給到客戶。
同時獲得的收益大家談出一個默認的百分比,作為大家的共同發展基金,這種模式品牌商可以借鑒,先把每個區域的經銷商邏輯庫存共享建立起來,然后再串聯成一張網。
這種情況發生在一些品牌商上(啤酒品牌商比較多),品牌商在一個區域內商超體系的貨物是自己直供,其他門店或2C的銷售是經銷商來供。
但是為了商超的服務質量能夠得到保障,品牌商會跟本區域內比較大的一到兩家經銷商實現邏輯層的庫存共享,主要還是品牌商享受經銷商的庫存,這樣當遇到不同響應時效要求的訂單時,品牌商會依據交付標準判斷是借用經銷商庫存還是調用自己庫存。
這種情況為后期品牌商從自身出發,構建整個渠道的邏輯庫存提供了基礎經驗。
新物流的底層基礎是邏輯層庫存共享,然后是實物共倉存放,最后實現實物共配。
關于邏輯層的庫存共享實施方案,本人也屬于思考階段,可能分享得比較膚淺,歡迎在實踐中的朋友交流溝通,謝謝。若想了解更多相關情況,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這個行業是“藝術家”的天堂,這個行業是“土匪們”的快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