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承載著中國傳統外貿轉型升級歷史使命,中國跨境電商產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互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技術的不斷提升,離不開各級政府持續的政策支持,更離不開近兩年“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逐步實施。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是中國推動下一輪對外開放,營造有利周邊商貿文化環境的重要舉措,而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背景下,跨境電商已經逐漸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的網上絲綢之路。因此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對跨境電商產業具有四大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對跨境電商產業的四大意義
根據商務部統計,“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人,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人口總量的63%和經濟總量的29%。同時與傳統企業走向海外市場相比,借助跨境電商的優勢,中國制造憑借其價廉物美的特性已經吸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了相當多消費者的喜愛。
來自第三方的數據顯示,跨境電商平臺阿里速賣通已成為俄羅斯當地訪問量最大的網站之一,通過俄羅斯的速賣通平臺下單過的消費者已遠超1000萬人。俄羅斯日益壯大的“淘寶控”還甚至還自創了一個專門稱謂——“淘戈利克”,而在2015年“雙十一”開始后的一分鐘,由于瞬間交易量過大,俄羅斯最大的銀行系統還遭遇崩潰的情況。
隨著過去幾年,由于產品同質化競爭的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意識到品牌在跨境電商領域的重要性,同時各大主流跨境電商平臺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新政。
但品牌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各方面因素的促成,尤其是對初創型企業,甚至首先應認識到的還是品牌創立過程中的風險。
其實從全球范圍分析,品牌過剩可能才是這個時代的真面目,比如食品、服飾等傳統行業,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品牌非常強勢。
但這并不意味著品牌創立沒有絲毫機會,因為一直以來“中國制造”便以價廉物美的特點深入人心。
所以對于“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中國家,如果能借助跨境電商的優勢,以大數據的方式開展精準的品牌營銷,中國品牌的機會可能要比傳統歐美品牌大得多。
同時盡管在傳統行業,中國品牌相比歐美品牌還暫處劣勢,但在如無人機領域等相關新興科技產業,中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遠遠超過海外同類品牌。因此對于初創型企業,一方面考驗的是企業自身的勇氣和智慧,另一方面也考驗企業能否及時抓住國家政策難得的機遇期迎難而上。
近十余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一方面不斷提升著中國的國際地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另一方面也讓許多中國消費者的目光聚焦在海外優質的產品上。根據艾媒北極星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中國海淘用戶數便逐年增長。
因此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和跨國企業眼里的“香饃饃”,如何更快更好的搶占中國市場甚至是個別海外企業能否扭虧為盈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調整也進入“深水期”,從過去以投資作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主要方式,逐漸轉化為以消費拉動。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2316.3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4%,增速比上年回落1個百分點,但仍高于GDP增速2.9個百分點。
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逐步實施,借助跨境電商的優勢,中國消費者未來可以更便利的享受如印度紅茶、波斯地毯、越南沉香、泰國銀飾、波蘭琥珀等優質的海外產品。而四八新政后的跨境進口電商平臺也可以借“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紅利,突破發展空間,爭取優質產品供應鏈。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為跨境電商進出口產業帶來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促進了如金融支付、跨境物流等行業的蓬勃發展。首先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雙邊貿易額在同步上升,也必然帶動投資和旅游的發展,意味著巨大的跨境支付市場將被打開。
據國家旅游局預計,“十三五”時期,中國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送1.5億人次中國游客、2000億美元的旅游消費;同時還將吸引沿線國家8500萬人次游客來華旅游,拉動旅游消費約1100億美元。
其次由于“一帶一路”橫穿歐非亞大陸,許多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并不一致,因此如高鐵、公路、港口等大量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將隨之展開。未來隨著安全高效的海陸空通道逐步建成,跨境物流行業必然會迎來的更廣闊的空間。
以“義新歐”鐵路為例,自2014年7月第一列國際聯運班列始出之后,目前已成為促進浙江乃至中國與亞歐地區的貿易聯系的積極力量,同時帶動了相關跨境物流行業的發展。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僅2015年義烏市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額就到達175.86億美元,同比增長45.82%。
“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兩條經濟合作帶,發端于中國,途徑亞非歐經濟圈,也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我國未來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而跨境電子商務則在其中扮演著獨一無二的角色。
跨境電商的發展是推動中國金融支付行業、跨境物流行業的重要因素,更是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但是跨境電商目前依舊面臨著多方面的問題,有來自外部環境的政策波動,也有內部發展的服務欠缺。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成為跨境電商產業能否在“一帶一路”機遇期得以更好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