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業互聯網炙手可熱,伴隨GE在中國的戰略布局的落地,工業互聯網更成為熱門“話題”。相對于GE的步伐,國內工業互聯網所面臨的挑戰是不言而喻的,中國工業互聯網何去何從?
中國工業互聯網生態所面臨的挑戰
近期有一篇題為“構建工業物聯網的沉沒成本-需重點考慮方案的迭代能力”,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盡管是技術層面的解讀,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現實狀況。盡管工業互聯網的前景和未來已不言而喻,但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并不太理想,模糊的商業模式,緩慢的接入進程,來自GE在中國市場的挑戰,使得國內工業互聯網企業舉步維艱。
就工業互聯網的愿景而言,是“讓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潔且更經濟“,是基于智能工業,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建立基于互聯網新的B2B工業服務形態,從而為企業節省時間和金錢,實現工業產出和效率最優。
中國工業互聯網所面臨的問題,就在于定義中的兩個關鍵點,“智能工業”如何建立,新的“B2B工業服務形態”是什么?而我們恰恰熱衷于中間的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難怪工業互聯網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筆者認為從“智能工業”和“B2B工業服務形態”從兩個層面分析,工業互聯網面臨的挑戰背后的原因,是至關重要的:
1)制造系統的自由度決定了工業互聯網的需求迫切程度。
通常適宜工業互聯網鏈接的系統包括:
A,對于電力、石油化工等這些企業而言,由于工藝特征確定了其自由度被高度約束,對系統的可用度及可靠性要求較高,非計劃性停機帶來的損失嚴重時;
B.關鍵及復雜裝備,由于工藝要求苛刻,影響產品質量或造成重大損失時;
C.經過自動化改造后的流水線,異常停線后,造成效率(OEE或OPE)損失時;
D.通過數字化改造后的離散制造業,雖沒有經過裝備改造,但數據流動的智能化,使得任一工序出現操作、物料及設備異常時,將會造成訂單計劃延遲或效率受損時。
由此可見,工業互聯網的接入進程,主要障礙之一是受制于作業線的自由度約束程度,也就確定了當前適宜接入工業互聯網的企業類型,以及對于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數量是其前置條件。
2) 工業制造業運維管理水平與B2B工業服務生態約束
無論是智能制造還是工業互聯網在企業實施時,大多數數字化與智能化供應商都會有這樣的共識,用戶的管理水平是決定上線成功的基礎。這里所講的管理水平,對于自由度約束較高的企業而言,主要是運維管理(設備管理),對于離散制造業來講,則更偏向于精益生產管理水平。
由于我國工業受前蘇聯體制的影響,在維修策略上遵循計劃維修(又稱預防性維修),是基于計劃經濟體制的運維策略,是以裝備冗余設計和制造為前置條件。
這種運維策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到了極大的約束,由于需要長時間停機檢修、同時預防性維修需要更換大量的備件,既耽誤生產,也非常不經濟。真正按照規定的周期執行的,除了如電力這些關系民生和公共安全的行業,許多企業并未執行,反而退化到事后維修為主的運維方式。
而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在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工業制造業的迅速發展,裝備制造業也快速崛起。與工業制造業相呼應的是,市場的無序競爭+工業裝備服務市場的低價競標,基于成本的設計原則使得裝備可靠性與維修性大大降低,從而催生了我國特有的裝備制造與生產性服務分離的工業服務市場特征。
落后(與市場經濟不匹配)的運維策略+不靠譜的裝備(可靠性與維修性不足)+魚龍混雜(地溝油、假冒橫行)的工業服務市場,最終使工業制造業與B2B工業服務商(裝備制造商、MRO工業品服務商、維修及服務商)兩方受損。
而恰恰被人所忽視的一點,也是GE的核心所在,是源自于歐美裝備設計非常講究可靠性和維修性設計,筆者在2016年參觀觀為監測技術無錫股份有限公司時,觀察到他們的工業互聯網產品是十分強調其可靠性和維修性(備注.觀為監測始于GE團隊)
在這樣的制造業運維水平條件與B2B工業服務生態下接入工業互聯網,就好比給馬車裝上了傳感器,并號稱為智能交通,其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實在不可取。
當務之急是建立MRO領域B2B產業互聯網生態
工業互聯網,工業4.0在很大的程度而言,是B2B企業的轉型策略,是通過B2B企業與制造業工廠互動的互聯網生態體系。這依賴制造業工廠的知識積累程度(管理水平提升)、數字化能力建設(含智能化、工業互聯網),以及B2B企業(含維修服務商、MRO工業品服務商、B2B裝備制造業、MRO工業品制造企業)的生態互動結果。
