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16日,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B2B行業分會指導,B2B行業專業媒體托比網主辦,百世店加、平安銀行、云鳥科技、易訂貨、e簽寶協辦的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快消品”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此次論壇以“開放·協作·賦能”為主題,旨在與B2B行業人共同探討,為新零售撥云見日。埃森哲大中華區管理咨詢負責人楊葳、凱度零售電商咨詢總監張弛、百世店加總經理劉波、阿里零售通營銷中心總經理云通、中商惠民執行總裁蘇小新等行業大咖參與了此次論壇并發表了精彩演講。
大家下午好,大豐收從2015年開始,從事農資電商。農資電商2015年也是元年,我們也算是B2B這一塊就“產業+互聯網”高潮迭起的一個行業,短短3年,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從1.0時代中一點一點的活過來,是比較幸運的。
其實今天大會主題是互聯網+快消品,剛才我看這個主題的時候我不知道講什么,大家講太多這種快消品是標準的一些渠道零售供應鏈的變化,而我們化肥、農藥、種子這些屬于大宗商品,是非標的,但是今天大家分享的新零售方面東西跟我們想做的事是比較吻合,農業產業鏈即使沒有互聯網+也會有很大的升級和變革,農民的消費方式渠道的批發零售方式正在進行著極大的變化,所以說今天在零售這一端我可以跟大家多分享一下農業產業鏈的變化。所以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圍繞農業供應鏈產業升級的機會與挑戰。
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是做什么的,大豐收簡單來講最開始是做農業電商,我們2014年開始創辦了平臺,然后就開始就是搭建了國內最早的第三方專業農資電商平臺大豐收的農資商城,3年的時間,我們發現只是單純的做交易,做一個場景化是很難真正的走到人們的心里,很難改變流通的體系,于是從去年開始,我們從產品到購買這一段的交易情況向產中和產后做布局,產中現在也再擴展,希望在這些領域上面給農業從業者提供更多的服務,然后去年我們也是做了一點農產品,但這塊還是比較小,因為我們跟農民來講,其實真正種地農民的需求就是能否給提供高性價比的生產資料,因為生產資料是他們里面最大的支出項,你能不能幫我更好的渠道高價的賣出去,這是收入效益,所以去年我們也搭建了農產品這個板塊,現在主要是這幾個板塊。
我們3年內快速完成幾個維度復制。一是區域維度,從最開始一個省現在覆蓋六個省,最開始我們主要針對就做個別的作物,比如水稻、小米這些,后來我們也慢慢拓到經濟作物,水果、蔬菜都有覆蓋,最終我們其實平臺上積累的最重要的資源就是積累了一些上游的資源和渠道的資源,當然最重要的是積累了30萬個實實在在在種地的農民,這些農民他們都是規模化種植的農民,他們也是新農人,當然他們也有大C端和小B端的雙體系,資本這一塊,我們2016年年初完成了A輪融資,今年從年初到現在連續完成了B和B+的3億融資,在資本這一塊會一直走下去,會在更多的區域進行復制。
下面分享一下在新零售時代下,農業產業鏈正經歷什么樣的變革,其實很多時候大家可能還停留在生鮮和農產品流通這一塊。比如創業了這么多年,逢年過節很多人會找我們,咨詢農產品或者賣水果問題,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就說農業是一個很大的產業,比如像我們平臺上可能會好多在賣,比如尿素、敵敵畏。其實大家對整個產業鏈不是很了解,分享之前帶大家看一下整個產業鏈大概是什么樣子的。
這是我們公司內部整理的比較詳細的,從產前到產中到產后的全產業鏈的圖,最上游兩端農資生產和農資流通,就是生產飼料包括肥料種子農藥,這是每年消費市場,然后農業生產就是農民在種地過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的服務,比如說金融服務,收割服務,播種服務等等一系列的服務,產后環節就是生鮮流通,這都屬于農產品,我們看到整個產業鏈上面鏈條是十分冗長的,且各個環節的參與角色及其多,都要層層的進行流通,而且就這個產業鏈是這么多年這幾十年來基本沒有變過,尤其專注做生產產前環節,就融資融通領域基本沒有什么變化,所以說我覺得很多時候產業變革也需要從流通開始,剛才說農資流通,重點的細分一下農資流通這個領域,就是我們專注的這一塊,最上游就是融資廠家這些上市的企業,每年都是幾百億的銷售規模,但利潤也都幾千萬,毛利極低,更多的是一種渠道為王的時代,然后流通生產完之后,就有一批,最早其實是在市里面,但隨著物流發展,因為農資這個流通都是靠火車運輸的,縣城有火車站之后所以一批就向后后置,后置到縣城了,到縣城單車成本是最低的,次終端就是終端夫妻老婆店,他們都是集中在村鎮里面的,他們大概的就是后院可能種一點地,前院賣一點農藥,最終層層流通的就賣到這些農戶手里。
