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當前創業與投資生態下,C端“切中強需求推出產品—累積大量用戶—做平臺—切入交易掙錢”的互聯網創業模式同樣可以復制到B端。但是以toC的投資思維在B端投資難免會觸碰風險雷區,深陷其中。
雖然客戶從個人轉向了企業法人,需求和決策流程也都有了不一樣的變化,但是由于服務B端的市場需求持續升溫,加之企業需求不斷被細分,因此SaaS從2015年至今在VC領域一直高溫不下。據iResearch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云服務市場規模超50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仍保持約30%的年復合增長率。
但不同于toC的是,toB的產品并沒有那么浮躁,不是一個當下網紅或是一個爆款創意就能讓海量用戶趨之若鶩。伴隨著SaaS的不斷探索,老牌軟件對市場的教育過程已經結束,而新的企業級服務軟件想要進入到市場分一杯羹,除了面對強有力的老牌競爭對手,還要面臨一個不得不說的事實:存量市場已經被挖掘完畢,只有通過增量市場來進行新的一輪博弈。因此在一輪又一輪的“燒錢”過后,SaaS投資領域從覆蓋市場轉向了更為重要的用戶入口,擁有用戶入口便意味著在增量市場的博弈中要占到更大的優勢。
事實上,通過用戶入口進入到增量市場的SaaS產品國內屈指可數,在形成完整價值鏈和低成本獲取用戶方面,toC王者BAT也有著不俗的產品,其中騰訊的騰訊企點都是這類入口驅動的代表之一。不過有趣的是,相比于SaaS產品投資價值的評估,有不少VC投資大佬更在意的是投資雷區。因為在2015-2016年間,VC們因投資SaaS觸雷而交學費的案例不勝枚舉,早前被一直看好的投資領域卻一時讓投資人噤若寒蟬難免會產生驚弓之鳥的錯覺。
在眾多雷區之中,最常被VC提及的缺少市場優勢、缺乏頂級技術團隊、沒有市場熱度、無法高效管理一一對應了SaaS產品應有的行業能力、技術能力、營銷能力、管理能力。從這幾點來看,騰訊企點無疑被VC在踩雷前忽略了。且不說騰訊企點在初創時企業規模優勢讓產品獲得了應有的行業能力,在新媒體時代,騰訊旗下微信、QQ帶來的龐大的社交數據,為SaaS服務奠定了企業獲取高效轉化率的夯實基礎。假若以騰訊企點作為投資參照,或許會規避掉VC大佬們和雷區的“互動”。
一位踩過SaaS雷區的VC投資人說,如何幫助企業在互聯網時代高效洞察客戶需求,如何幫助企業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如何連接不同營銷渠道客戶實現精準運營和高效轉化成為了評估SaaS產品價值的關鍵所在。在經歷了“水深過喉”的投資恐懼后,騰訊企點幫助企業利用多樣化的社交互動方式實現生意轉化卻讓這位大佬眼前一亮。
在一個全民點贊的社交時代,通過社交網絡的留存數據進行跟蹤并挖掘和分析客戶畫像,這已經是所有toB類產品默認的共識。在當下雷區遍地的SaaS投資領域,能夠脫穎而出幫助VC躲雷的,還真需要真正具備數據積淀,并能體系化作戰的企業。
倘若VC們繼續沉迷于類toC模式帶來的一時快感而忽略了真正的價值挖掘,那么在SaaS領域的投資恐怕只能在一篇粉飾太平的歡聲笑語中聽著雷聲原地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