傳統的轉型方式,這三者是相互獨立的,咨詢機構通過TPM(精益生產)促進制造業工廠建立知識模型,信息化企業通過數字化建模,建立組織內部的數據生態,加速知識積累,工業服務商通過傳統或電子商務渠道實現需求的對接。由于這三者之間并未有效的鏈接,并不能有效的解決B2B產業生態的核心問題。加上各自的成本較高,僅有少數的大中型制造業,能部分或孤立的建立這些模式,很顯然,傳統方法已經無法解決轉型期的B2B產業生態問題,尋求更為高效、顛覆性的變革尤為迫切。
2017年4月3日,工業4.0俱樂部.工業服務研究中心發布了《數字運維+MRO產業互聯網平臺》商業計劃書,在此基礎上本節從兩點說明建立MRO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充分必要性:
1)SaaS級數字運維是加速制造業工廠知識積累與需求確定的關鍵。
傳統的咨詢方式以及EAM信息化(運維或設備管理信息化),無論在推廣速度和成本因素考慮來說,都已不是解決知識積累和需求確定的最佳方式。由于工廠制造業普遍面臨經營困難,多數制造業已經面臨現金流短缺危機,免費且生態級的解決方案將成為用戶首選。
B2B產業互聯網面臨的組織決策不同于消費互聯網的個人,形成自上而下的決策系統是SaaS級數字運維的關鍵所在,包括:
A.企業高層要明確價值數據中影響組織盈利相關的有效產出、運維費用、庫存的主要制約因素是什么;
B中層要清楚與價值數據影響本部門的制約因素和解決措施;
C.使用部門、運維部門、采購部門針對這些制約因素需形成數據共識,進而內外協同,快速對這些制約因素形成快速響應。
D.通過數據的量化,一方面用于用戶決策、提高運維能力,另一方面是將運維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通過大數據分析手段持續性優化,做到工業服務的用戶需求確定,成為B2B產業互聯網的入口。
相對于直接為用戶帶來利潤的銷售環節,B2B供應鏈環節并不會為制造業工廠帶來直接的利潤,對此用戶通過收費上線數字運維系統并非其必要投入。但運維管理水平,又決定了運維成本、庫存水平這些影響組織盈利的因素,免費的運維管理,將有利于建立運維決策系統,通過與B2B工業服務供應鏈實現互聯,將有利于降低運維費用,降低庫存,是迎合當前制造業轉型期的迫切需求。
對于SaaS級數字運維的價值體現,取決于產品的持續迭代能力,其迭代方向包含了兩種,1.預測性診斷向工業互聯網迭代;知識管理向數字化制造(智能制造)迭代,這些增值的服務是決定SaaS級運維是否能站穩入口,獲得價值收益的關鍵所在。
2)SaaS級數字運維重新定義MRO領域B2B產業互聯網生態
正如在線支付革命性解決了消費互聯網的交易誠信問題,使得消費互聯網高速發展。SaaS級數字運維在解決用戶決策問題后,MRO領域B2B產業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這是由于用戶決策大數據不僅支持管理決策,并解決了用戶與MRO領域B2B供應的需求精準匹配、并通過數據建模與大數據分析,對提供B2B企業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實現智能評價,從而促進供需兩端得到價值轉型。這些顛覆性的變化,將迎來新的MRO領域B2B產業互聯網生態,包括:
A.制造業工廠不必儲備大量的工業品備件,轉由第三方集中供應,做到按需即時供應,從而降低制造業工廠的庫存,確保其財務現金流得到保障;
B:制造業工廠可以得到身邊的工業服務,MRO服務社區將建立在園區及本地化市場,集中開展包括管理咨詢、技術服務、維修服務等一體化解決方案;
C:裝備制造業、MRO工業品提供商、MRO工業品制造商、管理及技術服務商等重視產品質量、重視產品定向需求的滿足,從而提高整體MRO供應的良性生態。
面向未來的工業互聯網生態
在良好MRO領域B2B產業互聯網生態基礎上,工業互聯網將迎來持續發展的基礎。裝備運維除了有在SaaS數字運維所確定的管理特性和經濟特性以外,還具有物理性的運行和故障特征,這也是與消費互聯網最大的差距。當數字運維在引導用戶重視以預測性維修為基礎的主動維護時,預測的準確性將會凸顯,對于復雜系統、關鍵裝備來講,工業互聯網是將是必選項。這些需求會體現在:
1)高度重視運維的企業,包括自由度約束交高的行業,實施數字化與智能化生產的制造業工廠;
2)關鍵或高端裝備制造商:由于這些裝備在行業中的關鍵作用,強調預測性和預防性維修的主動維修,工業互聯網接入,將有利于開展商業創新(租賃、共享)、工業服務融合(開展預防性與預測性維修),并利用這些數據實現產品設計和制造優化,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3)運維外包的系統或裝備:在MRO領域B2B產業互聯網生態變革驅動下,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將非生產的系統(如鍋爐能源供應、配電等)外包出去,外包單位為了更好的實現集約化管理,從而創造更安全、節約和運營高效的運營管理。
無論是MRO領域B2B產業互聯網VS工業互聯網,都是面向中國制造業價值轉型的B2B產業生態變革必然方向。需要從業者面向未來的思考,具備互聯網思維、生態思維、DT思維的前瞻性,面向B2B供需雙方利益訴求,從大局著眼,小住入手改變和顛覆現狀,才是MRO領域B2B產業互聯網VS工業互聯網正確的開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