下面是加價情況和痛點。其實整體來講的話,在整個產業鏈上,農資廠家就承擔了提供產品這樣一個比較單純的角色,還有是廠家的最開始的角色,中間的一批和二批這些流通商承擔的任務一個是倉儲物流,第二個是資金壓榨。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確實有很多可以改造的空間,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怎么來看農資這條產業鏈。我覺得未來有三個升級的空間和機會。
第一個產業鏈上下游渠道變革,帶來渠道升級新機會。為什么會經歷渠道升級,因為從產業鏈來講,上游正在經歷著非常劇烈的去產能的時代,舉個例子,現在整個傳統的農資廠家有3萬家,他們產品基本上都同質化的,其實沒有過多的不同,價格也是趨同的,而且現在供應端遠遠大于需求端,所以這一端國家從去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調整,比如說取消了工廠的電價補貼,取消了物流的補貼,取消了增值稅減免,這一切的成本補貼減少之后,就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去年開始我們看到有大量的農資企業在進行一些淘汰優化并購,這種案例特別多,最終可以看到農資產業鏈最上游正在進行極大的收縮,最下游就是我們的土地,其實我們土地其實是這么多年來是我們農業很弱最主要的原因,我國有18億畝土地,但是人均耕地面積才不足3畝,遠低于世界水平還不到1/5,2008年開始我國政府開始推行了一些政策,比如說的改革政策之中就明確提出要加速流轉,就把這些分散土地,從多數人手里流轉到少數人手里,為了以后更好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種植,然后流轉結果就是種地的農戶越來越少,專業化的種植戶越來越多,全國有450萬的種植大戶掌握全國4.5億畝流轉土地,所以從這邊來看,最上游最下游都在加速集中,所以必然導致渠道有巨大的升級機會。
第二就是種植結構的調整。零售領域將出現產品升級新機會,產品升級原因主要有幾個,第一是因為我們國家現在也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種植結構調整,所以種植作物多元化越來越明顯,很多年前我國種植的是口糧,隨著這幾年農作物市場化得到很大的改善,我也從去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可以種其他的東西,所以這種新的作物的出現,其次就是土壤環境以及營養需求倒逼,土壤環境也突出了食品安全的問題,再就是食物營養,一個作物的生長需要14種元素,所以這樣一些細分的產品會有新的機會。
最后是服務升級,也是因為現在種植大戶越來越多,有新的對服務的要求,比如說農技指導的要求,比如飛防植保的要求,還有金融的需求,有土地承包成本,所以他有大量的強烈的資金周轉需求,最后是農產品溯源。
當然這里有很多新的機會,這里還有一些問題,時間有限我不展開講。第一就是季度性明顯,第二是沒有數據,農民大量的生活和交易都是在線下,沒有任何線上數據的積累,所以這對業務開拓有很大的問題,第三是全民賒銷,有兩個原因,第一可能確實沒錢,第二可能他有錢不給你,所以賒銷也是農村任何生態不管是生產飼料還是消費品一個很大的問題,第四是互聯網程度差,這一點其實我們也做了一點東西,最后就是農民特有的消費行為,就是方言和宗教,因為上次跟二哥溝通的時候我也說到方言問題,在農村里剛開始并沒有覺得成問題,當我們復制區域多了之后,發現這個問題太嚴重了,最開始他們跟客戶都沒有辦法進行交流的。
最后說一下我們在服務這一端做的事情,他們在生產過程當中確實需要一些指導,原來都是靠經驗的,但現在有新作物的產生,需要一些技能服務,所以在服務這一塊也做了一些事,首先做了一些課堂,通過直播的方式給這些農民一些渠道,然后其次也做了一些問診平臺,再是也做了一些內容的矩陣,這個是我們線下,因為我們現在做這種農資產品,因為是非標,必須效果好才買,所以不能不在線下做大量的實驗示范,抓這個農民一畝三分地效果好才能買,我們去年也做了幾百場類似這樣示范的活動。
農業是10萬億的大賽道,希望更多的同行加入進來,因為我覺得農業未來十年黃金期已經到來,希望越來越多的同仁一起加來,把這個事業越做越好,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