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mazon go還在內部測試的時候,阿里的無人超市已經落地,中國人的創新開始走在世界前列。亞馬遜在搶注以下口號:No Lines, No Checkout 和 No Queue, No Checkout;而國內“無人超市”不僅被調侃:超市都沒人啦,那還不關門?更有大媽在無人超市蹭空調,無人超市像所有其它創新一樣,正在遇到種種困難。
今年夏天,無人超市在中國掛起一股熱風,眾多中國消費者抱著體驗和嘗試的心態看待這一新物種。更有甚者,主打“無人工成本、低租金”的辦公室貨架企業接連拿到巨額融資,前阿里高層成立的猩便利,甚至拿到了1億元的天使輪融資,創造零售行業融資新紀錄。
由于“無人”,可能許多人認為其價值在于節省人力成本。
首先,就目前的現狀而言,無人店雖然能省下收銀員,但往往需要更多的運營、維護人員,綜合起來并不省錢。除此之外,技術研發高投入、設備故障率高、貨損率居高不下等,都讓無人超市的未來不如看上去那么美好。
其次,人在終端超市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所有這些便利店、超市的商品大多是日常標品,沒有太大差異,只能在盒飯上、咖啡上,服務上去做差異。香煙、便當這樣的非標品利潤占到便利店的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額,技術僅能解決標品問題,香煙、便當等利潤豐厚的部分需要人工介入。而且便當又需要冷鏈等的完善,并非互聯網可以解決的問題。
最后,無人商業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人性考驗,信用問題是無人店面臨的一大挑戰。目前的中國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太成熟,缺乏用戶信用機制、無法精準杜絕偷竊行為,這都可能存在巨大風險。
無人超市作為新零售的新物種目前任然處于起步階段,更多的是體現新技術、新場景的“試驗場”。
目前傳統渠道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供應鏈層級過多,渠道效率低下。快消行業的中國加價率高達16-18%,遠大于美國的8%,數據說明中間流通環節的效率有很大提高空間。如果能把流通環節的效率提高到和美國一樣的水平,則這是萬億元的大市場。
如何提高流通環節效率?快消B2B主要分為兩種商業模式:自營與撮合。自營就是自己變成最大的經銷商,向廠家統一進貨,建立倉儲,統一配送,賺取商品買賣的差價。這種模式被京東新通路等企業采用,受到風險資本追捧。
撮合則是為經銷商和零售終端提供信息平臺,消除零售行業的價格不透明現象。比如年底經銷商為了沖銷量愿意降低價格,但這樣的價格終端小店卻缺乏信息來源;撮合模式則是讓更多市場上的價格能夠收錄到一下,讓信息獲取更平等。這種模式更輕,因此可以擴張更快。
對于自營模式,因為需要物流、倉庫等等的投入,所以需要巨額融資,如美菜網2億美元D輪融資,用于配送鏈等投入;而像貨圈全這樣的撮合型輕資產B2B平臺也拿到融資,則代表了風險投資的另一種喜好:他們希望能通過技術的升級,幫助經銷商和零售終端提高信息化水平,消除價格不透明,進而提升零售中間環節的效率,實現快速擴張。
凱度消費者指數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年銷額僅增長2.9%,為10年來新低點,中國整個零售環境依然困難重重。快消行業產品供過于求,同一品類大量充斥在渠道、終端,消費者應接不暇,過度飽和的店面數量又不能大幅提高其銷售額,只會讓經營成本越來越高,最終難以維持。
快消行業本身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競爭市場。開新店雖然能夠帶來新顧客,但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讓零售商必須重新審視:如何為更加精明并精通科技的中國消費者提供價值。
目前,無論是巨頭玩家還是創新企業,都沒有做出合理完整的新零售商業模型,整個領域仍然在嘗試。隨著“新零售”模式的逐步落地,線上和線下將從原來的相對獨立、相互沖突逐漸轉化為互為促進、彼此融合,電子商務的表現形式和商業路徑必定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凱度咨詢去年底發布的《2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互聯網B2B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在中國市場的680萬家便利小店中,只有110萬家小店在使用B2B平臺訂貨,占總數的16%。預計到2018年,將有44%的小店通過快消B2B平臺訂貨。技術的迭代加速了中國社會的變革,算法會在未來繼續發揮作用。
貨圈全創始人-張澤
學醫的人做了15年酒店及在線旅游,40歲跨界踏入快消品B2B領域。
連續創業者,從0到100搭建如家市場部、錦江之星(600754)市場部、去哪兒網(NASDAQ:QUNR)酒店業務,三家企業全部成功上市。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特聘研究生導師、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在讀、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酒店管理碩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EMBA、上海醫科大學學士學位;
北美精算師協會會員、準精算師 (Member of SOA);
中國飯店協會特聘專家、國家標準起草人;
持有17項國家專利。